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君子樂天知命,方能從容隨緣!
古人說:「多言為處世第一病。動不如靜,語不如默。」大多數時候,我們說的越多,彼此的距離越遠,矛盾也越多。古人認為,「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時候並不是光彩照人,反倒是沉默不語、若有所思更顯得高深莫測。
古龍也曾有言:「要知愈是沉默寡言之人,其言語便愈可貴。其人若論武功、氣度亦必有懾人之處,其言之家自就更高。」我們都有一條思想的河流,而語言隨時會翻滾起巨大的浪潮,守口如瓶,是讓浪舒緩下來,我們在靜默中,方知水的深闊。
說話的第一步其實是聆聽和感悟。聰字有個耳朵,總是用耳朵聽為聰。所以聰明的人如何說話,必然是先聽後言,甚至聽而不言。一個總是喜歡聆聽他人的人說出話來必然是可愛的,美妙的,會讓人感覺舒服的。對於那些惡意的中傷,沉默是最好的武器,它比爆發更有力量。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多言為處世非常重要的病症,動不如靜,語不如默!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越多,彼此的距離越遠,矛盾也越多!平常交流時,不要太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從而忽略交流者的感受,如此太過於傷人傷己,若真沒話,不如不說!
在沒有確定自己的溝通是有效溝通之前,先閉嘴,想好了再開口。與其滔滔不絕的索求不如沉默是金,很多時候多聽少說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人生苦短,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你想要收穫一個豐盛美滿的人生,就千萬不要和爛事糾纏
《論語》里,孔子兩次直接談到「天命」,並且把它和君子的基本修養結合在一起。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曰》)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論語·季氏》)
知命,首先是知「己命」,就是要知道作為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該如何立身、處世;其次是知「天命」,有了人生閱歷之後,感悟到天地自然之道,從而能夠順天應命。一個人知命以後,心中沒有疑惑,能夠坦然接受一切,自然不需要算命。
曾國藩說: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可為之事,當儘力為之,此謂盡性;不可為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認識到天命確實存在。人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生存,在一定的背景下寄託,在一定的憑藉中發展。而且,生而為人,必須有所承擔,這樣的承擔,無從推卸,因為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命。
知命是一種信心,對佛法的堅固信心。知命就是對自己命運的確認,知道自己這一生的遭遇處境都是自己的業力招得的,不是誰加之於我們的,所以當違緣現起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知道這是果報現前。盡自己的努力去做,不要採用不正當,不道德,不合法的方式改變現狀,儘力而為,這就行了,這才是知命。
知命後我們就不會強求,就會隨緣。正所謂:花開花謝,日出日落,隨緣任運,逍遙自在。諸君慎思之。這個命,就是業力,是福德。很多人看到別人享受,自己也想著享受。但是人家能享受,是因為福報大,糧倉大,你糧倉才一點點,享完了,惡報就來了,這也是不知命。
人要知道自己的命,自己的短處。有的人智慧很大,但福報不一定大。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同。如果你知道自己福報小,就不要想著輕鬆賺大錢的工作,好好去奮鬥。也不要去浪費,不要想著和別人攀比。歲月幽香,一簾煙雨逝若輕塵。拈一顆心蓮,許一個輕願,剪下一段過往,淡忘流年。風起如歌,只聽淡然,便是歲月的清淺;一顆禪心,起落隨緣,便是最好的圓滿。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