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定要養成這6個好習慣,助你遠離疾病,延年益壽,終身受益!

一定要養成這6個好習慣,助你遠離疾病,延年益壽,終身受益!

指導專家:福建省福州市恆康中醫門診部 王國浩醫師

本期主播 | 小馨

點擊音頻,即可收聽

「養生十萬個為什麼」

養生,指運用各種方法養護生命、增強體質、預防各類疾病,促進健康,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活動。

各類養生的習慣都需要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下進行,下面王醫師就介紹幾個好的養生習慣:

第一,晨起排便

晨起之後的1小時內人體胃腸蠕動較強,而人體腸道則停留一晝夜的糞便,因此可趁晨起之機及時將人體的糞便、毒素等排出體外。不管有無便意,都可去趟廁所,久而久之就逐步形成晨起排便的習慣。

需要強調的是,上廁所的時間不宜超過三分鐘。

上廁所時,人體的下部需承受體重,如果承受時間過長,就會引起下部血液淤積,出現頭暈、痔瘡等,因此,在上廁所時不宜看書、看報、玩手機等。

第二,緩慢起床

晨起還未起床之際,人體血液運行速度較慢,頭部供血相對不足,因此若起床動作過於迅速,則容易出現頭暈、眼花、甚至是暈厥等。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年老體弱的人群尤為明顯。

正確的起床方式應該是伸展四肢後,緩慢依靠腰部力量起床,停靠床頭10秒後可下床行走,老年人可停靠半分鐘。

第三,足量飲水

人每日正常的尿量約為1000-2000毫升,通過排尿可使血液中的代謝產物排出體外,起到排除毒素的作用。

因此對於普通人群(有腎臟相關疾病的人群除外),每日都應確保至少飲用3000毫升水。

另外對於長期面對電腦及各類電子產品的上班一族,足量飲水可減輕光輻射對人體的損傷。

第四,飯後半小時不宜喝茶

不少人有飯後喝茶的習慣,由於剛剛進食,食物停留於胃中,尚未完全消化。而茶水中的某些成分會與未消化的食物相互作用,產生難以消化的沉澱物,久而久之,人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是結石。

因此,口令:飯後半小時內不宜喝茶,如果感覺口乾、口渴,可飲用溫開水即可。

第五,吃熱喝涼時需間隔三分鐘

人在進食完熱菜以後,全身的血管會擴張,會出現臉紅、汗出等表現。此時若馬上喝涼的飲品,如冰鎮啤酒、可樂等,周身的血管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收縮,血壓急劇上升。

癥狀較輕的出現頭暈、眼花、心慌、心跳加快等,重症患者會出現暈厥,甚至會出現心腦血管破裂等意外事故,危及生命。

因此,吃熱才越喝涼飲之間應間隔三分鐘較為適宜,尤其對於平素有高血壓的患者,更應注意。

第六,放棄精製食物

現在我們日常使用的大米、麵粉都是經過精加工而成,當中所含的纖維素較低,低於人體所需的正常量。

因此,部分人群會出現口周反覆炎症、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等等。雖藥物能夠緩解,但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仍需解決食物問題。

這就要求我們日常飲食要注意選用粗加工的大米(即晾曬後除去穀皮的大米)、粗麵粉或硬粒小麥米粉。

昨天紅包口令藏在這裡:

你找到了嗎?

截止到今天,我們的找紅包活動就結束了

感謝各位的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延年益壽 的精彩文章:

TAG:延年益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