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2位狀元軼事,這就是命…

12位狀元軼事,這就是命…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裡面的歷史都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人木有套套,咋辦|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訂閱我們立刻馬上看!

01

鄭顥,打死也不想當駙馬的狀元

鄭顥,祖籍河南滎陽,後落籍河南孟津。

生年不詳,卒於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

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狀元及第。

高中狀元之前,這位學霸就有了婚約,未婚妻姓盧,約好金榜題名後就娶她。

後來他果然考中狀元,任右拾遺,詔授銀青光祿大夫,宣宗三年(849)充翰林學士。

正當他履行諾言,回家與盧小姐完婚時,唐宣宗要為女兒萬壽公主招女婿,看上了年輕英俊的鄭顥,鄭顥不幹,唐宣宗便讓宰相白敏中(白居易從弟)去做思想工作。

當時鄭顥都到鄭州了,硬生生被白敏中發堂帖追回,一番苦口婆心加威逼利誘,迫使他娶了萬壽公主。

可是他深愛未婚妻盧氏,對公主一點趕腳也木有,與公主成婚後並不幸福,從此恨死了白敏中,多次到皇帝老兒面前告他的狀,好在唐宣宗明白是腫么回事,壓下了彈劾白敏中的奏章。

白敏中知道鄭顥恨他入骨髓,也有點怕他。

後來白敏中惹了點小麻煩,被下放到地方上去當官,臨行前對皇帝老兒說:「鄭顥不想娶公主,恨不得吃了我。臣在中書省的時候,他暫時拿我沒辦法,但是臣一旦到了地方上,他一定會想辦法搞我,臣這條小命,估計吃不成今年的年夜飯了。」

皇帝老兒安慰他:「朕早就知道了,你放心地去吧,朕會保護你的。」

02

裴思謙,走後門弄來的狀元

裴思謙,山西聞喜人,生卒年不詳,唐文宗開成三年(838)戊午科「狀元及第」。

為什麼要打個引號呢?

因為這傢伙名義上「狀元及第」,實際上只是個秀才,而且還是很不自信的秀才,估計正兒八經地去參加高考,去擠那座獨木橋,即使把自己擠成照片,也不一定擠得過去,他便打算另闢蹊徑。

當時的最高領導雖然是唐文宗,但掌握朝中大權的卻是宦官仇士良。

裴思謙的學業雖然連自己都無把握,但巴結權貴的功夫萬分了得,居然結交了仇士良並與其打得火熱,比哥們兒還好。

既然這個哥們兒說話比皇帝還管用,那麼找他走個後門,弄個狀元噹噹,應該沒問題。

於是他便讓仇士良寫了張條子,他拿著條子去找當年的主考官髙鎧。

髙鎧可是個正人君子,不吃這一套,把他轟了出去。

不料第二年他又來了,拿的仍是仇士良的條子,找的仍是高鎧:「仇大人有信,薦裴思謙為狀元。」

高鎧早就不記得他了,沒好氣地說:「狀元已經有人了。」

但他也知道仇士良惹不起,便說狀元以外的可以照仇大人的意思辦,裴思謙哪肯罷休,聲音提高了幾度:「仇大人說裴思謙非當狀元不可!」

高鎧暗中嘆口氣,知道再得罪那個閹貨肯定性命不保,無可奈何地說:「既然如此,那就讓我見一見那個姓裴的。」

裴思謙說我就是,高鎧被迫讓他當了狀元。

03

王嗣宗,相撲撲出來的狀元

王嗣宗,今山西汾陽人,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乙亥科狀元,即史上著名的「手搏狀元」。

所謂手搏,也就是今天所謂的相撲。

這有點讓人蒙圈——高考與相撲有幾毛錢關係?

原來那一年有兩個考生的試卷都答得非常漂亮,一個叫陳識,一個就是這位王嗣宗,而且基本上是同一時間交卷。

到底取哪個為第一名,親臨講武殿「參加」殿試的宋太祖趙匡胤實在犯難,若按他的意思,兩個都應該是狀元,可是又沒這個規矩,只能二選一。

到底讓誰當狀元呢?武將出身的趙匡胤靈機一動,乾脆你們兩個來個PK,哪個贏了哪個當狀元。

趙匡胤所謂的PK,就是讓他們兩個進行角力(相撲)。

他們兩個也很爽快,皇帝大人一聲令下,便在大殿上撲鬥起來,幾個回合下來,王嗣宗把陳識按倒在地,奪得當年的狀元。

04

胡旦,最自信的狀元

胡旦,山東濱州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才學,善於文辭」。

胡旦的老爸是山東某縣知縣,是個愛才之人。

宋太宗元年的時候,有一個書生遊山玩水游到該縣,胡旦他爹聽說書生頗有文采,便準備了一桌好酒菜,請他吃飯。

沒想到,胡旦與他爹是兩個極端,他爹把那書生視為貴客,他卻灰常瞧不起他,問他有何特長,書生說也木有啥特長,詩作得好而已。

「既如此,那你就來一首如何?」

書生也不推辭,隨口吟了一首。

當胡旦聽到最後一句「挑盡寒燈夢不成」,不由得哈哈大笑:「沒想到你小子是個瞌睡蟲!」

書生氣得沒法,把這個「仇」記在心裡了。

這個被胡旦奚落的書生,就是後來有「北宋賢相」之稱的呂蒙正。

第二年,呂蒙正考中狀元。

念念不忘去年那一「奚」之「仇」的他,寫信給胡旦:「瞌睡蟲如今中了狀元啦。」

看了呂蒙正的信,胡旦一聲冷笑,狀元有啥了不起,好像我考不中似的!

下一屆的新科狀元,果然是他。

狀元不是那麼好考的,比如今考清華北大難多了,但胡旦卻如此自信,並且沒有「食言」,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05

趙楷,身份最高的狀元

趙楷,宋徽宗第三子。

與他爹宋徽宗一樣,趙楷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喜歡畫畫,花鳥畫尤其精緻。

從小聰明伶俐的他,也深得宋徽宗寵愛。

這種銜著金鑰匙出生的人,是不必去擠那座獨木橋的,還在娘肚子里,美好前程早就等得不耐煩了,這不,剛長大就被授檢校太尉、奉寧軍節度使,封魏國公,成年後又破例授予太傅的尊號,官拜提舉皇城司,「可以出入禁省」。

可是這些,對他的吸引力彷彿都不大,還不如一張文憑,他要參加高考,也弄一個狀元噹噹。

於是他,偷偷參加了重和元年(1118年)的科舉考試,出色的文采征服了考官,到殿試時更是有如神助,發揮更加出色。

沒說的,狀元是你的了!

可是,他偷偷參加高考的事情被他爹知道了。

宋徽宗想,你是皇子,如果讓你當狀元,天下人難免說閑話,儘管你名副其實,但還是對不起,屈居第二吧,誰叫你是我的兒子呢!

雖然宋徽宗把兒子人為地降為第二名,但趙楷是實際上的狀元,而這也得到了公認,成為一段佳話。

宋徽宗這一避嫌,一個名叫王昂的幸運兒,被點為第一名。

06

陳安,最悲慘的狀元

陳安,福建閩縣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榜」狀元。

能詩善文的他,與林鴻、陳仲完、唐泰、高棅、唐震、王恭、鄭定、王偁、王褒並稱「閩南十才子」。

如果可以再活一次,他一定打死也不會再做南方人,因為那一年考中進士的,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一個也無。

這下北方舉子不幹了,碰巧當年的主考官也是南方人,於是,北方舉子紛紛上書,告主考官一碗水未端平,全部偏向了南方同鄉。

朱元璋大怒,命張信、陳安等12人複審。

複審的結果是:維持原榜。

這說明受命複審之人太不懂事,難道你們不明白皇帝老兒的目的?

分明是想藉此機會搞平衡,以給北方舉子一個交代,這也是維穩的需要。

結果這幾個獃子,因為未弄懂聖意而倒了大霉。

「維持原榜」的複審結果一出來,又有人舉報張信、陳安等人交給皇上審閱的試卷,是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試卷。

這事雖然莫須有,但朱元璋感到受了愚弄,更怒,將陳安、張信等人車裂而死。

做了不足20天狀元的陳安,就這樣死於愚笨,堪稱史上最悲慘的狀元。

07

康海,說考第一就考第一

康海,陝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

雜劇《中山狼》就是他寫的,濫施仁慈的東郭先生,因救助被趙簡子追獵的一隻狼,差點被狼吃了的故事,沒幾個中國人不知道。

康海雖然自幼機敏(他爹給他講古今賢聖掌故,講完剛走他就玩兒去了,但問他講了什麼他卻能一字不差地複述出來),但直到28歲才赴京參加會試。

他想既然歲數大了,那就弄個NO1,不然對不起這歲數。

沒想到願望落了空,第一名被一個名叫魯鐸的拿走了,他僅考了個第四名。

「這下牛B吹大了吧?」其他人紛紛嘲笑他,他說那是因為我讓了魯鐸,殿試的時候再也不讓任何人了!

殿試時他果然超水平發揮,主考官看罷他的文章,不由得拍案叫絕,送皇上審閱,明孝宗也叫了一聲絕,說:「我大明一百五十年來,無此佳作,此卷變今絕古!」

沒說的,狀元就是他了!

第二名孫清卻不服氣,我的文章比康海的好,憑什麼他得第一?

再說會試時康海僅得了個第四,這才幾天啊,水平就提高得這麼快?哼哼,一定有鬼!

及至看了康海的文章,孫清這才沒話說,還特意跑到康海家對他作揖磕頭:「收我做徒弟吧。」

08

史大成,最富傳奇色彩的狀元

史大成,浙江鄞縣人,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漢榜狀元,為清朝浙江第一位狀元。

史大成中狀元之前,就有一種說法在浙江民間流傳,說的是如果浙江在清朝有狀元的話,一定會「始於史,終於鍾」,意思是第一個浙江狀元一定是個姓史的,最後一個一定是個姓鐘的。

這套路好熟悉,歷史上多次出現過類似的讖語,比如出現在秦朝的「亡秦者胡也」,出現在隋朝的「李氏當為天子」,出現在唐朝的「唐三代後,有女主武王」,等等等等。

這些預言,後來都變成了現實,比如秦朝,後來真的死在「胡」的手裡,只不過搞死它的不是秦始皇認為的胡人,而是他的小兒子胡亥。

而隋朝,後來也真的亡在了姓李的手裡。

實際上,史大成本來與狀元無緣,殿試時主考官只給了他一個第三名,可是他的字寫得好,或者說不管他的字好不好皇上都喜歡他的字,御覽時說了句「此人楷書工整,必定是個正人君子」,便欽點他為狀元。

清朝浙江的第一個狀元,就這樣戲劇性地誕生了。

萬分巧合的是,有清一朝浙江的最後一個狀元真的姓鍾,名叫鍾駿聲,誕生於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從那以後直到清朝滅亡,浙江再也沒出過狀元,驚人地讓「始於史,終於鍾」一語成讖。

09

李蟠,最能吃的狀元

李蟠,江蘇豐縣人,康熙年間丁丑科狀元。

李蟠生於書香門第,祖父李向陽是明代天啟年間的舉人,父親李合是明末弘光年間的拔貢。

身材高大的李蟠身體里一定有二師兄的基因,因為他特別能吃。

這傢伙還有一個異於常人的特點,那就是思路、寫字都特別慢,所以殿試時他特意帶了36個大饅頭進考場,為自己的慢動作做準備,免得挨餓。

果不其然,天黑了,其他考生都交了捲走了人,小李子才開了個頭,然後就在那裡咬筆頭。

監考官「看」不下去了,過來催他交卷。

李蟠的慢性子此時此刻跑得無影無蹤,一下子急得哭了起來:「學生畢生之業,在此一舉。請千萬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寫完。」

就算不趕你,可是天黑了,你怎麼答卷?監考官還算不錯,給他拿來幾根蠟燭。

饅頭早已吃完的李蟠肚子又餓得咕咕叫。

親愛的監考官乾脆你們做好事做到底,給我幾個饅頭如何?監考官苦笑笑,只得給他弄來幾個饅頭。

吃完饅頭,李蟠重新有了力氣,把蠟燭點燃,繼續答卷,一直干到夜深人靜才交卷。

李蟠的事迹傳到康熙耳朵里,他不但不怪罪,反而覺得這小子精神可嘉,也不管他水平如何,竟破例讓他當了狀元。

與他同榜的探花作詩諷刺:

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士科。

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

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

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

從此以後,「餑餑狀元」的「雅號」伴隨了他一輩子。

10

吳情,最鬱悶的狀元

吳情,江蘇無錫人。

原名吳汝威,後來改名叫吳情。

為何要改名呢?

原來他27歲那年考中舉人,本以為之後的道路會一帆風順,誰知道在接下來的九年時間裡,連續三次考進士都名落孫山。

他想我也是書香門第出身,從小飽讀詩書,智商也不低,那些比我混賬的都高中了,有些還當了大官,我為啥就不行呢?

這不科學啊,問題出在哪裡呢?要不改個名字試試?於是他改名「吳情」,希望老天爺開眼,對他多一點情誼,關照一哈。

這一改名,還真「管用」,估計祖墳冒煙了。

嘉靖二十三(1544年),第四次參加考試的吳情,竟然一路過關斬將,順利殺進了殿試,而且在殿試中還名列榜首,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狀元是當定了。

不想出意外,偏偏出了意外。

內侍宣讀殿試結果的名單時,嘉靖皇帝聽到了「吳情」這個名字,坐在龍椅上的他坐不住了,馬上叫停——那啥,你等一哈,咱們大明,腫么能有無情的狀元?不行不行,這人不能當狀元,做個探花吧。

狀元和探花,雖然只有兩個名次之差,卻有天壤之別,吳情想死的心估計都有。

11

畢沅,最幸運的狀元

畢秋帆,江蘇太倉人,清代著名才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狀元及第。

中狀元之前,畢沅僅僅是軍機處一個小角色。

當年四月二十五日晚上,他與同僚儲重光、童鳳在軍機處值班。

他們三人此前都已通過了會試,只等參加第二天的殿試。

清朝殿試有偏重書法的現象,儲童二人認為畢沅的書法不如他們,殿試肯定沒戲,便叫他替他們值班,他們回去休息,畢沅不好推辭,就答應了。

二人走後,畢沅一個人無聊,便研讀轉到軍機處的,陝甘總督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摺打發時間。

沒想到第二天殿試時考的實務策題目,正是關於新疆屯田之事的。

胸有成竹的畢沅一揮而就,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高中狀元。

中了榜眼的儲重光和列二甲第六的童鳳後來得那天晚上的事,連連嗟嘆。

12

劉春霖,名字起得好也能當狀元

劉春霖,直隸肅寧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這人能當上狀元,也不是靠考試成績,而是名字起得好,把一個大人物整高興了,就讓他當了狀元。

1904年7月,清廷照例又舉行了一次殿試,主考大臣認真挑選之後,把入選的試卷按名次排好,呈給慈禧太后「欽定」。

她雖無皇上之名,卻有皇上之實。

當時的慈禧太后心情很不好,因為內外交困,所以憂心忡忡。

她的七十大壽就要到了,準備做壽的她想從科舉中得到一點吉兆。

沒想到真的「心想事成」,當她首先翻開主考官列為頭名的試卷,但見字跡流利清秀,文辭暢順華麗,心裡頓時像喝了蜂蜜似的。

可是她沒高興多久,一盆冷水就朝她潑來,她一看落款是個廣東人,名叫朱汝珍,其名字中的「珍」字,頓時讓她想起了珍妃——珍妃支持光緒帝改良,使慈禧太后非常不高興,把她推入井裡溺死,所以她一看到「珍」字,便火冒三丈,他娘的,你這是陰魂不散還是咋的!

還有這個朱汝珍,其廣東人的籍貫更讓慈禧鬼火冒——太平天國洪秀全,維新派的康有為和梁啟超,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哪一個不是廣東人?哪一個不是叛逆?哪一個不是剋星?

看來朱汝珍這個廣東人也不是好東西,說不定將來也是我的剋星,嬸可忍叔不可忍!

這個可憐的頭名,就因為名字里有個「珍」字和廣東人籍貫,落了個試卷被扔到一旁的下場。

頭名朱汝珍的悲慘下場,直接給第二份試卷的主人帶來了好運——直隸肅寧人劉春霖,「春霖」二字好啊,春風化雨,甘霖普降,多麼吉利啊!

再說「肅」地處京畿,「肅寧」又是肅靜安寧的意思,不正是烽火四起、搖搖欲墜的王朝所需要的么?吉兆啊!

這個劉春霖,簡直是上天派來的救星啊,這樣的人,當然是狀元的最佳人選。

就這樣,劉春霖「莫名其妙」地由原來的第二名一躍而為頭名狀元。

劉春霖被「提拔」為狀元的第二年,科舉取士制度就被廢除了,他便成了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狀元,被稱為「末代狀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