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子午谷奇謀沒被採納,鄧艾陰平偷襲成功,所以蜀漢滅亡了
三國演義里,劉備死後,諸葛亮當政,弱小的蜀漢卻突然採取了主動進攻的戰略。為此,羅老先生開始把精力從魏蜀吳三國轉移到諸葛亮六次北伐、姜維九次北伐上,且繪聲繪色地描述每次北伐的鬥智斗勇的過程,讓我們看到了諸葛亮和姜維的智謀以及對蜀漢的忠誠。
描述上也是偏向蜀漢正統,極盡所能地褒蜀漢而貶曹魏,即便諸葛亮打了敗仗,有時也讓人感到失敗不是無能而是天意,簡直雖敗猶榮。甚至在兩人的北伐期間,鼎足東南的東吳淪為打醬油的了,連陸遜陸抗父子的幾次戰役都很少介紹,更不要說顧雍、朱然等人的功績。
但即便如此,蜀漢還是第一個滅亡了,至於滅亡的原因,大多歸因於劉阿斗的昏庸。但木旦鳩茲認為,兩個「奇謀」策略的一減一加也是重要的原因。
在諸葛亮平定南中後,上書劉禪《出師表》,然後開始誓師北伐,組織了近10萬兵力,這應該是蜀漢所能支撐的極限了。其六次北伐中,唯有第一次北伐最有成功的可能。
首先這次進攻比較突然,曹魏壓根沒想到。畢竟蜀漢經歷過荊州、猇亭兩場元氣大傷的戰役,人才凋零。所以曹魏一開始西線防備比較疏鬆,所以諸葛亮的突然進攻,是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隴右三郡投降,街亭失敗後,諸葛亮曾拔三郡的人口離去,安置於蜀漢。
其次,曹魏主帥是個紈絝子弟夏侯楙,不像後來的曹真、張郃、司馬懿、郭淮等久經沙場且老謀深算。如果諸葛亮能擴大戰爭規模採用魏延的奇襲,是有可能成功的。要知道魏延鎮守漢中八年,其經營的漢中防線固若金湯,曾豪言,「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其能提出「子午谷奇謀」,肯定經過深思熟慮的。如果成功的話,足以媲美韓信,當陳壽在三國志為諸葛亮辯解其才如管仲蕭何,惜無良將時,曾言,「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
但問題是,有這樣的人,諸葛亮能用么?就連魏延這樣久居前線的將才不能用,還能指望蕭何月下追韓信?甚至此後守衛街亭的任務都沒落在其頭上,給了夸夸其談的馬謖,結果街亭失手,導致全局轉勝為敗。
三十多年後,曹魏在採取了大規模進攻,鍾會被姜維堵塞在劍閣時。鄧艾卻敢於親自犯險,偷渡陰平,成功迫使劉禪投降。雖然鄧艾最終被鍾會陷害所殺,但其憑藉滅亡功勞,比肩白起、韓信等,成為中國古代七十二名將之一。
相對之下,魏延「嘆恨己才不能盡用」,有時不得不讓人心生同情。
TAG:木旦鳩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