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澤東保護創作小說《李自成》的作者

毛澤東保護創作小說《李自成》的作者

來源|東林書院論壇 原刊《黃河》2000年第04期

作者|姜弘

原題《姚雪垠與毛澤東》

我最後一次見到姚雪垠,是在1996年春天。一見面我就發現,他確實衰老了,說話和行動都大不如以前了。眼睛依然放光,聲音也還洪亮,思維已經不大敏捷,所說的內容和話語是單一的重複的。寒暄之後,他鄭重地對我說:「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告訴你,毛主席對《李自成》的批示原始記錄找到了,原話是……」。他喃喃背誦的那個「重要指示」我沒有記住,只記住了他連連重複的「非常重要」和後面的幾句話:

毛主席一再保護、支持我,我是非常感激的,沒有他的保護和支持,就不會有《李自成》。不過,對於他晚年犯下的嚴重錯誤,那是絕對不能原諒的。

1957年以前,他同時在進行三部大作品的構思:一是《天京悲劇》,二是《杜甫傳》,三是寫新鄉麵粉廠的長篇小說。《天京悲劇》以李秀成為主角,寫太平天國的覆亡;先寫成電影劇本,因為當時迫切需要電影腳本,他想在這方面嘗試一下,然後發展成長篇歷史小說。———

這三部作品後來都沒有完成。

從1956年秋天到1957年春天所興起的反教條主義之風,思想解放之風,使得我和姚雪垠與多數知識分子一樣,心情激動,信心倍增,甚至有些忘乎所以。在這段時間裡,姚雪垠比1949年以後的任何時候都活躍,寫了不少文章,也多次在會議上發言。後來,這些文章差不多都有了問題,發言就更不用說了。不過,這其中真正犯忌諱的主要是四篇文章,即:《談破除清規戒律》、《創作雜談》、《打開窗戶說亮話》、《惠泉吃茶記》。這些文章不僅觸及了文藝界的最高領導,而且有的還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是他成為「極右分子」的重要原因。

先說引起毛澤東注意的兩篇文章。第一篇是發表在上海《文匯報》上的《創作雜談》。

姚雪垠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是他竟敢公然與「深入工農兵生活」的偉大號召唱反腔。毛澤東說的是「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唯一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而姚雪垠卻提出了幾乎是針鋒相對的不同看法:「老作家在舊社會生活得久,不但不應該把這點看做是他們的包袱,反而應看做是他們的有利條件,是他們的財富」,由此發出呼籲,「要重視老作家獨具的生活經驗」。

當時,姚雪垠的另一篇文章《惠泉吃茶記》也受到了毛澤東的注意,而且正式傳達了他的有關指示。那已經是1957年的春天,作協武漢分會主席於黑丁從北京回來,傳達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和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內中提到姚雪垠。大意說,讀了《惠泉吃茶記》,發現作者很會寫文章,問題是他看不起泥腿子,思想上有君子、小人之分,這是不對的。

和所有的右派一樣,姚雪垠也被批得一錢不值。說他歷史骯髒,品行惡劣,是老流氓,這種侮辱性的謾罵他倒不在乎,最令他傷心的說他不學無術,說他專門寫色情文學。一個知識分子,被人從精神上剝得精赤條條而無告地處於眾人的圍觀唾罵之中,那種內心深處的羞辱和絕望是難以忍受的。他就是懷著這樣悲憤的心情開始了他生命史上的最重要的一搏———寫《李自成》。

那已經是1957年的秋天,運動已近尾聲。

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向我透露了他提前寫《李自成》的原因。前面提到過,按原先的計劃,他打算先寫《天京悲劇》和《杜甫傳》,然後再寫《李自成》。那麼,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突然改變主意,提前寫《李自成》呢?對此,他表述得很清楚,是因為毛澤東,因為毛澤東與李自成的特殊關注。他說他雖然很早就對李自成的事迹感興趣,而真正從文學創作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是1944年在重慶的時候。當時,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發表了,他知道毛澤東對此文很重視,列為整風學習材料,而且還曾致函郭沫若給以高度評價,同時還有搬上戲劇舞台的建議。他還告訴我,在延安的時候,開明士紳李鼎銘的侄兒寫了一部以李自成起義為題材的小說《永昌演義》,呈給毛澤東審閱。毛一直把這部書稿帶在身邊,進北京後交給周揚,說寫得不好也可以少印一些作參考。姚雪垠說他讀過《永昌演義》,確實寫得不怎麼樣。但由此可知毛澤東對李自成非常重視。李自成是歷史上最近一次農民大起義的領袖,是從陝北起事的;毛澤東是當代農民革命的領袖,也來自陝北,這種歷史的偶然與必然使得毛澤東對李自成特別關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反右運動結束以後,我和姚雪垠分別到不同的地方接受改造,他在武漢市郊東湖農場「監督勞動」,我到沙洋農場「勞動教養」。幾年以後,當我們都成為「摘帽右派」而重逢並再度成為鄰居的時候,客觀形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當時,姚雪垠已把《李自成》第一卷寫完,正忙於聯繫出版的事。

1962年年底,他為此專程去了一趟北京,回來後和我談及在京期間所受到的禮遇和讚揚,告訴我他都見了哪些重要人物,誰又說了些什麼。

說時滔滔不絕,喜形於色。這中間,他最重視也談得最多的,是茅盾和吳晗。一個是文學泰斗,一個是明史權威,他們的意見當然十分重要,十分可貴。

就是在這個時候,姚雪垠把剛剛出版的《李自成》第一卷寄呈給毛澤東和周恩來。這一舉措與他當時的處境有關。他聽到了掌聲,得到了讚揚和鼓勵,同時也聽到了貶斥聲,看到了冷眼。他在有些飄飄然的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學術上藝術上所獲得的讚揚並不能改變「摘帽右派」的身份。他知道,只有通天,或可有望改變處境。他和夫人王梅彩一起包紮這兩部書時,我剛好在場,他們是懷著誠敬之心在做這件事的。當時我還問他:「現在的出版物那麼多,主席又那麼忙,未必會看你這部書。」姚雪垠胸有成竹地肯定說:「我看會的。這不是一般的小說,這是李自成,他一向非常重視李自成。」

果如姚雪垠所料,毛澤東確實特別重視李自成,真的讀了他的《李自成》,而且是基本肯定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毛澤東暢遊長江駐蹕武漢時,曾有諭旨給當時的省委書記王任重:「你告訴武漢市委,對姚雪垠要予以保護,他寫的《李自成》寫得不錯,讓他繼續寫下去。」

他在(1975年給毛澤東)上書之前並沒有直接向我透露消息,怕我嘴不穩泄露出去,而是以一種有意無意地發牢騷的口吻試探我的看法:「看來真沒辦法了,只有給他老人家寫信……」。我說只怕很難送到他手上,他也難得有精力管這種事。等到信已送達並有了好消息,他才把一切告訴我。在信里一開始就說明自己是《李自成》的作者,重提當年呈書並獲恩榮的往事以勾起毛澤東的記憶。然後談他的寫作計劃,懇求幫助。這時他沒有忘記吳晗的話,計劃中只提寫農民起義的《李自成》和《天京悲劇》,而不提寫辛亥革命的《大江流日夜》。

信的最後還附一首舊體詩。詩是他的舊作:

堪笑文通留恨賦,恥將意氣化寒灰。

凝眸春日千潮湧,揮筆秋風萬馬來。

願共雲霞爭馳騁,豈容杯酒持徘徊。

魯陽時晚戈猶奮,棄杖成林亦壯哉。

這首詩確實與毛的風格相通,又有形勢大好,又有雄心壯志;末聯用魯陽揮戈、夸父逐日兩個典故,以表現暮年豪情。

毛澤東支持他繼續寫《李自成》的指示下達後不久,姚雪垠就如同躍過了龍門,遷居北京,開始進入他人生旅程和文學道路的最後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