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vivo屏下指紋體驗:未必能秒殺人臉識別

vivo屏下指紋體驗:未必能秒殺人臉識別

手機解鎖一直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從iPhone 5s的Touch ID,Galaxy Note 7的虹膜識別,到iPhone X的人臉識別,都給我們帶來過驚喜。這其中還有一項解鎖技術曾讓我們興奮不已,卻遲遲沒有進入我們的生活,它就是屏下指紋。

其實,早在2017上海MWC大會上,vivo就向我們展示了屏下指紋解鎖,當時還叫做[vivo隱形指紋],是與高通聯合打造的。

時隔半年,vivo攜手Synaptics新思科技,將屏下指紋解鎖變得更加成熟。同時,這項技術已經突破了實驗性的階段,已經應用到了vivo X20Plus 屏幕指紋版的新機上,它也是全球首部採用屏幕指紋識別技術的手機。

[vivo隱形指紋]利用了超聲波穿透技術,可以穿透不同的物質,比如塑料、玻璃、金屬、OLED軟屏。所以它可以放在屏幕下,也可以藏在金屬後蓋里。

而新的技術則使用了光反射的原理,當手指按壓OLED屏幕時,屏幕的一些像素點會發出光,照亮手指上的紋理。

這些紋路會反射出不同的光線,由屏幕下的sensor進行收集,繪製指紋圖像進行身份判斷。

指紋數據會儲存在獨立的晶元中,在安全性上與電容式解鎖,以及臉部識別解鎖相同,都足以達到民用的級別。

在我們的體驗中,它的解鎖速度、指紋錄入時間、解鎖的成功率上,雖然可以接受,但與現在的指紋解鎖有差距,需要用戶把手指在解鎖區域多放那麼一小會兒。

但這畢竟是第一代產品,相比於蘋果Touch ID首次亮相時的表現,vivo的屏下指紋已經足夠好了,只是我們已經習慣了旗艦手機的解鎖速度,vivo新的解鎖姿勢不易滿足用戶的預期值。

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相信vivo的屏下指紋會越來越成熟,更重要的是,它符合目前手機的發展趨勢。在手機的玻璃後蓋的回歸,和向更大屏佔比的追求下,傳統指紋模塊變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放前放後似乎都不合適。

屏下指紋的出現,可以省去用於實現人臉識別的各種感測器,將手機的屏佔比帶到一個更不可思議的高度。

但這一定意味著屏下指紋會代替面部識別么?也未必。

其實,蘋果在去年7、8月份都沒有放棄對屏下指紋的嘗試,最後沒有上馬,一方面是技術達不到要求,另一方面是蘋果在人臉識別上有足夠的考量和生態構建。

蘋果認為人臉識別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結構光和人臉3D建模的加入,能讓FaceID對接遊戲(比如動話表情),或者一些商用領域(無人支付)

在蘋果推出Face ID後,很多廠商也紛紛跟進,一方面體現了蘋果的影響力,另一方也體現了此技術的大眾接受度之高。而Vivo新機也配備了人臉識別功能,而且在速度上比自己的屏下指紋更具優勢。

在未來,屏下指紋和人臉識別會長期共存,短期來看,很難去判斷誰會成為主流,誰會淪為配角兒。

vivo實際上起到了一個[模範帶頭作用],如果沒有vivo帶頭,沒有vivo手機的出貨量,屏下指紋的出現會來得更晚。畢竟,依靠小廠商很難獨自打通產業鏈,也很難通過銷量來降低屏下指紋技術的成本。

而vivo此次為了推出新技術,整合了很多第三方的技術,而更多的手機廠家,喜歡購買一站式的打包解決方案,直接買現成的東西,更省心省力。從現場工作人員口中了解到,在研發過程中,vivo解決了很多問題(比如OLED的閃屏對屏下指紋的影響),這些努力為後來者鋪平了道路,也讓vivo自己在這個領域領先了對手半個身位,可以在後續更快地實現產品迭代,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最後,在滿懷期望的同時,再總結一下vivo屏下指紋的有待改進的地方:

首先,屏下指紋採用光學掃描原理,在售的貼膜會影響識別效率。據悉vivo官方正在開發一個專有的貼膜,但上市時間會稍晚一些。

第二,屏下指紋識別區域很小,用戶只能在屏幕下方的中心點去進行操作,算不上問題,不過剛上手需要一定時間適應。 最後是成本,很多人iPhone屏幕碎了,依然湊合用。要是vivo新機屏幕碎了,可能會影響屏幕的解鎖,而有了屏下指紋+全面屏的存在,讓屏幕的維修成本可能會達到新的高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機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手機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