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小時顛簸600多公里 挽救高原新兵生命
文/圖 劉傑 李華時 封面新聞記者 丁偉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新兵,沒想到總隊醫院和地方醫院為我做了這麼多……」1月9日,位於樂山中心城區的武警四川省總隊醫院病房裡,新兵袁成濤面對前來看望的戰友,臉上掛著笑容,眼裡卻噙滿淚水。
21歲的袁成濤是武警四川省總隊機動第三支隊二中隊一名新兵。1月2日,剛上高原半個月的他,出現十二指腸降部穿透性潰瘍伴出血癥狀。經甘孜縣人民醫院、武警四川省總隊醫院600多公里生命接力,果斷科學決策制定救治方案,最終挽救了他的生命。
高原環境惡劣 新兵突發消化道出血
入冬以來,連續幾天的降雪使川西高原氣溫驟降,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令很多上高原才半個月的新兵一時難以適應。去年12月31日,甘孜州甘孜縣,剛剛組建的武警四川省總隊機動第三支隊二中隊正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課。
突然,座在中間的新兵袁成濤突感腹部劇烈疼痛,隨後出現嘔吐、暈倒、意識不清等癥狀。戰友們見情況危急,班長葉艾淋連忙將他送至支隊衛生隊檢查,初步診斷為「上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貧血」。進行止血、抑酸、補液等治療後,癥狀有所緩解。
然而,1月2日中午,袁成濤再次出現氣促、頭昏、四肢冰冷等癥狀。「石嶺醫生,趕緊通知駕駛員,送甘孜縣人民醫院。」袁成濤被送到衛生隊初步檢查後,衛生隊副隊長許崇威一邊協調車輛,一邊跑回宿舍翻出工資卡揣在衣兜里。一路上,支隊長余新平在電話里強調:「全力救治,不要考慮花多少錢。」
「救子弟兵要緊!」抵達甘孜縣人民醫院,袁成濤通過「綠色通道」直接送進了急救室,甘孜縣人民醫院院長周林勇組織精幹力量實施急救。經過測心跳、量血壓、輸液體、輸氧氣後,又進行血常規、心臟彩超等相關檢查,初步診斷袁成濤為上消化道出血、重度貧血,隨即採取輸血治療,並住院觀察。
千里生命接力 醫生12小時用手保護
1月4日上午8時,袁成濤經輸血治療後,病情未見明顯好轉。根據病人實際病情,甘孜縣人民醫院建議轉院至武警四川省總隊醫院治療。「趕快轉院,越快越好,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一定要保住戰士的生命,把搶救戰士的生命當做一場戰役來打。」得知情況後,武警四川省總隊醫院院長周建麗當即表態。
當天下午3時,救護車載著袁成濤從甘孜出發了,一路上躲暗冰、抄近路、繞平路,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間疾馳。途中,劇烈的晃動帶來一次次撞擊,隨車衛生員石嶺見狀,把手死死地頂在擔架與車窗之間護著袁成濤,手碰痛了、頂麻了也咬牙堅持。
「小袁別緊張,你會很快好起來的……」途中,石嶺一邊安慰著淺昏迷的袁成濤,一邊還給他輸氧、補液。經過12個小時、600多公里的奔波,救護車終於在1月5日凌晨3時,抵達武警四川總隊醫院。早已做好準備的救治小組快速展開工作,採取輸血、輸液治療。
然而,經過治療後,袁成濤的上消化道仍持續出血,當晚9時醫院下發了病危通知書。在此情況下,只能下腔鏡觀察後才能止血,而下腔鏡又具有極大的風險。「為了戰士的生命,這個風險一定要擔。」院長周建麗組織專家組會診後,毅然建議專家組採取急診胃鏡探查。
5小時手術後 新兵向恩人豎大拇指
很快,查明袁成濤出血處為十二指腸降部穿透性潰瘍伴出血。在胃鏡下無法止血的情況下,專家立即實施手術。時間就是生命,武警四川省總隊醫院院領導、普外科專家陳建川和手術小組成員連夜奮戰,耗時5個多小時為袁成濤實施十二指腸降部潰瘍切除手術。
1月6日凌晨5時,伴隨著有節奏的監護儀生命體徵信號聲,袁成濤蘇醒了。他不能說話,掙扎著抬起手,對醫護人員豎起了大拇指……經過術後幾天時間的恢復,袁成濤的狀態逐漸好轉,各項生命體征良好。據陳建川介紹,後續的治療效果表明,當初冒的這個風險非常值,不僅挽救了袁成濤的生命,而且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遠期併發症。
「小袁,該輸液了,手術後傷口很疼。別著急,慢慢就好了!」因為使用麻藥後產生煩躁,手術後的袁成濤出現各種情緒反應,醫生護士慢慢開導緩解他的情緒。手術後身體虛弱時常出汗,一冷一熱容易感冒,護士們每小時查看一次,只要有一點汗潮就為他換衣服。
這一切,也被袁成濤的父親袁升春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幾天他說得最多的話就是:「謝謝部隊首長!謝謝醫院!」「是組織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是軍地醫院醫護人員的無邊大愛,再次點燃了我生命的火炬。」1月9日,袁成濤情況進一步好轉,「我現在只有一個心愿,儘快養好病,儘快重返高原,重返訓練場!」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