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的兩位嫡公主,駙馬都被殺,成為皇家寡婦

朱元璋的兩位嫡公主,駙馬都被殺,成為皇家寡婦

都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確實也是這樣,有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做保障,公主們是不用擔心自己的婚嫁問題。只要不是特殊情況,皇帝總要給自己的女兒或者妹妹們挑選好的夫家。但作為駙馬來說,卻並不一樣了,生活在無情無義的皇家,翻臉比翻書還快,並不一定幸運終身。今天說說朱元璋的兩位嫡公主所嫁駙馬的悲慘遭遇。

朱元璋有十六個成年的公主,也就有十六個駙馬,雖然人數眾多,但是都是精挑細選,絕不會虧待自己的女兒。其中,他的第二女寧國公主和第四女安慶公主地位特殊,因為都是馬皇后所生,也就是大明的嫡公主。

朱元璋的兩位嫡公主,駙馬都被殺,成為皇家寡婦

朱元璋為兩位嫡公主挑選的駙馬,自然是慎之又慎。寧國公主的駙馬叫做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他在十六個駙馬之中,最受朱元璋的喜愛,朱元璋曾特意下詔表揚他精通經史,是儒學大家。安慶公主的駙馬歐陽倫是進士出身,明朝初年的進士可不容易,要真才實學才能脫穎而出。更為關鍵的是,這些人中進士時,大多極盡窮經皓首,登科之時還是未婚青年的,簡直是鳳毛麟角,前途無量。

就是這兩位駙馬,卻先後被朱元璋父子殺掉。儘管這其中,也有他們的過錯,但皇家的冷酷無情,依舊體現得淋漓盡致。

朱元璋的兩位嫡公主,駙馬都被殺,成為皇家寡婦

先說歐陽駙馬,他本來是得到了很多人求也求不來的機遇。不過此人成為駙馬之後,便忘乎所以,貪贓枉法。由於明朝的制度所限,這些駙馬平日打開都沒有多大的實權,也貪不了太多的錢財,於是歐陽倫腦洞da"k,打起了私販茶葉的主意。

在明朝,茶葉是由朝廷統一徵收,要與西北諸國進行交易換取戰馬的。這個物質在當時屬於軍需,是絕對不允許私人參與的,否則也會影響到大明的國家安危。但是,在巨大的利潤面前,司馬倫鋌而走險,干起了這個勾當,獲利非常大。

如果司馬倫低調一些,謹慎一些,也許也就瞞天過海了。然而他的張揚影響了手下人,使他們也飛揚跋扈,忘乎所以,從而帶來了殺身之禍。

朱元璋的兩位嫡公主,駙馬都被殺,成為皇家寡婦

有一次,司馬倫的家奴周保奉命私販茶葉的時候,被藍田縣河橋司巡檢稅吏攔住檢查。周保仗勢沖關,還帶著家丁毆打了稅吏。這個稅吏也很有骨氣,立即向朝廷稟報。這事情就鬧到了朱元璋那裡。

如果是別的皇帝,也許念及骨肉親情,不了了之。但朱元璋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他聽說駙馬居然不遵國法,行兇傷人,大發雷霆。沒有經過多少周折,司馬倫和家丁周保都被處死。

也有坊間傳言,安慶公主也在此次事件中被賜死,更有甚者說安慶公主是個禿頭,司馬倫因此自暴自棄。這些在正史上並沒有記載,多為鄉間的談資罷了。

朱元璋的兩位嫡公主,駙馬都被殺,成為皇家寡婦

寧國公主的駙馬梅殷,死得則稍顯無辜。朱元璋非常欣賞他,臨終前叮囑他:「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並且在遺詔中聲明:「敢有違天者,汝討之。」

因此,在燕王造反的時候,梅殷則受建文帝之命,在淮安募集了四十萬精兵。燕王南下攻打京師時,路過淮安,再三要求和梅殷談判,企圖將其招為己用。但是,梅殷不僅拒絕了燕王的提議,並且割掉來使的鼻子和耳朵,告訴燕王,反賊就是這個下場。

朱棣十分惱怒,但面對淮安那麼多兵將,也不敢輕舉妄動。隨後,他繞道揚州,直取南京。令人不解的是,此時的梅殷,既不追擊燕軍,也不斷其後路,而是眼睜睜看著他揚長而去,隨後將南京攻下。

直到朱棣趕走建文帝,登基做了皇帝之後,梅殷仍然帶著他的四十萬士兵獃獃的守在淮安。朱棣逼迫寧國公主寫下血書,讓梅殷投降。梅駙馬接到血書,為建文帝發喪、追謚、上廟號之後,便到南京投降朱棣。

朱元璋的兩位嫡公主,駙馬都被殺,成為皇家寡婦

不過,後來兩人關係並不融洽,朱棣時時監視梅殷,而梅殷則經常聊發怨懟之言。最後,在永樂三年的一個冬天,梅殷在上朝的路上,在過橋的時候,被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等人擠入水中,這樣一位皇親國戚,居然在天寒地凍之中,溺死在河中。

事後,朱棣將二人處以極刑。雖然《明史》沒有明言,但《明史紀事本末》、《國朝獻征錄》等書都將幕後主謀直指朱棣。

朱元璋的兩位嫡公主,駙馬都被殺,成為皇家寡婦

寧國公主因自己丈夫的死拉扯著朱棣的衣袖大吵大鬧,朱棣只好對她說:「兇手已經伏誅,現在也就只能這樣了。」他又將梅殷的兩個兒子陞官,但寫了一封意味深長的信說道:我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看你們母親的面子,不然的話,你們能有今天?

當兩位駙馬成婚之時,何嘗不是欣喜萬分,比普通人家娶妻更勝一籌。但在帝王家,所面對的明爭暗鬥和風浪又豈是百姓可比?君以此始,必以此終,古人所說在理。

參考資料:《明史》、《明太宗實錄》、《明史紀事本末》、《國朝獻征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