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黃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黃芩

黃芩

SCUTELLARIAE RADIX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乾燥根。

相關名

黃芩、元芩、枯芩、淡芩、淡黃芩、子芩、條芩、片芩、經芩、宿芩、北芩、鼠尾芩、黃金茶、黃文、空腸、內虛、腐腸、印頭、妬婦、酒芩、黃芩炭、土金茶根

產地

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等省區。

採收加工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曬後撞去粗皮,晒乾。

性狀鑒別

本品呈圓錐形,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紋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心紅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狀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氣微,味苦。

栽培品較細長,多有分枝。表面淺黃棕色,外皮緊貼,縱皺紋較細膩。斷面黃色或淺黃色,略呈角質樣。味微苦。

飲片 黃芩片

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薄片,外表皮黃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黃棕色或黃綠色,具有放射狀紋理。

酒黃芩

形如黃芩片,略帶焦斑,微具酒香氣。

性味歸經

苦,寒。歸肺、膽、胃、大腸經。

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清泄而燥,主入肺與大腸經,兼入胃與肝膽經。作用偏於上焦肺及大腸,善清肺與大腸之火,除上中焦濕熱。兼入血分,能涼血而止血,清熱而安胎。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證

(1)濕溫,暑濕,濕熱胸悶、黃疸、瀉痢、淋痛、瘡疹。

(2)熱病煩渴,肺熱咳喘,少陽寒熱,咽痛,目赤,火毒癰腫。

(3)血熱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4)胎熱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生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作用較強,濕熱、熱毒諸證宜用。炒黃芩苦寒之性略減,胎熱胎動不安宜用。酒炒黃芩能上行,清上焦熱宜用。炒炭涼血止血力較強,血熱出血宜用。傳統認為,條芩善清大腸火,枯芩善清肺火。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燥泄,能伐生髮之氣,故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忌服。

黃芩的故事

在識別黃芩時,有人提出黃芩為什麼心黑而中空呢?要知道這個原因,民間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

相傳,在四川的大山裡,有一對苦命的小姐妹,姐姐叫黃芩,妹妹叫黃連。父親早喪,其母為了養活這對小姐妹,為人做活,也累得疾病纏身。母親快要斷氣時,把黃芩和黃連叫到跟前囑咐說:「我不行了,你們姐妹兩個以後要互相照料,相依為命,不管誰找到好地方,都要有福同享。」姐妹倆對著母親的面都點頭答應了。

母親死後,黃芩帶著黃連,四處流浪,以乞討為生,飽受風寒之苦。開始姐妹倆相處還可以,時間久了,黃芩總覺得帶著小妹妹是個拖累,便產生了遺棄妹妹的邪念。於是,就把弱小的黃連撇在了四川的大山裡,她獨自一人去尋找她的幸福生活。可憐年幼瘦弱的小黃連,因無人照料,連凍帶餓,不久便餓死在山裡了。後來,在小黃連喪生的地方,長出了許多瘦弱的小草,其形狀很像小黃連那枯瘦的身形,人們就把這種草取名為黃連。由於小黃連的一生飽受苦寒,所以這種草的性味也是極苦寒的。

黃芩呢,她自從拋棄了妹妹黃連,獨自去尋求幸福,後來她雖找到了一個較好的地方,但她每每想到黃連,總覺得心中有愧。夜裡睡覺總是噩夢紛紜,不久便因心中空虛而死。就在黃芩死去的地方,也出了一種小草,這種草的根也是黃色的,小時堅實,稍一長大,它的根就變得心黑而中空,人們就說這是黃芩的化身,就把這種草取名為黃芩。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