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稱「四時神葯」的名貴中藥竟然是它!
茯苓是千年的松根與一種特殊的菌子相遇,生長出來的奇怪生命。沒有花果枝杈,也沒有固定的形狀,是抱著樹根而生的一坨塊狀穀物。《詩經》里寫:「山有榛,濕有苓。」是說它在陰濕的地下,只為著松根而生。
茯苓有著和樹根同樣顏色的表皮,長相龐大臃腫,從三四斤到二三十斤不等,樣子雖然不雅,卻是萬物中的極品。唐宋時就成了帝王將相之家的養生保健物品,它不僅延年益壽,美容養顏,還具有安心定神之功效,長期食用可以使人更加聰慧。
據說今天京華風味小吃之一——茯苓餅就是大才子蘇東坡的發明及所愛,文以載道,想他的滔滔詩篇也許有茯苓的功用呢。若在今天,只怕靠他的東坡肘子和茯苓餅也會富甲一方的。晉朝名醫陶弘景辭官隱退時,皇上賜他「每月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餌」。慈禧太后對茯苓更是鍾愛有加,所用的養生藥方里,十之七八含有茯苓,如她的養生延年茯苓糕。
奇妙的是這麼珍貴的東西本質卻是一個卑微的寄生物,寄生在馬尾松或赤松的根上,像極了菟絲與女蘿的纏綿。馬尾松是一種高大雄偉的陽性樹種,喜光,喜溫,卻不耐陰涼。而同根生的茯苓卻永不見一絲風雨、陽光與溫暖,一直寧靜而溫柔。它守護著馬尾樹,一陰一陽,一柔一剛,所以古人也認為它們是由一對恩愛的夫妻變化而成。這當然是傳說,卻也如此美麗,古人有誓言叫作「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茯苓與松根,不正是如此嗎?
除了養生,茯苓也是一種名貴的中藥,古人稱為「四時神葯」,因為把它與任何藥物配伍,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外表也甚為普通,皺皺的黑皮,裹著粉白色的機體,菌核中間,有松根貫穿,抱團生長的部分叫茯神,咋看切斷的茯神木,略顯腐朽,表面帶有一圈圈的紋理,也就是所謂的松木年輪吧,這部分茯神,藥效最好。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罹患胸腹脹痛,心悸不安,拜求醫生看病,推薦吃的就是這個。結果呢,他在市上買了葯,吃下後病反加重,遂責怪醫者。醫生找來丟下的藥渣一看,原來是街上以老芋冒充茯神賺錢,吃了假藥了,被坑害了。說明市上假藥銷售現象由來已久,柳宗元還專門寫了一篇《辨茯神文》,記下了這段故事。
《淮南子》曾記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下有菟絲」。同樣是寄生,菟絲子是傾其所有的依賴和束縛,茯苓卻是沉默的相守,兀自的蔥蘢,它和松,纏綿而不相擾。
如舒婷《致橡樹》里的愛戀:「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由此看來,所有真正的愛戀,原本就應是如此地相互滋養吧。
蒼茫的宇宙里,萬物相生而又相剋,沒有好與不好,只有相遇的對錯,像一棵菌子,來到了松根旁,就贏得了千年的愛與美名。
茯苓直解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乾燥菌核。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野生或栽培,主產於雲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產雲南者稱「雲苓」,質較優。多於7~9月採挖。挖出後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後,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覆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乾,稱為「茯苓個」。取之浸潤後稍蒸,及時切片,晒乾;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乾,生用。
【性能】甘、淡,平。歸心、脾、腎經。
【功效】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
【應用】水腫;痰飲;脾虛泄瀉;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使用注意】虛寒精滑者忌服。
單驗方選
1.面部黑斑、黃褐斑等色素斑:白茯苓15克,白蜂蜜30克。將白茯苓研成細粉末,再將蜂蜜與茯苓調成糊狀即成。可營養肌膚,消除色素斑。晚睡前敷面,次晨用清水洗凈。蜂蜜用白色的梨花蜜或槐花蜜最好,保養時間愈長,愈有明顯效果。
(劉正才,周健華主編.美麗來自大自然.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04.)
2.濕腳氣:茯苓、薏苡仁各30~50克,癢甚者加白鮮皮30克。浸葯1小時,溫火煎煮30分鐘後將藥液濾出。患者以腳(先用溫水洗腳,拭乾)在盆上熏至藥液溫度適宜,再將腳放入盆內待藥液涼止,然後以消毒或洗凈陽光下曝晒的乾淨布拭乾,腳趾間放消毒干棉球少許。每天1劑,熏洗2次(第2次將藥液與藥渣混合,加水適量,再煎),方法同上。
(苗明三主編.本草外用.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01.)
3.前列腺增生:懷山藥300克,白茯苓300克,共研成粉,每次取藥粉10克,溫水沖服或放入稀飯中食用,每天2次。或每天服用1次,每次20克。注意事項:次方治病,貴在堅持,不分療程,直至病癒。
(姬領會編著.中醫師秘藏的小驗方.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09.)
4.慢性腎炎水腫: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茯苓各30克。將上4味入鍋,加適量水煎湯。可清涼解渴,清熱消暑,利尿降壓。飲湯,連服數日。
(敏濤,章巧萍編著.西瓜全身都是寶.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01.)
TAG:葯信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