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六:當投機分子開始混入黨內

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六:當投機分子開始混入黨內

原標題: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六:當投機分子開始混入黨內



【編者按】

曹征路老師是一位敏感而富有正義感的優秀作家。


是在這樣一個惡俗而趨炎附勢的時代里特立獨行,敢於反抗的作家,也是一位使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緊緊貼近工人階級的心跳和呼吸的作家。


他創作了被稱為「工人階級傷痕文學」開山之作的《那兒》,記錄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企改制的過程中,工人階級的不幸與困惑,感動了無數人,也堪稱時代記錄。


《重訪革命史,解讀現代性》是曹征路老師重新思考近代以來革命與現代性的系列之作,將在本公眾號陸續刊出。


思想建設是保持黨的階級性的關鍵環節


——重訪革命史,解讀現代性(六)


當革命成為摩登時尚,地主也會掛紅帶子。如同北伐軍開到之處,富家子弟都愛穿中山裝掛「銀桃子」的道理一樣。


1928年5月朱毛會師以後,紅軍接連取得五斗江、草市坳、龍源口等戰鬥勝利,根據地有了很大發展。大革命中被破壞的黨組織得到恢復重建,邊區有了三個全縣加三四個縣域的一部分。寧崗、永新等地出現過一次共產黨組織超常大發展的時期,區鄉黨組織普遍恢復,那些在馬日事變以後躲藏起來的黨員公開露面而且黨組織公開建黨建團。有的區鄉召開群眾大會,掛起公開徵收黨團員的牌子,由群眾報名參加。有的還採取串聯發展、拉夫式方法,一個人就發展了十幾個。有的分配任務限七天至十天要發展兩個,大一點的鄉每個鄉發展有二百多黨員。據甘紀猶回憶,寧崗喬林鄉就有二百多黨員。蘭文清回憶,石口鄉(今永新境內)全鄉男女老少總共才四百多人,參加黨團組織就有百餘人。這時期永新一縣成立六個區黨員四千餘。只有五萬多人的寧岡發展近三千黨員。邊界各縣黨員人數達一萬以上。

隨著黨員公開徵收,許多投機分子混入黨內在初期的政府委員會中,特別是鄉政府一級,小地主和知識分子爭著要干,他們掛起紅帶子裝得很熱心,不少人鑽入政府委員會,把持一切,貧農委員只作配角。參加共產黨能夠掌大權,能夠分「紅利」,他們為什麼不幹?如同今天大談「改革紅利」的人一樣,他們把參加革命參加共產黨當做一次「投資」。


顯然這是革命遭受鎮壓後的一次歷史反彈,隨後不久的「八月失敗」又帶來了超常的損失。白色恐怖一到,這些投機分子就帶領反動軍隊捉拿自己同志,白區黨的組織大半塌台,很多堅貞的黨員被殺害。1928年8月,土籍豪紳帶領反動軍隊回到寧岡,宣傳客籍將要殺土籍,土籍農民很多反水,掛起白帶子,帶領白軍放火燒屋搜山。反動軍隊在柏路、茅坪壩上一帶大燒大殺,房屋被燒三百餘間。有一個葛藤坪村,全村燒殺精光,人煙斷絕。



紅軍主力回來後,土籍人逃跑,客籍人又回到古城、新城等地去牽土籍人的牛,割他們的禾。這種情況反映到黨內,經常發生無謂的鬥爭。這種帶有地方封建色彩的現象直接導致了共產黨的歷史上的第一次整黨運動,當時叫「洗黨運動」。


1928年9月,湘贛邊界特委宣布,永新寧岡兩縣黨的組織全部解散,重新登記。洗黨的重點放在開除叛變投敵分子上,有的要清算罪行並予處決。比如柏露鄉一個支部書記和組織委員都是有錢人,紅軍在時偽裝積極,紅軍離開寧岡就叛變,出賣同志,導致有的黨員被抓有的黨員被殺害。永新洋溪鄉有個小地主當了財經委員,包庇大土豪,後被群眾揭發,直接清除。還有一個是帶領靖衛團,挨護團到上寨一帶燒殺,在四鄉聯合政府殺了九個人,這種人是處決的。

洗黨的方法是,秘密召開支部會議,凡屬犯了以上罪行的,不通知開會,宣布罪行,支部會上直接除名。被洗的黨員本人不知道,也不公開宣布。沒有清洗的黨員,重新填表造冊登記。整個邊界洗黨後剩下的黨員只有四千人左右。


黨運動最大的難點是思想建設。怎樣認識共產黨的性質?在農村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就必然要吸收大量農民先進分子入黨。一個有大量農民出身黨員的黨,是否就是農民黨呢?這在當時,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還沒有解決這個認識問題。當時大家都認為黨的工作要以城市為中心,開展工人運動,有大量工人參加才能體現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周恩來回憶:「六大前後共產國際的一切文件,一講到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就同工人運動聯繫在一起的。」1928年9月24日中央給湖南省委的信中指出:「不要城市就是否認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是否認無產階級對農民的領導,結果黨只有變成小資產階級農民黨。」1928年10月,在給湘贛邊界特委和紅四軍委的指示信中又說:「現在全國的黨有個普遍的危機,有形成農民黨的危機。」比較突出的事例就是硬把工人出身的向忠發推舉為「總書記」,培養了一個腐敗分子,這也是黨在幼年期必須付出的成長代價。



面對湘贛邊界大量農民入黨的現實,邊界特委也有思想鬥爭,他們最終的回答是:黨員的社會出身不是決定一切的,只有黨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綱領才能決定黨的性質。1928年下半年開始,在組織整頓後,湘贛特委舉辦了多次黨團訓練班。儘管當時戰事頻繁環境險惡,訓練班每期學習都在一兩個月,毛澤東朱德經常到會講課,與此同時還派出朱雲卿、趙爾祿、宛希先、毛澤覃、何長工等軍隊幹部深入區鄉幫助洗黨。要求黨員牢記的六句話是:級鬥爭,犧牲個人,嚴守秘密,努力革命,服從黨紀,永不叛黨。毛澤東說:「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若不給予無產階級思想的領導其趨向是會要犯錯誤的。」在湘贛特委的第二次大會決議案也明文規定:「努力剷除一般同志的機會主義思想和封建小資產階級思想,確立無產階級革命人生觀。」「一切政策都要黨員熱烈討論,深切了解。」在黨內經常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下級有說話權力,有權對上級提出批評建議,領導幹部處處以身作則,同群眾同甘共苦共患難。從軍長到伙夫,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伙食,發零用錢兩角即一律兩角,五角即一律五角。

當時為粉碎敵人的第三次會剿儲備糧食,從官長到士兵從領導到群眾一起下山挑糧,從寧岡到大小五井往返一百多里,無一例外挑糧。「朱德扁擔」不僅是當時情形的生動寫照,更是給黨立下的保持無產階級性質的精神標尺。湘贛邊黨的「二大」還強調了,「鐵的紀律,為布爾什維克黨的主要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抑止黨走向非無產階級道路。」



這次洗黨運動的另一個特點是,眼睛繼續向下,身段繼續向下,雖然理論上沒有重大突破,沒有回答無產階級領導與工人運動的關係問題,但實際工作重心已經完全下沉了。在部隊里充分發揮士兵委員會作用,官兵一致使黨員的作風得到很大改變。在地方上,黨組織真正根植於最廣大的貧苦農民中間,與過去那種形式上的熱鬧劃清了界限,穩住了根據地的基本盤。毛澤覃上黨課時曾經有個比喻:「黨支部好像牆腳,政府好像牆壁,軍隊好像屋的蓋料,牆腳是最基礎的,牆腳不好就會倒掉。」通過洗黨,黨組織重新轉入秘密狀態,敵人來時不至遭受重大損失。黨員人數雖然減少了,但戰鬥力卻增強了。「黨員接受任務不講價錢,服從分配完成任務,提高了覺悟工作很努力。」據劉克猶回憶,喬林黨支部「這些黨員大部分犧牲了,但他們為井岡山鬥爭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第三次反圍剿以後,紅軍主力離開井岡山,這些地方黨組織領導群眾堅持開展鬥爭。有的黨員開展秘密活動飲冰卧雪40多天,凍掉了腳趾頭還在堅持,活著的人們依然經常出擊敵人。」


由於認識水平不一,各級黨組織在洗黨過程中也出現過或左或右的政策偏差。比如有的黨組織走過場,把原來的黨員原封不動報上來;有的沒有進行思想教育,清洗過多;在發展黨員上受當時中央左傾機會主義影響,注重工人忽視農民。事實上當時邊界並沒有什麼產業工人,一些小手工業者不過是做工的農民,與農民沒有什麼區別,欲意發展他們來改變「農民黨」的成分無疑是形而上學。在基層農村黨支部,對「有錢人的子弟」「知識分子」「出身成分不好的人」往往不看現實表現加以清洗,即使申請了也「批不上」。等等。



1928年邊界的洗黨運動,總體來說是健康的有效的。雖然當時的環境條件不允許坐下來清理思想,但它觸及到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一些根本問題,即怎麼樣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所提出的問題也是那個時代最前沿的現代問題,在今天依然有現實針對性。黨的階級性一旦被模糊,黨內的無謂爭鬥便突出起來,著名的王佐、袁文才被冤殺就是教訓。


(來源:崑崙策網【作者授權】


http://www.kunlunce.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崑崙策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三 : 毛主席改變中國軍隊的現代性方案——三灣改編

TAG:崑崙策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