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停留在波浪表象 活在虛妄 回歸大海出入無礙

停留在波浪表象 活在虛妄 回歸大海出入無礙

華嚴經普賢境界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理性空寂,橫遍十方,豎窮三際。一相無相,無有分限,而緣起事相雖然井然分別,卻無一不被一理所攝。猶如大海,隨風緣而起波浪,波浪雖有大小巨細之殊,而無一不被海水所攝。有分限之事,全同無分之理,以事無體還如理故。故一一纖塵皆遍法界。

杜順大師云:「如全大海在一波中而海非小。如一小波匝於大海而波非大。同時全遍於諸波而海非異。俱時各匝於大海而波非一。又大海全遍一波時。不妨舉體全遍於諸波。 一波全匝大海時。諸波亦各全匝。互不相礙。」

華嚴經講「以色身成就眾生」,這是從相上看的。色身範圍包括很廣,身相莊嚴是一種,這個在於個人心性的傾向。色身莊嚴稱之遊戲人間。因為色身是波浪,不是大海。波浪是外在的的部份,為了教化利益眾生需要如此,那我們就隨緣,隨著自己的福報與因緣,可以依眾生的喜好,以色身之相親近眾生。

一含一切,一是本體,是真如,如大海是一;一切是假相,如波浪是多,波浪森羅萬象都是假相。波相是虛,卻能令水性顯現,若離波覓水,猶如事外求真。事賴理成,理由事顯。事為幻色,理為真空。因事虛理實,而全事即理,理不可見,須借事而顯。要透過波浪的假相、事件、事相,進入大海,讓我們進入一真的真實領域。

大海必須掌握得住.假如能夠將它轉過來,能掌握住你的大海,潛入大海中,心安住在如如不動,就能夠得到超越。當福德因緣來時,就以色相莊嚴來成就眾生;福德因緣不足時,自己不起煩惱。

如果無法掌握大海本體,就會害怕色相、香花、香油塗身等的享受;如果為滿足內心的慾望,而執著對色身的裝扮,這樣就被塵境轉了。

現在我們就是被人生當中的種種波浪假相給障礙住。要超越,必須深耕。我們如何深耕?如何穿透波浪的幻境,進入大海的一真法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是假相,要能穿透假相,進入到真正的一真法界性海中。就是我們講的薩婆若海、自性海中。大海就是一真,我們生命中的性海就是一真法界,你要充分的去感受到。

站在修行的立場來看,襌修要懂得起觀。觀是向前看、無障礙的看。看到的都是假相,都是波浪,我們沒有辦法看到大海的一真,所以要能弗遠無屆的看.要借著觀照力去穿透一切假相的波浪,而進入到生命的自性海中,一真就現前了。

譬如大海中的海浪,你要能借著海浪看到海底的景象,那就要一些功夫,可能要一點機緣或技巧。可是當你想要了解大海底的景象時,你的覺性就起來了。

當要追求一真的時候,波浪的假相儘管如何障礙我們,我們都有辦法契入一真法界。它可能需要一些因緣及技巧,但是最重要的是你有無這種覺知覺醒的能力。當你已經覺知,覺醒開始追求之時,那個因緣一定會到,那個技巧你自己自然會有,當境界來時就可以用上。

波浪的背後就是大海,大海裡面有無盡的寶藏,我們要如何透過波浪而了解大海的無盡藏。這些對我們只是抽象虛偽的概念,常被相的概念把我們蓋住,這就是所謂的無明。自己要去破無明殼 。無明殼是很堅固的,那就必須以很猛利的警覺性,才能破除它。否則我們還是繞在世間法抽象概念的漩中。假如停留在表相波浪的幻境里,就是生活在虛妄中。

希望能夠掌握到真實大海的部份,不要在表象的波浪中。大海能夠掌握才能守住菩提大願,才是入一真法界。能夠入一真法界,我們就深入生命的存在。

一佛乘是心性的調整,使自己安住在心靈大海中。他不一定遍緣一切境界.也遍緣或不遍緣一切境界。阿羅漢大概都停留在一真裡面。菩薩是指能安住在一真裡面,回過頭來在波浪中來度化眾生。這種把自己的心安住在一真,然後回過頭來生活在波浪中與眾生相處,稱之為回入娑婆度眾生。擁有這個部份,稱之理事無礙。

事事無礙的人在一真中,能令大海起作用,即使他在波浪中都知道大海。因為波浪也是大海的一種幻化。他知道波浪最後回歸大海,所以不必去區別是一真,還是幻相,不必區別是大海還是波浪,這個叫做上乘功夫,也就是法身大士。

只有在波浪當中,才能顯現出大海雄狀、豪放廣大、不可思議。假如沒有這些波浪的境界,大海的豪放與廣大,我們 就感受不到,當大海波平浪靜實無趣味。大海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就是喜歡它的狀況與雄偉。所以要懂得大海如何掌握,波浪的假相如何隨緣,我們才可以依止在一真法界中。

亦如大海一,波濤千萬異,水無種種殊,諸佛法如是。

一真大法界,決定不虛誑;生命覺醒者,同趣一佛乘。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