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百科詞條】語言理解

【大百科詞條】語言理解

語言理解

英文條頭:Language comprehension

分支學科:心理語言學

分支主編:楊玉芳副主編:楊小璐

根據語言輸入和語境信息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與語言產生一樣,語言理解是人類交流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語言學通過實證研究和理論建構,在辭彙、語句和篇章等不同層面上揭示語言理解的認知結構和神經生理基礎。

一、語言理解的認知結構

人能夠快速、準確理解說者表達的語言意義以及說話者的意圖,需要經過辭彙概念提取和句法語義整合等核心加工過程。其中,提取過程是在識別基礎上對存儲於長時記憶中的概念和語義的通達,整合是根據句法關係將這些概念組合成一個更大的結構,如短語、語句、語篇等。為理解說話者的意圖,不僅需要語言內部信息的整合,還要整合語境信息,例如交流環境、有關交流者的信息等。除了提取和整合過程之外,語言理解還有一般認知過程的參與和支持,如執行控制、心理理論等。

提取過程包括語言單元的識別和概念語義的通達。當聽到語音信息或者閱讀文本信息時,要將連續的語言輸入在知覺上切分為離散的單元,激活並映射到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抽象表徵(參見言語知覺、視覺辭彙識別等條目)。這個過程極其快速,通常不超過200-300ms。通過提取獲得辭彙的語義表徵和句法屬性,同時啟動了句法和語義整合。來自腦電研究的結果表明,提取和整合加工通常在500ms之內完成的。完整的句子理解還需要將句法和語義進行整合,將句法角色映射到主題角色(參見句子理解、語篇理解等條目)。

根據言語行為理論,交流不僅是命題的交換,聽者要從編碼的語義中推測說話者的意圖,這需要利用多種信息源。腦電和行為研究結果表明,非語言信息的輸入(如說話時的手勢、視覺背景)同樣能夠被快速地整合到當前加工的情境模型中。語言信息與非語言信息共同決定了聽者對話語內容的解讀。此外,交流過程中聽者的目標和語言的信息結構標記,都會影響聽者的注意資源的分配,進而影響對輸入信息的解讀和加工深度。研究表明,這些過程有執行控制和心理理論等一般認知過程的參與。

二、語言理解的神經基礎

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採用神經成像(腦成像和腦電)技術、神經心理學通過對病人的腦損傷部位和語言障礙的關聯,對語言理解的神經生物學基礎進行了系統研究,揭示出語言理解的認知過程在神經系統中的實現。A. 弗里德里希 (A. Friederici,德國)提出口語句子加工的神經解剖模型。該模型認為初始的聲學信號分析在聲音信號出現100毫秒之後就開始了,這一過程主要在初級聽覺皮層以及顳平面完成。從這些腦區出發,信息傳導到顳上回的前部和後部。顳上回前部經由鉤狀束與左側額島蓋相連接(腹側通路Ⅱ),這部分腦區負責加工初始句法分析即以詞類信息為基礎建立局部短語結構,這一過程發生在刺激出現後的120-200毫秒左右。語義和句法的加工發生在刺激出現後的300-500毫秒左右,負責語義加工的網路包含顳上回和顳中回的中部和後部以及額下回的BA45區(腹側通路Ⅰ),負責句法加工的網路包含顳上回和顳上溝後部以及額下回的BA44區(背側通路Ⅱ)。句法和語義的最終整合過程可能發生在刺激出現的600毫秒左右或之後,這一過程可能包含顳上回和顳上溝後部以及基底神經節。超音段信息主要在右腦進行加工,同時通過胼胝體與左腦的信息加工過程產生交互。

句子和語篇加工會導致對多詞語的話語連貫的解釋。聽者的世界知識、共同出現的視覺信息和語篇信息等都能夠誘發與句子語義信息相似的神經反應。從編碼語義到理解說話者的意圖涉及額外的神經網路。例如,理解間接回答時,會激活前額葉的中部(mPFC)和右側的顳頂聯合區(rTPJ)。rTPJ後部在心理網路中的功能被認為是與心理狀態推理密切相關,比如,當考慮其他人的信仰、情緒和願望時。mPFC的激活是與複雜的社會認知加工相關的,比如對他人或者自己意圖的思考。這些腦區也同樣在語篇理解中得到激活。可見,從口語或者書面語信息的輸入到將辭彙成分整合成更大的句子和語篇結構,再到從語言的輸入信息中抽取說話者的目的的加工過程中,有許多神經網路的參與。其中一些腦網路可能表現出語言的領域特殊性,尤其是當涉及到語言知識的編碼時。另一些腦網路則與其他的功能區域是共享的,比如認知控制和心理理論網路。不同網路之間的交流和協同是如何組織的,是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

三、語言理解與語言產生

語言理解和語言產生歷來被當作兩個相互獨立的系統。近年來,兩個系統之間的關係逐漸受到關注。研究者用行為和神經科學方法揭示出,無論是在閱讀理解還是人際交流條件下,語言理解都涉及了產生和理解這兩個系統之間的耦合。在被試講述和聽虛構的故事時使用腦成像技術記錄神經活動。可以發現除了傳統的語言區(如lIFG 和pMTG),故事產生和理解使用了與心智化和心理模型建構相關的腦區(如dPFC、楔前葉、IPL),以及新皮層前運動區(如輔助運動區和ldPMC)。敘事理解還顯示出雙側性,激活了外側裂語言區的右半球對應腦區。敘事產生是以左側為主,激活了語言計劃、發音執行和運動相關的腦區。在複雜的情景中,語言產生和理解表現了既有重疊又有特異的激活和功能連接模式。根據這些觀察,M. 皮克林(M. Pickering,英國)等提出了語言理解與產生的整合理論,認為說者和聽者都使用內隱的動作模擬生成前向模型,在不同的語言學水平上做出預期,在理解過程中使用這種預期監控即將出現的語言信號。

參考文獻:

Hagoort, P2013 MUC (Memory, Unification, Control) and beyond.Frontiers in Psychology, 4(Article 416)

Friederici AD2011The Brain Basis of Language Processing: From Structure to Function.Physiol Rev 91: 1357–1392

Pickering和 Garrod2013An integrated theory of language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on,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013) 36, 329–392

相關閱讀

>>> 語言所網路信息化工作室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語言學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