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話題:福鼎有沒有十年陳的冬片餅!

話題:福鼎有沒有十年陳的冬片餅!

《1》

又到了一年一度荒野冬片上市的季節。

這兩天出去混茶館,居然看到了有人拿著十年陳的荒野冬片餅來炫耀。

喝一口就覺得麻麻的,那股澀感從舌面兩邊,一路延伸到舌根,再蔓延到口腔內壁,最後感覺整個舌面變厚了。

咦,這工藝,夠嗆。

如果這是新茶,那茶多酚處理得如此不好,師傅做的時候可沒走心。

如果真是十年陳的老茶,怎麼可能十年的時間,還不足以用茶氨酸把茶多酚包裹起來,形成新絡合物,從而把澀味轉化掉呢?

人們追求老白茶,拋開功效二字不談,無非也就是喜歡那不苦不澀,湯醇水滑的稠感。

而這一餅又苦又澀的,即使真的身為老白茶,也上不得檯面,反而顛覆了人們對老白茶的想像和念想。

也許有的人喝過這泡冬片,將再也不對老白茶存有幻想。

不過,村姑陳要給老白茶正個名,列位看官先不要急著拋棄老白茶,真正的老白茶,是非常好喝的。這一餅,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老白茶。

《2》

在論述之初,還是要著重申明一下,福鼎沒有十年陳的荒野冬片餅

21世紀以來,福鼎人做冬片,時間真不太長。

起初,是方大師做冬片,採的是冬天的大葉子,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黃金葉。晒乾烘乾,做成散茶,放三年再喝。口感敦厚沉穩,湯水淳凈凝然,是方大師一貫的風範。

到2015年,有一個一心想成為方大師第二的S師傅,到了冬天沒事幹,別人都去旅行,去做石材廠,去做別的生意去了,他開始鼓搗冬片。

請工人去荒野茶山,把每一枝上的第三、第四片葉子摘下來,放在筐里,跟普通白茶一樣攤晾,一樣晒乾。再用麻袋裝起來,放標準化的倉庫里,存放一年。

第二年秋高氣爽的時節,白露做完了,寒露還沒開工,就把冬片拿出來壓餅。

(實物顏色更偏黃綠。因陽光下拍攝,顏色偏灰,少了秋香色的色澤)

壓好後,放上一個月,讓香氣重新聚集,讓滋味重新恢復。到冬至後,方才漸漸可以喝。

這樣邊喝邊存,年份長了,湯水更渾厚,香氣更清雅,草藥香更濃郁,薄荷感十分爽喉。

目前村姑陳能喝到的最早的冬片餅,是2015年冬天採下,2016年秋季壓制的。

由於冬片材料特殊,是全年生長期最長的白茶葉片,膠質豐富,且系荒野茶,野性十足,只兩年時間,口感就已經十分獨特了。

從S師傅做冬片之後,福鼎的其他制茶師才驚覺,原來方大師創製的冬片茶,我們也是可以仿製的。

但荒野茶不多,尤其是平地產區如點頭鎮,荒野茶數量極少。

於是就有人就地取材,用冬季給茶樹台刈剪枝剪下來的老枝葉,摘下葉片,晒乾壓餅。

冬片餅這才流行起來。而他們作的這還不算是荒野冬片,只能算台地冬片。

所以,要說荒野的興起時間,只能是2015年。再往前,是沒有的。

若哪位要炫耀自己手裡有10年陳的荒野冬片,那恭喜您,掉坑裡了。

若哪位賣家自稱自己有祖傳技術,早於2015年就開始製作荒野冬片的,請問,您的餅支持碳十四測定年份么?

《3》

目前市面流通的冬片,大部分是台地冬片,就是台刈下來的樹枝,摘葉片下來壓的餅。

為什麼真正的荒野冬片餅十分少呢?

原因有三個:

1、產量低

荒野茶生在荒郊野外,遠離人群聚集的村落,沒人施肥、澆水、除草,養分不充足,發育慢,產量自然極低。

2、採摘困難

採摘荒野茶,要清晨即起,背上筐子,帶上水和乾糧,步行1小時,到深山裡去采。一來一回,腳程快的要2小時,慢的3小時。

荒野茶樹生長得不均勻,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大大一叢,有的細細一棵。有的十來棵聚集在一起,有的三四株小小一堆。

採摘的時候,就不能像台地茶那樣,一采就是一大片。荒野茶要移動著采,這叢采完,走十來步,採下一叢。

還有的荒野茶樹十分高大,去的時候要帶著梯子。採的時候,一人在梯上,一人在下扶著梯子。

這種采法,一天能采多少?想想便能得知。

3、存放一年

要存放一年才壓餅,這是荒野冬片「梗粗纖維硬」的材質特徵決定的。

以散茶的形式存放一年,對茶農家的倉庫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要佔用倉庫資源,存了冬片,勢必要減少其它茶的存儲量。

存放一年,還會造成資金積壓,有大筆的採摘費用,運輸成本,生產費用,需要到第二年,壓成餅,並且實現銷售之後,才能慢慢收回。

而普通的台地茶冬片,由於梗不如荒野茶硬,纖維不如荒野茶粗,是不必存一年的,當年採下當年便可壓餅。

對於茶農來說,荒野冬片是長線投資,而壽眉、牡丹是短線投資,三個月就能有收益,茶農會如何選擇,看官們心裡自然有數。

4、壓制困難

前文提到荒野冬片的特徵,是梗硬,葉片纖維粗,這種特徵,直接造成了壓餅時,極難壓制。

平時壓壽眉,葉片較冬片柔軟,梗較冬片柔韌,蒸軟、包揉後,壓一次便成型了。

但冬片的纖維,彈性十足,時常你以為壓成型了,取出來放烘箱里,過幾分鐘一看,咦,它又翹起來了。像千層餅一樣,一層一層上翻,只能再用袋子包起來,調輕力度,延長時間,再壓一次。

沒有耐心的師傅,多壓幾次,就放棄了。

只有一心想成為方大師第二的S師傅,才會像郭靖學武功一般,愈挫愈勇,一練再練,反覆琢磨,最終成功。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S師傅,所以,真正的荒野冬片,沒有幾個人敢去挑戰。

《4》

既然市場上大把台地冬片,那麼,真正的荒野冬片如何鑒定呢?

村姑陳告訴看官們幾個小訣竅:

1、葉大

荒野茶,粗生粗養,它的冬季葉片,是特別大的,比台地茶的冬季葉片要大。

最大的,有手掌那麼大。最小的,也比白露茶葉片要大一點點。

葉大,是荒野冬片的第一個特徵。

2、梗粗、纖維細

這是判斷荒野冬片的第二個硬體指標。

荒野冬片的梗,是老梗,有的是直接長在樹榦上的,故而十分的粗壯,十分地硬朗。用手捏,還不一定一次就能捏斷,即使捏斷了,梗表皮層上的筋膜,還會再牽連一陣。

荒野冬片的葉片,是厚的,葉脈纖維是粗壯的,張狂不羈的,虯勁如張飛的髯須。

荒野冬片的葉語是: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

相比之下,台地冬片的葉片,更柔軟,更細嫩,纖維更易折斷。

3、口感

口感,是極容易俘獲老茶客的醇厚湯感。它還有一個巨的特點,怎麼浸泡,都不會苦澀。

與之相對的是台地冬片,沒味道還算是好的,最怕做得又苦又澀,辣舌頭。

啜一口荒野冬片溫熱的茶湯,含在跟里,用舌頭去攪動它,稠滑的湯感,洗刷著味蕾,是舒服的溫泉湯的感覺。

楊玉環出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2015荒野冬片的茶湯,予人的感覺,便是這種充滿了溫情的撫觸。

香湯氤氳里,茶不醉人,人己醉。

4、屬於有機茶

荒野冬片,它無人管理幾十年,不施肥不打葯,一年當中,連人也看不到幾次,真的屬於有機茶了。

但是我沒有證,所以,無法證明它是有機茶。

喜歡它口感的看官,就當它是有機茶喝吧。反正明年也沒有了。

《5》

普遍冬片與荒野冬片區別?

綜合前文里的指標,看官們一定已經清楚了,荒野冬片與普通台地冬片的區別:

1、葉片大小不同

2、茶梗粗細不同

3、葉脈纖維硬度不同

4、香氣口感不同

5、生長環境不同

6、價格不同

如果要比喻,那一個是雲,一個是泥。

當然,村姑陳沒有瞧不起泥的意思,皇天后土,泥土是我們生命的源泉,是我信食物的保證,是我們永不可忘記的大地母親。

只是,在喝茶這件事情上,我更偏愛天空中的白雲,輕盈、空靈、飄逸,出塵。

《6》

村姑陳曾經寫過,在荒野冬片打開市場之後,台地冬片,大量衝擊了荒野冬片的市場,三下五除二就壓出的一餅台地冬片,擊敗了歷時兩年才做成的荒野冬片。

輕武器打敗重型武器,這也算是現時代的潮流。

只願列位看官,不要被浮雲遮了眼,選擇平庸的台地冬片,而拋棄了荒野冬片這顆明珠。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

花開復見卻飄零,殘憾莫使今生留。

- END -

「喜歡文章就點個贊」

作者 | 村姑陳

本文為小陳茶事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村姑陳,專欄寫手

曾在紙媒開設「才子佳人」、「吃喝玩樂」專欄

平日就愛兩件事,吃肉和喝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關於撬餅,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