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磅!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新材料項目拿遍三大獎

重磅!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新材料項目拿遍三大獎

昨日(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每年評審一次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根據2017年5月最新發布的《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的有關規定,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國家三大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此外,還包括授予外籍科學家或外國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評選出271個獲獎項目和9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35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6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21項(含創新團隊),二等獎146項。7名外籍科學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兩位科技專家分別是82歲的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89歲的國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侯雲德。

今年材料行業有多項成果獲得「國家三大獎」。其中:

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中與材料相關的有「高質量石墨烯材料的製備與應用基礎研究」、「金屬材料強韌化的內在與外在微納尺寸效應」、「新型磁彈性材料的功能調控、晶體生長和大磁致應變特性研究」……

國家技術發明獎獲獎項目中與材料相關的有「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技術與裝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高性能金屬粉末多孔材料製備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中與材料相關的有「干噴濕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高性能纖維紙基功能材料製備共性關鍵技術及應用」、「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以上僅為部分材料領域獲獎項目,完整獲獎名單如下:

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目錄

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獲獎項目目錄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目錄

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獎人

一. 厄爾·沃德·普拉默 (Earl Ward Plummer 美國)

厄爾·沃德·普拉默,美國籍,男,1940年10月生。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普拉默教授是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是表面物理研究的領袖人物。他在國際上第一個實現了單電子能譜的測量,首次在實驗上觀測並指認出金屬表面態的存在,第一個鑒定並表徵了金屬表面的多極子等離激元激發,第一個實現了對錶面電子結構與多體效應的精密測量。他在金屬半導體界面電荷密度波方面的研究引發了低維體系臨界現象的研究熱潮。他還提出把複雜的表面化學過程簡化為研究氫與表面的相互作用,將表面物理與化學研究的交叉融合推進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迄今共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00餘篇,總被引次數超過17000次。

普拉默教授培養並引薦了一大批優秀的華人物理學家,並於2000年作為首席科學顧問與我國科學家一道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創立了國際量子結構中心,當時的多名中心成員都已成為我國相關學科的領軍人物,中心開拓的國際合作模式也被成功推廣到我國多個科研機構。普拉默教授與我國境內科學家的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最近,他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合作團隊成功研製了世界上首台可以實現聲子能量動量二維探測的譜儀,開展了國際領先的科研工作。他還一直熱心為我國科技工作提供諮詢和服務,積極推動中美大學與科研機構之間的官方合作,並主動向國際宣傳中國的科技管理政策和發展狀況,為促進我國的國際科技合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二. 肖開提·薩利霍夫 (Salikhov Shavkat 烏茲別克)

肖開提·薩利霍夫,烏茲別克籍,男,1944年12月生。現任烏茲別克科學院生物有機研究所所長,烏茲別克科學院院士,曾任烏茲別克科學院院長、內閣成員、科技委員會主席,曾獲烏茲別克總統頒發的「英雄勳章獎」。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肖開提·薩利霍夫院士是烏茲別克生物有機化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在中亞國家具有很高的學術聲譽。研發了抗病毒、抗炎、止血等15個新葯,已在烏茲別克上市。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獲發明專利70餘件,出版專著5本。

他在與中國科學院開展科技合作的15年間,聯合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20多名,每年互派訪問學者20多人次,合作承擔科研和建設項目共10多項。他作為戰略科學家率先提出建立中烏科技合作研究中心的設想。2013年中國科學院中亞藥物研發中心在烏國掛牌,中心結合兩國優勢,以中亞特色天然藥物研究為核心,重點將中國藥物推廣走向中亞及歐洲,同時推動烏國藥物在中國註冊上市。此外,在烏國註冊法人機構、購買土地、建設中試車間和科研綜合樓的過程中,他都親力親為,協調各方,籌措建設經費300萬美元,保證了各項工作順利進行。他還啟動了兩個新葯在烏國的註冊和兩個新葯在中國的註冊工作,共同合作研發的中藥五類新葯正在進行Ⅱ期臨床,目前進展順利。與中方共同署名發表論文60餘篇,合作申請專利5件。他作為「一帶一路」中烏科技合作的推動者和先行者、中亞藥物研發中心的總設計師和總協調人,為中烏兩國政府間的科技合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三. 張首晟 (Shoucheng Zhang 美國)

張首晟,美國籍,男,1963年3月生。理論物理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J. G. Jackson與C. J. Wood講座教授。由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推薦。

張首晟教授是凝聚態理論物理領域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曾獲得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里基礎物理學獎等多項重要的物理學獎項。他的研究方向涵蓋了凝聚態物理中多個重要的領域,如: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和拓撲超導、量子自旋電子學、銅基和鐵基高溫超導體、超流和磁學等。

張首晟教授積极參与和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使我國相關的科學研究與國際最先進思想對接,並直接促成了我國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以及新近的外爾半金屬等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2009年以來,他與清華大學薛其坤教授緊密合作,在三維拓撲絕緣體材料新奇性質的觀測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清華和國內相關單位成為該方向國際領先的研究團隊。他為學科發展獻計獻策,多次組織國內學術會議和論壇,與薛其坤教授等一起籌建了清華大學量子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該中心也迅速成為世界範圍內極具影響力的研究中心之一。多年來,他積极參与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工作,親自指導了多名中國博士生和博士後,為我國相關領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領軍人才。

四. 菲利普·戴維·寇茨 (Philip David Coates 英國)

菲利普·戴維·寇茨,英國籍,男,1948年9月生。英國布萊德福德大學教授,英國聚合物多學科研究中心主任,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醫療器械創新製造中心主任,國際期刊《Plastics Rubber & Composites》主編。由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推薦。

寇茨教授是國際聚合物加工研究領域的權威和領軍人物,是「聚合物固相拉伸技術(Die Drawing)」創始人,在聚合物及相關複雜彈性流體、固體材料加工過程在線檢測理論和方法等方面有諸多重要建樹,在《Science》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編輯著作16部,獲專利16件,多次受邀在重要的國際高分子學術會議上做大會邀請報告。

在與我國十餘年的科技合作中,他在國內建立了「中英先進材料研究所」、「國際聚合物微型加工中心」等5個國際科研合作研發平台;共同開展科技部國際合作、中英科技橋等8個重要合作項目;與四川大學合作,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聚合物微納米複合材料的微型加工研究;與北京化工大學合作創製了生物基軟物質彈性體,解決加工問題;與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合作,解決高分子微型加工過程物理問題;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合作,在國內率先開展固相拉伸取向技術的應用研究,多項成果得到應用。通過這些合作提升了我國高分子加工理論與技術水平,擴大了我國高分子學科的國際影響,為中英科技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五. 陳德亮 (Deliang Chen 瑞典)

陳德亮,瑞典籍,男,1961年7月生。瑞典哥德堡大學奧古斯特·羅斯講席教授,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哥德堡皇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陳德亮教授是一名國際知名的氣候學家,他在區域氣候與大氣環流關係、氣候動力學及氣候變化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陳德亮教授與國內多家科研機構保持長期合作。他作為中國科學院牽頭髮起的「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的執行委員會委員,參與完成了《西藏高原環境變化科學評估》報告,為青藏高原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有力指導。他在擔任國家氣候中心科學主任期間,使其成為世界氣象組織在亞洲的第一個區域氣候中心(北京氣候中心)和全球長期預報產品中心,並通過引進區域降尺度技術,在氣候預測和氣候影響評價業務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他是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通過對全球變化研究方向提出建設性建議,推動了清華大學地學學科的建設與國際化;他積極在國際平台介紹和推薦我國科學家的科研成果,還主動邀請我國相關機構科研骨幹開展合作研究,為培養青年人才,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做出了突出貢獻。此外,在他擔任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執行主任期間,促成了ICSU麾下的首個國際計劃辦公室——全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辦公室(IRDR)落戶中國,為我國科技創新走向國際舞台發揮了巨大作用。

六. 施揚 (Yang Shi 美國)

施揚,美國籍,男,1960年3月生。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國際知名表觀遺傳學家、甲基化動態調控領域的奠基人、哈佛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由上海市推薦。

施揚教授長期從事表觀遺傳學以及染色質生物學研究。近30年來,他系統性地闡明了該領域十分關鍵的甲基化的動態調控規律,奠定了甲基化研究的理論體系。他於2004年開創性地發現了首例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結束了長達40多年來高等生物甲基化信號是否可逆的爭論,並快速應用到製藥領域,現已在逆轉腫瘤耐藥性難題中獲得成功。他在頂級刊物《Nature》和《Cell》上發表論文24篇(其中通訊或第一作者身份14篇),SCI論文他引超過28000次。

2005年以來,施揚教授通過與國內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推動了我國表觀遺傳學科的建立與發展。他參與籌建了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和表觀遺傳學中心,利用自身影響力從海外招募了一批頂尖人才,成為該領域研究的實驗田。研究院已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並於2016年獲批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他還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院所一起構建了該領域的發展框架,繪製了中國表觀遺傳學發展的藍圖。為積極推動廣泛的國際合作,他建立了一系列研究交流論壇,包括我國該領域的首個專項會議(the Epigenetics Retreat)。在他的推動下,我國在表觀遺傳機制解析、染色質動態結構探究、早期胚胎髮育調控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性前沿成果,產生了重要的國際影響,為我國該領域十多年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跨越做出了突出貢獻。

七. 保羅·斯潘諾斯 (Polichronis-Thomas Spanos 美國)

保羅·斯潘諾斯,美國籍,男,1950年2月生。美國萊斯大學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由上海市推薦。

斯潘諾斯教授長期從事隨機動力學、非線性力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現任兩個國際權威期刊的主編、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等。曾獲首屆美國總統青年科學家獎、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頒發的Freudenthal獎章、Newmark獎章和von Karman獎章。

斯潘諾斯教授致力於推動與我國學者的研究合作。2008年以來,他先後與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近20所國內高校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開展了實質性合作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他以同濟大學為主要基地,推動建立了中—美—歐工程可靠性與隨機力學國際合作網,作為外方主任協助成立了工程可靠性與隨機力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他與我國學者共同組織了一系列重要國際學術會議,有效促進了國內外學者的交流,提升了我國學者研究成果的國際影響力。他與我國學者在地震工程、隨機動力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我國超高層建築抗震、大跨結構抗風、高速鐵路安全等領域得到應用,有力促進了技術進步。斯潘諾斯教授先後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創新引智基地國際學術大師等,在我國近20所高校開設講座近40場,直接聽講師生和工程師超過4000人,在美國萊斯大學接收和指導30餘位我國訪問學者和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為培養我國青年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材料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新材料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