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爭霸:邲之戰

春秋爭霸:邲之戰

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是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楚軍一洗城濮之戰中失敗的恥辱,在中原爭霸鬥爭中暫時佔了上風。楚莊王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因為泌水入滎陽稱「蒗盪渠」,可寫作「兩棠」,所以此戰又可稱為「兩棠之役」。如《呂氏春秋·至忠》和賈誼《新書·先醒》都寫作「戰於兩棠」。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有《兩棠之役》多種。

春秋時期城濮之戰後,晉借城濮之威,長期稱霸北方,中原諸侯望風景從。楚國雖然北上受阻,但城濮之敗畢竟屬於偏師折衂,井未影響國力,仍然為南方大國。南北兩強,虎視中原,勢均力敵,不斷在爭奪和控制中間地帶諸中小國家上展開拉鋸鬥爭。

公元前597年,楚國圍攻鄭國,晉國派軍救鄭,雙方對壘於邲。鄭為擺脫遭受晉、楚交攻困境,擇勝者而從之,企圖策動兩國決戰。遂遣使赴晉軍中,請其發兵攻楚。楚為麻痹晉軍,兩度求和示弱。晉軍主將無意決戰,遂答應議和。正當雙方行將盟會之時,楚軍遣小股兵力襲擾誘戰,晉將魏錡、趙旃違令攻楚,楚軍趁機全力反擊,晉軍被迫匆促應戰。

一、兵不厭詐,楚軍偷襲。

晉楚兩軍勢均力敵,彼此戰和不定。

楚莊王率軍北上,軍隊駐紮在郔地。沈尹率領中軍,子重率領左軍,子反率領右軍,準備在黃河飲馬以後就回國。聽到晉國軍隊已經渡過黃河,楚莊王想要回去,寵臣伍參想打仗,令尹孫叔敖不想干,說:「往年進入陳國,今年進入鄭國,不是沒有戰爭。打起來以後不能得勝,吃了伍參的肉難道就夠了嗎?」伍參說:「如果作戰得勝,孫叔就是沒有謀略。不能得勝,參的肉將會在晉軍那裡,哪裡還能吃得上呢?」令尹回車向南,倒轉旌旗。伍參對楚莊王說:「晉國參政的是新人,不能行使命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他們的三個統帥,想要專權行事而不能辦到。想要聽從命令而沒有上級,大軍聽從誰的命令?這一次,晉軍一定失敗。而且國君逃避臣下,國君怎能蒙受這恥辱?」楚莊王聽了不高興,告訴令尹把戰車改而向北,楚軍駐紮在管地等待晉軍。

與楚軍相反的是,晉國一直到大戰在即,都沒能解決是戰是和的問題。結果在楚軍的引誘下,很快同意了結盟罷兵的建議。但在約定了會盟日期以後,楚軍突遣許伯、樂伯、攝叔駕單車向晉軍挑戰,逼近晉軍,車右攝叔跳進軍壘,殺一人取其左耳,生俘一人而還。晉人分三路追擊。楚樂伯射中一麋,奉獻於晉追兵鮑癸,鮑癸下令停止追擊。

楚國的無信,激怒了晉國的將領。

二、晉軍戰和不定,主動分兵

晉下軍副將欒書識破鄭國的企圖,認為不可「徼怨於楚」,而先縠等仍堅持「唯敵是求」的主張,戰與和兩派意見尖銳對立,荀林父無所適從。由於晉軍將領意見不和,而主帥荀林父又優柔寡斷,任由下面將領自行其事。「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堅如鐵。」團結就是力量,就是勝利。然而,晉軍恰巧犯了此等大錯。

晉將魏錡、趙旃,一個求做公族大夫,一個求做卿。荀林父雖然否決了他們請戰的要求,但批准了他們出使楚軍的要求。結果,這兩個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挑起了楚軍的憤怒,引來楚軍的全民進攻。荀林父對此措手不及,只得在軍中擊鼓宣布說:「先過河的有賞。」中軍、下軍互相爭奪船隻,爭先恐後,先上船的人用刀砍斷後來者攀著船舷的手指,船中砍斷的指頭多得可以用手捧起來。

大戰中,荀林父曾試圖集合晉軍的全部力量,向右轉移,可是,士會的上軍卻紋絲不動。面對楚軍的進攻,士會說:「楚軍的士氣正旺盛,如果楚軍集中兵力對付我們的上軍,我們的軍隊必然被消滅,不如收兵離開。分擔戰敗的指責,保全士兵的生命,不也是可以的嗎?」就親自作為上軍的後殿而退兵,因此沒有被打敗。

二、晉軍毫無防備,措手不及。

趙旃和魏錡都接受命令而前去。郤克說:「這兩個心懷不滿的人去了,不加防備,必然失敗。」先縠說:「鄭國人勸我們作戰,不敢聽從;楚國人求和,又不能實行友好。帶兵沒有固定的策略,多加防備做什麼?」士會說:「防備他們為好。如果這兩位激怒了楚國,楚國人乘機掩襲,馬上可以喪失軍隊。不如防備他們,楚國人沒有惡意,撤除戒備而結盟,哪裡會損害友好?如果帶著惡意而來,有了防備,不會失敗。而且即使是諸侯相見,軍隊的守備也不加撤除,這就是警惕。」先縠不同意。

只有士會派遣鞏朔、韓穿率領七隊伏兵埋伏在敖山之前,所以上軍不敗。趙嬰齊派遣他的部下先在黃河準備了船隻,所以戰敗以後就渡過河去了。

晉國人有戰車陷在坑裡不能前進,楚國人教他們抽出車前橫木,沒走多遠,馬盤旋不能前進,楚國人又教他們拔掉大旗,扔掉車轅頭上的橫木,這樣才逃了出去。晉軍轉過頭來說:「我們可不像大國的人有多次逃跑的經驗。」到黃昏時,楚軍駐紮在邲地,晉國剩餘的士兵已經潰不成軍,夜裡渡河,喧吵了一整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團之翼 的精彩文章:

春秋人物:華元

TAG:水團之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