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衛東 萬丈鹽橋
萬丈鹽橋
文 | 姚衛東
不論坐火車還是汽車,在215國道敦格段,距格爾木60公里的察爾汗鹽湖上,有一座長達32公里,看不到摸不著的橋___萬丈鹽橋。
從小到大見過許許多多的橋,大小不同,長短不一,材質各異 ,或木,或石,或水泥鋼筋,或鋼鐵。有獨木橋,青石橋,石拱撟,浮橋,水泥橋,鋼架橋,懸索橋。有名或無名,或躺於小溝小溪之上,或橫跨江河兩岸,或凌越大湖大海之空,閃爍在兩岸之間,奪人眼目。而這鹽橋,既沒有木,也沒有石,更沒有水泥鋼筋和鋼鐵,顧名思義,橋是鹽構建的,確確實實整座橋全是鹽。真的是世所罕聞,世所罕見。
察爾汗鹽湖可以說是生命的禁區,座落在高高的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的腹地,海拔2200米至2700米高處,在沙漠與戈壁之間,茫茫六千平方公里的鹽海里,氧氣稀薄,不見清水,毫無綠色,飛鳥不停,冰天雪地,一眼望不到邊的黑土上泛著的白,是霜?還是雪?不,都不是,是鹽。長年乾旱的土地上,一年四季不見春秋,除了夏天,只剩冬天,不是熱,就是冷。且晝夜溫差大,正如歌謠所唱「早穿棉襖午穿衫,抱著火爐吃西瓜」。夏天的陽光同烈火似的炙烤著大地,也毫不憐惜人的肌膚,這裡的陽光是高超級的化妝師,一小時不到,她會讓你變成徹徹底底的非洲人,那種灼熱的痛也讓你刻骨銘心永生難忘。冬天,滴水成冰,冰天雪地,一遍雪白,遠遠望去,不知到底是鹽,還是雪,低矮的平房牆上結滿了冰,冰也便成了房牆,與刀子似的寒風唱著冷冷的歌。
架橋?修路?在這雖沒有波濤洶湧,沒槍林彈雨,炮聲隆隆,而看得見的是黑土,是鹽海,看不見的卻是絕望,危機四伏,步步驚魂,茫茫無際。
當時,修建敦格段公路察爾汗段的項目發布後,專門請來了國外的路建專家,考察完地形後,面對這裡特殊的地帶,地質結構極其不穩,承載能力幾乎沒有的世界難題,不可思議,紛紛表示「在鹽含量超過10%的地區,不可能修建公路」。國外媒體也報道,中國要想在鹽湖上修建公路,簡直是天方夜譚。然而,天方也只是天方,還有地圓,夜譚,也只是夜談,還有白天,太陽東升。
1954年,慕生忠將軍帶領隊伍來到這裡,在這生命的禁區里,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展開了人與自然的博弈,不是戰爭的爭鬥。在艱辛摸索,苦苦鑽研中,驚奇地發現了鹽在滷水結晶成塊後異常堅硬,比水泥還硬,堪比鋼鐵,一個大膽的設想伴隨這一驚奇的發現在不斷實驗中總結出一個完整成熟的修橋築路方案:「平整鹽蓋,填塞溶洞,鋪築鹽塊,晶鹽路基,澆灑滷水」。於是,就地取材,一粒粒鹽結晶成一塊塊鹽,一塊塊鹽凝結成一大塊一大塊鹽蓋,堅硬不斷加厚,平坦連綿延伸……一座厚15米至20米,橫跨鹽湖32公里,市制萬丈的萬丈鹽橋,硬生生將茫茫鹽湖從中劈成兩半,一頭挑起大漠,一頭擔著戈壁,將綠洲連通。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把不可思議變成了事實,從天方夜譚中豎起了一座「基建狂魔」的豐碑___萬丈鹽橋,創造了又一個世界奇蹟,舉世無雙。
鹽橋的開通方便了交通,也加快了交通發展。後來在公路鹽橋的旁邊又架起了鐵路鹽橋,從公路鹽橋遙望,達布遜火車站與察爾汗火車站就像兩座橋頭堡,筆直的鐵路鹽橋盡顯橋的特徵,從鐵路鹽橋望去,已整修一新升級為二級公路寬闊平整的萬丈鹽橋,則宛如一條玉帶漂浮在察爾汗鹽湖上。
鹽橋飛渡,不僅僅展現了鹽橋的美,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把鹽湖近距離推送到了人們面前,讓人們不但領略鹽湖風光,也更清楚地認識了解鹽湖,國家級的礦山公園也已成了旅遊勝地,吸引著每年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觀光。同時,在鹽湖豐富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面,鹽橋更體現了重要的經濟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近年來,隨著公路,鐵路,高速路的高速發展,察爾汗鹽湖上,明珠璀璨,廠房林立,不僅是全國第一,世界前列的鉀肥生產基地,鹽湖人正在努力打造的生態鎂鋰鉀園,也將更加展現鹽湖的魅力與大美。
走過鹽橋,從橋頭到橋尾只見兩邊的清清湖光與山色相映,一條平坦光滑的公路靜靜延伸,只見萬丈鹽橋的路碑高高迎風聳立,不見流水,下無橋礅,沒有護欄,更無綠色,一路走過,感覺「神龍見首不見尾」,既看不到萬丈鹽橋的雄偉壯麗,也摸不著她的真材實感,鹽橋深深地藏在地下。她的美不在表面,她的美,不顯眼,不張揚,她的美,結晶在鹽中,凝聚在鹽蓋里,她的美,如一道彩虹,璀璨在鹽湖上,融入在自然里。
一粒鹽很小,微不足道,一塊鹽不大,不足為奇。我敬佩趙州橋巧思精工 ,讚歎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跨越,驚訝西堠門大橋的橫海飛渡,卻更詫異萬丈鹽橋的唯美,從一粒粒鹽到一塊塊鹽,一塊塊鹽到一座鹽橋的過程中,人與自然的對弈中迸發出的偉力,智慧,精彩。
萬丈鹽"橋",人與自然對弈的精品,源於自然,戰於自然,取材於自然,回歸了自然,勝於自然,樂於自然,美於自然,自然而然。
走在這橋上,
靜心傾聽
鹽水潺潺
暗流洶湧
走在這橋上
細心聞風
三十二公里
血汗凝霜
驚心動魄
走在這橋上
走出沙漠
走過荒蕪
走向綠州
走在這橋上
帶著一路風景與狂魔對話
走著唯美
自然而然
作者簡介
姚衛東,湖南省平江縣城關鎮人,在青海建築工地打工,喜愛詩歌,每有生活感觸,寫下心語。
TAG:文學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