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術並舉 勇於實踐——學用結合才是習易的正道
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庄取達,讀騷取幽,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
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里神仙。
習易與佛家修行一樣,技術的東西不過是念佛持戒以修身而已。如果要開悟就需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知,易學預測是兩大目標的握手:流暢精湛的占卜技術和美妙深邃的哲理思維。當一個預測者將兩者合理的融合後,他就是真正的王者。
易經需要廣大和博深的文化,這個文化,包括書本上的,也包括人文地理。功夫在易外,易經把整個宇宙當作一個大系統,把人體當作一個小系統,易經它是以一種系統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世界的任何事物的,強調事物是由對立而統一的部分構成,強調事物周而復始的變化,這是它的根本哲學思想。易經的本質就是古人研究宇宙萬物變化的學問,重在變化二字,其次還有「大道至簡」(容易)的含義,然後就是「陰陽」的概念。
在《易經》這個總綱之下,有其應用科學,只知學易,而不會用易,只學會了一半而已。想成為真正的高手,各種書都要看,都要學習,而且要學用結合。
哲學是整體性的認識,科學是專業性的知識,哲學是道,科學是術,科學不是至高無上,哲學也不是無所不能,二者互相輝映,螺旋形上升,從而推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那麼,易經或者《周易》所代表的,到底算哲學還是科學呢?因為看起來它一方面是專業性的知識,在占卜算卦的領域是絕對的權威和經典;另一方面它又是整體性的知識,它所包含的「十宗」流派幾乎囊括宇宙與人生、自然與社會的各個方面;它的義理一派跟哲學近些,它的象數一派則與科學近些,由於義理派與象數派爭執不下,易經到底是哲學還是科學也是爭執不下。
《周易》是科學,易經是哲學。如果一定要把二者合併,則易經首先是科學,其次才是哲學。也就是說,易經首先是術,其次才是道,術是第一位的,道是第二位的。
這個觀點可能與傳統的判斷的大相徑庭,因為中國傳統思想中,向來是認為「體道自然知術」。認為道是本,是根、是里與內,而術是末、是葉、是表與相,只要得了道,那術是根本不在話下的,「得道了怎會不知術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釋迦、摩西、基督、六祖慧能以及穆罕默得等古之聖人得道而無所不通的神跡,似乎也為此說作了有力的證明!
但是,我們從易經中感受到的,卻是「精於術而體道」的精神。占卜之術淵源悠長,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與成長,中、外諸大文明古國無不如此。而中國,對占卜之道似乎特別認真,近、現代出土的殷、夏時代的甲骨文中,絕大部分都是占卜之辭。據說,這曾讓當時和現在的政府頗為尷尬:中華文化之源居然是占卜之術!因而有段時間對出土的甲骨文資料進行封鎖,只允許極少數人接觸與研究。這實際上證明,從殷、夏到周,占卜之術經過千年以上的精研與發展,已經象那解牛的皰丁一樣「技進於道」,太卜、祭司們在為族人國君提供災祥讖緯分析的同時,深刻體悟到了宇宙、時空的一些道理,也說明在對占卜之術的研究中,確是可以對天文、地理等宇宙之道有所證悟。
易經之中蘊含大道,但是,在其中找不到頓悟之道,其中只有精研於術而體道、把玩象辭而悟道的漸進之法,而沒有佛家禪宗那樣直指人心的頓悟大法。所以在易經的探究上,「體道自然知術」這句話所代表的認識方法並不完全正確。
那麼,「體道自然知術」這句話有錯嗎?沒有錯!體道了,確是自然知術,這是一種最高明、最快捷的認識方法,但問題是如何才能達到體道的境界!因為人不可能一生下來就能體道,要有所學、有所修,才能有所體悟,在學、修、悟的過程中就必須要有能夠具體操作的術,就是釋迦,也是經過諸多苦行之術才悟得大道,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平庸之輩了。所以,先體道,再知術,是只有極少數聖人才有可能做到的,那樣的天才和上智者,一萬人之中不一定能找到一個。因而大多數中、下智者,只能以「精於術而體道」的方法來認識世界,這是一種逐步積累、穩步前進的方法。
中國先秦之前,應該是「以術體道」的時代,漢唐之際,應是「道術並舉」的時代,宋明以後,則是「尊道輕術」的時期。
中國的知識者,特別是宋、明以後的,好象每一個都認為自己是天才與上智,樂於論道、恥於學術,義理之道大倡,術數應用之學受貶,「平日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卻不知「象外無詞」、「術外無道」,非真正上智者,所體道者必有偏差,任何下智者,所精於術者必有所得。可惜的是,中國上智者的政治權謀太高明了,壓得下智者無法動彈,於是大道衰落的同時,微末之術也沒有興起。反是在西方,經過一段黑暗世紀之後,諸術興起,終於進而窺得大道,得以侵掠天下四方。
從「以術體道」、「道術並舉」到「尊道輕術」,中國經歷了繁榮衰落的演變,易經也經歷了從廟堂散落民間的過程。由於易學「十宗」的發散,故還能在義理派占統治的情況下,保留了一部分象數之學。這實在是件幸運的事。
其實在易學中,義理之學遠比象數之學要生動活潑,也容易人讓人發現新東西。勇於實踐的人,永遠比單純思考的人更能夠掌握真理,所以學易的正道應該是「道術並舉」。
TAG:經緯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