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而不有,少憂少惱

生而不有,少憂少惱

生而不有,少憂少惱

一直以來,對於找人幫忙和被幫忙,心中總是莫名覺得不舒服。要麼真的覺得很有必要唯有硬著頭皮上,要麼就是彼此互相了解亦很信任,否則都不會主動尋求幫忙或者接受幫忙。但這樣一來又容易讓別人感到不舒服:我想幫你你又不領情,算什麼啊。容易讓別人造成誤會,覺得自己太不尊重別人,但其實真的不是故意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怕曹操曹操就到。一曹操知道我在某些事上遇到了問題便主動幫了我,心中感動之餘,老毛病又犯了。中醫講「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既然堵住了就一定有原因的,我試著去反思(返回過去尋找病根),發了一段時間呆,終於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被「幫」到產生陰影

原來在很多年前,家裡人因發生過一次比較大的變故而得到一位好心人的幫助。作為被幫助的一方,我們內心當然是很感激的,因為彼此都很熟,口頭感謝之作並沒有太多客套,而且當時的情況也客套不起來,只是心裡默默想著要好好努力之類的。可是事情來了,這位幫助過我們的好心人,每次一坐下來就一次又一次地提出他在某件事中幫了我們多大的忙。這確實是事實,但久而久之,講得次數多了,年少的我便產生了一種幼稚的認知:被幫了忙好像就有種被要挾的感覺,自小做夢就經常夢到自己不知被什麼東西控制住努力掙脫仍動彈不得,所以這種感覺對我而言確實是陰影。再加上從小環境中口口相傳的一句話「欠錢莫欠人情債,人情債一世還不清」,更擴大了我內心的陰影面積。「欠錢莫欠人情債」這句話固然也是事實,但現在我卻想:為何不可以嘗試換個角度,因為互相幫過忙而彼此情誼更堅固,就算天各一方而內心常常惦念曾經有過這些兄弟好友幫過自己呢。想到這裡內心就釋懷了,原來在童年形成的這種認知如此根深蒂固,同時也有種回到現實世界的感覺,意識到自己經已不再是那個小孩子,而是成年人了,不僅必須承認、包容自己這種蒙昧的想法,也要尊重一般人這種幫助別人希望得到回報的心理,因為這根本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同時更要放下舊的想法,以新的心態去面對別人的善意,亦不應再讓自己困於這樣的小事之中。

無心插了個柳

除了被幫助的陰影外,我也曾聽過一些朋友講敘他們幫了別人換來的不是感恩而是傷害這樣的傷心事,言辭無力,只能表示理解。

很巧的是,前幾天晚上有一位朋友在微信上說多謝我幫了他什麼大忙。他說得很激動,好像真的有這麼一回事似的,我也聽得很激動但一臉懵逼,因為我似乎從來沒想過要幫別人什麼啊。躺在床上想了一會也沒想起來,乾脆就不管了,伸個懶腰繼續睡我的懶覺。又或許只有可能真的是我在不經意間做了某些事或說了某些話打開了他的某些心結,是他福至心靈突然醒悟卻要歸功於我,總之既然他堅持說是,我也只能說好了,反正大家都沒損失。

但因為這件小事,我意外發現:原來人如果不小心幫助了別人又不小心忘記自己有幫過人,而是繼續專心做一些自己認為開心喜悅或者想去做的事,例如睡懶覺(這想這就是所謂的取悅自己,喜悅更多源於自己的心而非他人),不僅自己心情好沒煩惱,別人也不會有心理負擔,一舉兩得,我想這大概就是《心經》上所講的「心無掛礙」吧。同時亦令我回想起以前曾經一位朋友給過我很多精神和思想上的灌溉,當我向他表示多謝的時候,他卻說「不需要多謝我,就算不是我,也一樣會有其他人來告訴你這些東西的,只不過我剛好路過而已。」這份明明做了很多卻完全不居功的從容自若,讓我一直感激至今,也是老子在《道德經》上所講到的「生而不有」。

聽聽老人言

「生而不有」這四個字,在惜字如金的古代,在僅僅五千言的《道德經》中卻出現過兩次,可見它的意義之大(甚至是對子女都有指導意義,見過很多子女一直糾結於解決父母的陳年舊事,而忘記了自己現在的年齡真正應該去做的事)。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父母對子女,還是老師對學生的栽培,付出的一方都是嘔心瀝血的。而我們作為普通人,不管是付出固然希望能得到回報的喜悅,還是因得不到感恩而覺得受傷、難過,都是人之常情,但人總須要不停成長,聖人亦非不近人情,並沒有否定普通人的這些特點,只是幫我們指出了另一條更寬闊的路:生而不有。兒女也好學生也好,任何我們幫助過的人都好,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必然有各自要走的路,而我們亦應該找到一些可以讓自己的心持續充滿活力的事去做,而放下對他們的執著,這樣一來,我們沒煩惱,他們也少了心裡負擔,兩全其美,可以說是相當厲害的了。

歡迎家人們來易之信

了解國學

發揚國學

我們歡迎您分享您的國學見解

以及您的國學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之信 的精彩文章:

TAG:易之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