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雖然小說很好,還是為電影打個call

雖然小說很好,還是為電影打個call

嚴歌苓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作品最好也是商業化最成功的女作家之一。

有的時候我很奇怪,為什麼嚴歌苓的寫作能夠如此的流行。其實她的寫作不是現在通俗小說的路子,雖然它的起承轉合,當中埋下的扣子、設計的情節都非常引人入勝,但是它描寫的重心在人的境遇、人的情感,深層次的人的困境,這是嚴肅文學作品的寫法。按照道理說,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這種小說可能不是特別討喜。但是嚴歌苓偏偏做到了。

《芳華》圖書版權頁上標示它有12萬字,在嚴歌苓的長篇小說中,它是篇幅比較短,但寫得卻很好的一部。可能因為這部小說里,帶有濃重的自敘傳的色彩。作家們的創作最直接的經驗來源都是自身經歷,這種資源幾乎是不可替代的。而一個作家最私人,也往往是最成功的作品,也大多是描寫它自身的。有些作家寫了很多不同的題材、風格的作品,但是他寫的最好的作品往往是描寫他自己的。比如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嚴歌苓的《芳華》在她的創作當中有這個層面上的意義。

書在前,電影在後,不得不說,在短時期內,影像的影響力比圖書還是大得多。《芳華》電影上映後褒貶不一,有人說馮小剛美化了過去那個時代,批判性不夠、主動妥協得太厲害,把非常豐富的小說扁平化了,把非常複雜的人物簡單化了。

這樣說有道理嗎?舉兩個小小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小說當中何小曼這個人物,在電影當中改名叫何小萍。他在雷又鋒,也就是劉峰下放連隊之後,有過一次到騎兵團和軍馬場的慰問演出,由於第一女主角出了意外,她有了充當女一號的機會。在電影當中,此刻的她由於劉峰的被放逐,看透了文工團的人間冷暖,對戰友已經失去了信任,對理想也失去了期盼。通俗點說,就是什麼也不再相信了。所以她的拒絕出演是真心的,她堅定地站在劉峰這一邊,她不想去演這個主角。她和劉峰一樣幻滅,覺得演出已經不再有意義。她的全部心思已經放到了蒙受不白之冤的、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的劉峰身上。

但是在小說中,何小曼這個人物不是這樣的。她在有機會扮演《軍馬和姑娘》的女主角的時候,實際上是非常渴望得到這個角色的。包括她的裝病,其實也跟她對演出的渴望緊密相關。只有在她發高燒、帶病演出的狀態之下,她才能更成為一個眾星捧月的人物,才能享受到格外的虛榮。

小說中的何小曼也確實以這種姿態,一遍遍地享受這個過程。

在這個細節當中,電影確實是把何小曼這個人物扁平化了,她變得更加單純、更加執拗,更加理想化。所以這些批評說的可能也沒錯。

還有一個細節,是關於劉峰。電影的故事到了改革開放初期就結束了。最後的旁白說,要把一代人最好的芳華留在銀幕上,小說後面的情節它就略過去了。但是小說當中,其實劉峰和何小曼,包括林丁丁、郝淑雯、他們後面還有很多故事。

在後面故事裡,劉峰的生存境遇一直很差,但他還是堅持他與人為善的的人生原則。晚年的時候,劉峰得了腸癌,這個時候是何小曼來照顧他。何小曼為了照顧他,去給自己親戚打一份很不愉快的工。小曼父親的堂弟,從美國回來半身不隧,非要老死在北京,他知道小曼當過幾年護士,因此他堂叔的女兒就請她來看護老頭。於是就在北京城內,在80年代末建築的高層宿舍樓里買下一棟便宜的房子,然後付小曼錢,讓她來照顧。

在老人去世之後,堂叔的女兒免費讓小曼繼續住在那套房子里,小曼照顧劉峰的房子,是這樣來的。其實照顧重病的老人是非常辛苦非常磨人的工作,而堂叔的女兒也不是溫厚謙和的人。小曼之所以這樣做,可以說是她為了劉峰忍受了這種不堪的境遇,她就這樣照顧著,直至劉峰去世。

電影中也沒有提到,劉峰在海南的時候,還撿了一個女朋友小惠,是一個性工作者,劉峰跟她在一起實際上也是源於他照顧人的善良天性,他在「逼娼為良」。然而一直在照顧他人的劉峰,最後還是被欺騙了。

所以說在原著小說當中,確實每個人物都非常豐富、非常立體。並且有很多不堪的部分、人世間的滄桑。這些部分確實並沒有在電影裡面得到充分的體現。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對這個電影有這麼多的批評。

比如,為什麼在那個壓抑的年代,青春的肉體展現得光芒四射,但是對人世的嚴酷、命運的不公,人心的黑暗,那些嚴歌苓原著本身比較豐富、複雜的,關於人性的部分卻大多缺席了?

但是這種減法又是可以理解的。這部電影的編劇實際上也是原著作者嚴歌苓,是嚴歌苓不想把這些深邃的,令人動容的部分展現出來嗎?她對自己青春歲月的這段回憶,投入了極大的情感,從電影延期發布會上她哭紅的眼圈就可以看出來。

這樣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小說內容上的時間跨度有四十年,如果從主要人物的身世和成長算起,可能有六十年,從他們1950年代的童年、到1970年代的青春,一直到最後的結局,也就是我們的當下。原著小說的時間跨度長,空間場景的轉換大,整個文本的容量非常大。

雖然字數不多,但小說裡面體現了整個中國社會變遷的豐富內容。這導致了電影在有限的放映時間之內,其實是沒有辦法把小說的全部內容都展現出來的。它只能截取故事部分片段來展示。

電影里還有一個催淚的情節,劉峰的三輪車被城管扣下了,路遇郝淑雯,郝淑雯去幫他要車,質問,你們對待殘廢退伍軍人、對待立功英雄就是這樣的嗎!但實際上,社會現實中英雄、烈士的家屬們的境遇,可能比這個情節還要不堪得多。而在原著小說裡面,表現得就更加殘酷了。

這些情節如果全部都添加到這個片子里,電影當然會豐富起來。包括何小曼在內的每個角色都會更加豐富立體。但這樣的話,就沒有辦法在有限的時間和篇幅之內,把故事做相對集中的呈現,這個電影就會變得擁擠不堪。而且審查的難度也會大大加大。

可以這樣說,《芳華》這本篇幅不大的小說的容量,不是一部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所能容納的。電影對原著在結構上做出了調整,截選了部分重點,把原有的複雜的戲劇結構和人物形象,擇其要點抽象出來,然後加以表達。這種做法也是頗考驗功力,而且不難理解的。

並且,電影不是一味的刪減原著,也有創造,也有不少區別於原著的加分項。比如影片中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場景,就是書中一筆帶過的片段,但在大銀幕上,慌亂又死寂的戰地醫院、血肉橫飛的叢林戰場,就充分發揮了電影的特長,極具視覺衝擊力。觀眾對劉峰命運轉折的殘酷性的理解,也就更加直觀。敏不敏感呢?敏感的,全片中,都沒有「對越」這兩個字。我身邊就有很多朋友,根本不知道曾有這場戰爭。

現在看來,電影《芳華》飽含著一代人對青春的懷念,作品中包含著創作者深厚的情感,是很認真的作品。

電影也好書也好,都有其鮮明的特點,而且都做得不錯。這是挺難能可貴的。因為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在近幾年的大銀幕上其實並不多。目前更多是走藝術院線,排片非常稀少。比如前一陣子的《暴雪將至》和《老獸》都很優秀,但是看到也要靠緣分。真正有影響力的大牌導演,更少涉及這類題材,資本也喜歡集中在流量明星和流行題材上,比如懸疑、魔幻、都市愛情。《芳華》這種題材的片子,《歸來》(也就是嚴歌苓的《陸犯焉識》)這種片子,也包括馮小剛上一部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這一類的影片,還有他再之前的《1942》、《唐山大地震》。

這類跟現實貼近,甚至題材有一些敏感的片子,對比我們的鄰居韓國,我們的大銀幕類上,類似的故事,無論從數量或影響力上來說,都是少得可憐了。

這部電影,如果換一個比較年輕的導演,當然也可以拍。但我覺得很可能拍不出嚴歌苓、馮小剛他們這一代人對於青春的記憶。如果是同年齡段的導演,比如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他們,不是很少拍片了,就是注意力更多放在商業回報率更高的、更吸引大眾眼球的題材上了。

所以電影《芳華》票房的成功是一件好事。小說和電影,其實是兩個維度的產品。我們不能用一種個人創造為主的藝術樣式去要求另一部工業化產品亦步亦趨。雖然小說的作者是嚴歌苓,電影的編劇也是嚴歌苓,但是這兩部作品,應該都看做是相對獨立的藝術產品,每個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和長處。而小說更豐富。

如果看過電影的觀眾,建議大家能夠買一本小說,去看一看嚴歌苓筆下的蒼涼人世。而看過書的讀者,也應該去看看馮小剛的電影,看看一代人的青春芳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鏡像宇宙 的精彩文章:

TAG:鏡像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