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處世的黃金法則: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朱子曰:「毋不敬,是統言主宰處。儼若思,敬者之貌也;安定辭,敬者之言也;安民哉,敬者之效也。」
「毋不敬」可以說是整部《禮記》的核心思想,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一言以蔽之,體現在一個「敬」字上。抓住這個「敬」字,才是先立乎其大者。這也是君子的修身之要,為政之本。修己以敬,才能擴充至於安人,安百姓。
毋不敬,是對自身的尊重。「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所以君子態度恭敬、凡事有節制、對人謙讓,這樣來體現禮,而「敬」也只有通過禮才能合適地表現出來。故而,要做到敬,就離不開對禮的踐行。「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如果人而無禮,又如何區別於禽獸呢?無禮就是對自己的不敬,如此自暴自棄,又何以立身處世?
「蘇子瞻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嘗自言:『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兒。』子由晦默少許可,嘗戒子瞻擇交。子瞻曰:『吾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蘇軾為什麼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同底層老百姓做朋友,不論賢與不肖?在於蘇軾心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自視甚高,遺世獨立,沒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傲慢與偏見。能夠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所以才能看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毋不敬,是對他人的尊重。「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禮的原則,要求自我謙卑而尊重他人,即使是販夫走卒,也一定有值得尊敬的,何況富貴的人呢?這就提醒我們以平等的眼光、尊敬的心態去對待他人,切莫目中無人,輕視他人。有此意識,那麼富貴者就不會驕奢淫逸,貧賤者也至於志怯心疑。
蘇軾能夠敬重他人,自然也就會得到他人的敬愛。據《鶴林玉露》載:「修水深山間有小溪,其渡曰『來蘇』。蓋子由貶高安監酒時,東坡來訪之,經過此渡,鄉人以為榮,故名以『來蘇』。」並感嘆道:「嗚呼!當時小人媒孽摧挫,欲置之死地,而其所經過之地,溪翁野叟亦以為光華,人心是非之公,其不可泯如此,所謂石壓筍斜出者是也。」公道自在人心,你怎麼對待他人,他人也就會怎麼對待你。
我們要修身養性,最切實可行的,莫過於敬,從不睹不聞的個人獨處時候,到應事接物的實際行動,沒有一時一事不可以貫徹「敬」的精神態度。毋不敬,敬的是他人更是自己,這就是「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的最真切說明。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