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建諸多達官顯貴官邸 李子壩一帶抗戰時期是「富人區」

修建諸多達官顯貴官邸 李子壩一帶抗戰時期是「富人區」

李子壩公園又名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位於李子壩輕軌車站旁,背靠鵝嶺(峭壁),面臨嘉陵江(懸崖)的狹窄的漫坡上,全長1.8公里,面積共12萬平方米,是重慶首個抗戰遺址公園。抗戰時期,由於這裡緊鄰市中心又地勢險要,環境優美靜寂,是遠離城市喧囂避開日機轟炸的世外桃源,國民政府高官和重要部門的遷入,使它充滿了神秘和傳奇的色彩。

大批文豪集聚重慶

抗戰文化對重慶影響深遠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向中國發動全面侵略。中國人們奮起抵抗,抗日戰爭爆發。是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正式發表宣言移駐重慶,重慶成為中國抗戰時期的國都(原國都南京於12月13日淪陷敵手),各國駐華大使、公館紛紛遷來重慶,以後抗日戰爭時期國際上習慣稱中國政府為重慶政府。

當時重慶成為國民黨發號施令的中心,成為那段時期中國的象徵。到了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明令定重慶為中國的陪都,政治地位僅次於國都。

值得一提的是,抗戰期間,重慶成為戰時首都,全國大批文化名家雲集在此。他們以筆、以歌、以舞、以劇等多種形式,謳歌愛國情懷,痛斥日本侵略者,濃墨重彩地描繪出中華民族的戰鬥與不屈。

1942年4月,郭沫若創作的話劇《屈原》在重慶公演。每當屈原悲憤地喊出心聲時,台下總是掌聲雷動。不僅《屈原》廣受歡迎,陽翰笙的《天國春秋》、曹禺的《北京人》、夏衍的《法西斯細菌》都是當時的熱門劇目。

正因為如此,重慶得以從西部一隅變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戰文化也成為重慶文化的標杆,對今日重慶影響至深至遠。

修建諸多達官顯貴官邸

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別墅區

抗戰時期,李子壩一帶是諸多達官顯貴的官邸所在地。像孫科的圓廬、史迪威將軍故居、李子壩抗戰遺址公園內的李根固舊居、劉湘公館、高公館等,至今仍存。

李子壩往西朝沙坪壩方向,即是化龍橋。上世紀30年代初,重慶興起一股興修公路之風,當時化龍橋則成為三條最著名的公路之一——成渝公路的交通命脈。渝中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抗戰時期,由於這裡緊鄰市中心又地勢險要,環境優美靜寂,是遠離城市喧囂避開日機轟炸的世外桃源。」

當時,從上清寺至紅岩村一帶,修建了陶園、蔭園、特園、怡園、史迪威舊居、高公館和劉湘公館等,這一帶成為重慶當時名副其實的別墅區。

園內包含5組抗戰歷史文物建築

園內包含5組抗戰歷史文物建築,分別是高公館、李根固舊居、劉湘公館、國民參議院舊址、交通銀行學校、金庫舊址,集中展示了重慶抗戰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金融等各個方面的歷史風貌,是抗戰文化的新符號和新闡釋。

高公館舊址

建於1938年的高公館是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原西南師範大學前身)首任園長高顯鑒的宅院,坐南朝北,為磚木結構,由三幢兩樓一底的中西式建築組成。

交通銀行舊址建築群

交通銀行舊址建築群,原為交通銀行重慶分行李子壩支行。銀行學校入口處門斗裝飾獨特,辦公樓與宿舍樓山地建築風格明顯,三幢建築錯落有致,風貌協調,地下金庫和通風掩體均保存完好。

李根固舊居

劉湘公館

金庫

綜合自全網資訊 新華網 重慶晚報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游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上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