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歷史留名的常敗將軍,打敗法軍的馮子材排第三,第一位你絕對想不到
中國人常習慣報喜不報憂,在軍事上也常喜歡大力歌頌勝利者,一筆帶過失敗者。然而作為勝利者,必須要有一定的策略。《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說的是在戰爭時,要對敵我雙方必須全面了解,方能百戰不殆,即要打有把握的仗,比如白起、王翦、徐達、常遇春等為歷史上著名的常勝將軍。但是,歷史上總不乏常敗將軍。有一些將軍在作戰時因對雙方情況不甚了解,以致敗仗連連,成為常敗將軍。
晚清之際,風雲聚變,華夏大地硝煙瀰漫,無數名將領紛紛閃亮登場,一展身手,建功立業。其中著名將領如左宗棠、胡林翼、鮑超等可謂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也有幾位你意想不到的常敗將軍,他們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但一般只能看到他們被歌頌的豐功偉績,未曾想到他們獨自與強敵作戰時幾乎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第三位、抗法大將——馮子材
一提到馮子材,很多人會立馬想到他在1884年4月痛擊法軍,取得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卻不知他也曾是個常敗將軍。馮子材早年參加劉八領導的天地會起義軍,後來投靠清朝,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可是在與太平軍對陣時,馮子材屢戰屢敗,幾乎毫無招架之力。1856年,太平軍進攻江南大營,馮子材率部前往截擊,所部三千人全部潰逃,自己也同統帥向榮逃往丹陽。1860年,馮子材率領五千精銳渡江援救江北大營,在小店一戰中幾乎被英王陳玉成全殲,只剩三百多殘兵逃回。因其作戰不力,江南大營被攻破之後,曾國藩就讓馮子材堅守鎮江,但不能主動出擊。據其作戰情況,李鴻章對其評價是「四不能戰」,曾國藩的評價稍微委婉點——「尚能戰」,一個「尚」字就一針見血地道出其軍事能力之低。
抗法名將馮子材
第二位、天國翼王——石達開
太平天國在天京內訌之後,勢力大損!起義六王只剩下翼王石達開一人了。此時,石達開深孚眾望,倍受滿朝上下的尊敬和愛戴。此後也能幫助天王主持朝政,安定人心,充分彰顯其能力。但,自從他脫離洪家王朝搞單幹之後,就沒有取得過能名留史冊的勝利,幾十萬大軍經常被幾千雜牌軍阻止在堅城之下,搞得十分狼狽,說他是常敗將軍一點都不為過。石達開獨自指揮部隊作戰的能力確實很一般,在謀略上,他遠遜楊秀清;在勇猛上,他不如蕭朝貴、陳玉成、羅大綱,所以單獨面對清軍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1857年春,石達開二十萬大軍包圍浙、皖、蘇三省交界之戰略要地——衢州,結果被守將帶著五千團練武裝打敗,閩浙根據地的構想就此破滅。1859年5月,石達開親自率領三十萬大軍圍攻寶慶府,意圖進入四川建立川陝根據地,結果被左宗棠、李續宜、劉長佑帶著四萬雜牌軍反包圍,兵敗逃往廣西。1860年夏,石達開圍攻慶遠(河池)的一些山寨,意圖奪取糧草,結果居然攻不下只有幾百人駐守的山寨。1863年,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只身前往駱秉章軍營,結果被凌遲。
第一位、中興名臣——曾國藩
現在人們對曾國藩,仍然是十分崇拜的,而且他的《曾國藩家書》也成為很多人教導子孫後代的範本。在歷史上,也可以說沒有曾國藩就沒有大清的中興,就沒有後來的洋務運動和中國的近代化。曾國藩消滅了太平天國這沒錯,但曾國藩獨自領兵作戰時卻總是以失敗而告終,縱觀曾國藩的軍事生涯,他領兵作戰能力凸顯拙劣,幾乎沒有打過勝杖。1854年4月,曾國藩親自率領水師5營,戰船40艘,隊勇800人,向靖港太平軍進攻,企圖一舉拿下靖港,結果被羅大綱擊敗,曾國藩兩次投水自盡而未遂。1855年2月,曾國藩親自率領湘軍水軍主力會戰石達開、羅大綱與江西湖口,結果全軍覆沒,曾國藩再次投水自盡,但不成功。1860年12月,曾國藩在皖南祁門被黃文金和劉官芳包圍,屢戰屢敗,若不是鮑超前來救援,曾國藩估計命喪於此。1865年,曾國藩帶兵北上圍剿捻軍,結果是一敗塗地,最終李鴻章淮軍成為剿捻主力。
中興名臣曾國藩
可見,歷史上總存在著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在我們的印象中,這三位將軍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怎麼會淪落為「常敗將軍」的頭銜呢?然而,事實便是如此,在這三位將軍的獨自領兵作戰中,多以失敗告終,所以用常敗將軍來形容他們,實不過之。諸位看官,你們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呢?請分享你們的觀點……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