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蔣經國三個兒子的不同人生路

蔣經國三個兒子的不同人生路

1986年蔣經國病體沉重,不得不以輪椅代步,身體狀態已到朝不保夕的危境。在這種日益嚴重的情況下,蔣經國自知來日無多,開始抓緊一系列他認為有必要在有生之年完成的事情,諸如開放黨禁、結束戒嚴、地方自治和開放大陸探親等。當然,上述所有被蔣經國納入議事日程的重要事項,在他心中哪一個也沒有選擇自己和國民黨繼任人更為重要了。他出乎意外地選擇了李登輝做接班人,結果搞垮了國民黨。蔣經國為何要把李登輝選作接班人呢?

蔣經國為何沒能傳位於三個兒子?

蔣經國的決策性失誤,最早體現在1984年3月,當時蔣經國正在競選連任台灣的第七屆「總統」。在事前不做任何鋪墊的情況下,蔣經國竟在國民黨十二屆二中全會上,出人意外地提名此前在台灣政界沒有高深資歷和威望的李登輝出任他的「副總統」搭檔。李登輝既不是國民黨大陸執政期間的文職官員,也不是參與軍事作戰的高級將領,在台灣國民黨文武高官雲集的政治舞台上,他甚至連國民黨的黨齡也不足十年,如此資歷淺顯的學者型政客,怎麼可能成為蔣經國晚年尋覓多時的繼任者和接班人呢?

事實上,早在1978年蔣經國就任台灣「第六任總統」時,就已經在為自己的繼任人煞費苦心了。最初他也想像其父蔣介石一樣,把國民黨的繼任人確定在蔣家子嗣的繼位之上。當然,那時可供蔣經國選擇的子嗣十分有限,其長子蔣孝文多年前就患有不治之症,是一個無法扶上台的「阿斗」,三子蔣孝勇又在台灣商界打拚,馬上讓其進入政界顯然有諸多難以逾越的障礙,只有次子蔣孝武在其考慮之列。蔣經國不但確有這種考慮,同時也為蔣孝武有一天順利進入接班程序做過許多實質性的鋪墊。例如他授意蔣孝武執掌台灣的情治機關,直接插手重要的黨務和人事等,不過就在蔣經國眼看次子將循著自己從前曾經走過的世襲之路接近接班程序,逐步向國民黨政權峰巔循序漸進的時候,竟意想不到在美國舊金山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江南遇刺事件」。正由於國際媒體無法控制的真相披露,才使得蔣孝武涉嫌「江南行刺案」的內幕曝光於世。因為事件發生在美國,遇刺者江南又是美國國籍,所以美國政府的出面干涉致使蔣經國風雨飄搖的政權幾乎無法抵禦。在這種不利台灣的國際政局面前,蔣經國不得不忍痛將他在台灣執掌情治機關要任的兒子蔣孝武外派新加坡。正是因此他政權「傳子」的世襲交班的計劃不得不胎死腹中。

「江南事件」後宋美齡曾回台灣指點運籌

為了挽救蔣家政權可能大權旁落的危局,自從蔣介石歿後始終生活在美國的蔣氏大家長宋美齡,曾在「江南事件」發生後不久,即飛回台灣。根據宋美齡身後披露的大量史料表明,這位蔣家大家長專程返回台灣的主要目的有三:一為參加蔣介石的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二是對重病纏身的蔣經國正在台灣實施的「返憲改革」遊說國民黨元老派人物,力求對蔣經國提供幫助;三是為蔣氏政權「蔣經國時代」將要結束前夕可能發生的交班障礙就近指點運籌,當然,這也是蔣夫人此次歸來的重要原因。宋美齡的用意,即對「江南事件」衝擊下蔣家後嗣繼任可能發生的逆轉對蔣經國施加影響。

但是,宋美齡縱有良苦用心,蔣經國卻無意採納。因為「江南事件」後的台灣政局早已不允許他再做「傳子」之夢。為表明他不能繼續延續蔣家的「世襲」之路,蔣經國早在宋美齡返台之前就對美國《時代》雜誌的記者公開表示了蔣家人不能繼續「世襲」的態度。他說:「至於將來國家元首一職,由蔣家人士繼任一節,本人從未有此考慮。」

蔣經國全盤考慮之後選擇了李登輝

蔣經國不但對媒體這樣鄭重申明,他還在一系列行動中對接班人問題做出了部署。大量事實表明,蔣經國在接班人一事上已經開始走「本土化」、「年輕化」和「務實化」的革新路線。為了安撫那些當年隨蔣介石來台的國民黨軍政高層人物、黨內耆宿和軍事將官,蔣經國採取一切可能採取的措施加以安撫與照顧,有人就任虛職,有人給予厚祿。另一方面他又開始以「年輕化」為由,大力將一批國民黨中生代人士提拔為國民黨的中常委,例如吳伯雄和李煥等人。蔣經國這樣做的目的,意在讓這些忠於蔣家的青年菁英牢牢把握國民黨的要害部門,與此同時他又讓蔣介石時期就進入國民黨高層的一批元老,如俞國華、張群、嚴家淦、邱創煥、沈昌煥、谷正剛谷等人,無形中形成國民黨的中央權力核心,蔣經國認為如果他有這樣的堅固班底,即便將來因為身體原因猝然病逝,國民黨的政權也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因為這些人都是蔣經國認為可以信賴的國民黨中堅力量,他自信有了這批乃父在世時培養起來的力量,讓他歷來提倡的「革命性」、「忠貞性」和「穩定性」接班人三原則才能得到更為徹底的貫徹。

蔣經國就在這種「接班布局」的全盤考慮之下,才決定啟用在台灣政界並無人脈基礎的李登輝出任接班人的。他認為只有像李登輝這樣依附他並受其提攜得以平步青雲的「平民官員」,才讓他放心。那時的蔣經國絕對不會想到,有一天在李登輝羽毛漸豐之後,會成為其政策的背叛者與掘墓人。

究竟是誰把李登輝推薦給蔣經國的

早在蔣經國在其父病重不能視事並掌管台灣的實際權力時起,他便開始考慮打造自己的班底,而台灣籍官員則更是蔣優先考慮的重點。可是台籍官員雖然人數眾多,然而蔣經國左右權衡均不放心,原因在於他不希望麾下部屬過多擁有自己的人脈勢力,這樣蔣經國便開始在中下層台籍公職人員中尋覓目標,而此時剛好有人向蔣推薦李登輝,並且極為符合蔣經國的選才標準:既是台籍出身又沒有屬於李氏自己的小團體和私人勢力。只知道做學問的李登輝不僅沒有複雜的人脈關係,同時還懂得治理農業。這兩點在蔣經國看來是極為難得的長處。

李登輝當時剛從美國康乃爾大學留學歸台不久,在台灣「農復會」以農經博士的身份充任「技正」(技術閑職),並同時在台灣大學兼任教職。自然像李登輝這樣地位較低的技術幹部能引起蔣經國的注意,也確實極為意外。李登輝那時只想好好搞好農業,確也無從政的任何妄想。可是,只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卻讓李登輝從此時來運轉,甚至平步青雲了。

李登輝是在出席一次友人的私人宴會時,意外地結識了蔣經國的身邊人。這次宴會的主持者是與李氏關係密切的王作榮,此人與李同為美國康乃爾大學農經系畢業,回台後在遠東經濟學會任職。宴會上還有李登輝的另一位農經方面的朋友楊鴻游。同時他又意外結識了王升(蔣經國的親信,時任台灣政戰部主任)和李煥(時任國民黨黨部秘書長)。席間李煥和王升兩人與李登輝談到台灣農業問題,他們都感到李氏正是蔣經國解決感到頭痛的台灣農業發展滯後問題的可用之才。隨後,李、王兩人分別在不同場合向蔣經國介紹了李登輝。而蔣經國那時正急尋能夠為「行政院」農業問題解困的專家。李登輝與蔣經國的因緣即由此開始。

不過李登輝本人對此一無所知。數月之後,突然有台灣警察總署人員約李登輝到派出所談話。而且這種沒頭沒腦的談話,竟然接連不斷,每一次警察都要談到李登輝早年在台灣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李登輝為此大感恐慌。更讓李心中不安的是,警總的人竟然約談不斷,有時在「農復會」談話,有時甚至派警車把李押到警總去進行詢查,李登輝無法了解這種審問式的談話背後究竟隱藏何種政治背景,他甚至誤以為早已退黨的涉共嫌疑,很可能隨著這些無休止的談話逐步升級,最後也許讓他遭受牢獄之災。直到半年以後,他才忽然接到「行政院」的通知,蔣經國要李登輝陪同下鄉檢查台中地區農業情況,這時候,李登輝才恍然大悟「警總」前期的審查,原來是蔣經國將要重用他的一個考查程序。

蔣經國破格提拔李登輝平步青雲

當時的蔣經國正為台灣農業生產存在的大量問題而憂慮。尤其是糧食產量過低,農村人口大量外流和土地過於便宜等,都讓蔣經國陷入了難以解脫的困境。而李登輝初次見面即能談清如何解決「肥料換谷」制度的種種弊端,讓蔣經國對其不能不刮目相看。李登輝在當時(1973年)尚不是國民黨黨員,可是蔣經國居然破例允許他列席參加國民黨的四中全會。隨後不久,王作榮又受上層之命,主動充當李登輝的入黨介紹人,在這些程序走過之後,蔣經國便決定提拔李登輝為「行政院」的「政務委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農學家就這樣在蔣經國的刻意提攜下進入了政界,而且還是台灣眾多從政者所不敢企及的顯赫要職。

蔣經國的失誤在於,他在相當長的考察與試用階段,並沒有真正看清李登輝的本質。他所看到的都是表象,都是李登輝在沒有真正掌握實權之前的謙恭與見風使舵的阿諛逢迎。而李登輝對台灣農業提出的許多合理化建議在實踐中獲得的短時效益,則讓蔣經國對他的才能與忠信更加篤信不疑。特別是李登輝全部脫離農業和教育而投身到政務中來以後,他事事躬親的作風頗得蔣經國讚許,而蔣經國生前始終無法看清的則是李登輝被笑臉和恭維所深深掩蓋著的政治野心及善於周旋於官場上的巧妙為官之道。

李登輝一夜間爬上台灣最高政治寶座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猝然病逝,李登輝一夜之間爬上台灣最高政治寶座之初,他對蔣經國生前的許多重要政治性決策尚能維護執行。李登輝上台伊始,力圖給人以民主、團結和尊重元老派的印象,尤其是對蔣家遺孤的慰挽之情,一度深得朝野好評,對於有恩於他的蔣經國,李登輝甚至情願偕夫人連續為其守靈半月,還大筆一揮給蔣經國的遺孀批了一筆錢,作為養家之資。凡此種種是他希望在公眾眼中樹立一個知恩圖報的君子形象。然而李登輝在坐穩「總統」寶座不久,很快就露出了本相。他先是為了爭搶國民黨代理主席,利用一批少壯派人物封殺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致使她為了阻止李登輝奪取國民黨黨權的一封信胎死腹中。接下來,李登輝又將蔣經國在世時他進入七海官邸(蔣經國住地)的牽線人蔣孝勇排擠出局,甚至連蔣孝勇求見也屢屢拒之門外,最後讓蔣孝勇不得不遠走加拿大避禍;1990年蔣經國之弟蔣緯國見李登輝沒有絲毫功勞即搶走了國民黨的半壁天下,氣憤之餘聯署眾多國民黨內的擁蔣人士,準備利用台灣「大選」之機把握在李登輝之手的軍政大權重新奪回來。李登輝發現對他不利,於是便利用集聚身邊的少壯派勢力和國民黨的「八大老」,對蔣緯國等人進行圍攻瓦解,最後還利用在日本任職的蔣經國之子蔣孝武,演出一出「親者痛仇者快」的「大義滅親」鬧劇。

李登輝羽毛豐滿並控制國民黨軍政大權以後,他一面利用黨產資金在其故鄉籌建一所以他命名的醫院,一面暗中聯絡並指使素與蔣家為敵的陳水扁及民進黨在高雄和台北等地,大搞清除蔣家影響的活動。雖然出面拆除蔣介石銅像和摘掉蔣經國畫像的人是陳水扁(時任台北市長),可是暗地操羽毛扇的人則是李登輝。當李登輝在其故里三芝鄉利用公款為自己撈取資本建立所謂「救民醫院」遭致台灣朝野指責之時,李登輝又耍了一個花招,稱這家福利醫院是為樹立蔣經國威信而籌建的。蔣家後裔對此當然不能接受,在報上公開指責李登輝玩弄的手法,在這種情況下,李登輝不得不把「蔣經國紀念醫院」的招牌取了下來。尤讓蔣家後裔氣憤不已的是,李登輝還暗,戶支持陳水扁撤退守候慈湖蔣介石和大溪蔣經國兩陵墓的國民黨守軍,意在逐步淡化「兩蔣」陵墓的影響,以樹立李登輝的絕對權威。

李登輝對蔣經國的重要背叛,莫過於他與「台獨分子」的勾結。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在世時對主張「台獨』』的勢力,始終採取打擊和鎮壓的嚴厲措施。然而李登輝上台不久,就把流亡美國的台灣最大「台獨」頭目彭明敏禮迎回台,並且單獨會見彭明敏。彭明敏也為李登輝的上台和施政積極出謀劃策。兩人吹吹拍拍,稱兄道弟,一時引起台灣朝野的側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