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期 文藝復興-義大利攪屎棍
【瞎扯系列】第33期
本期作者:Homo Viator
上篇講到教皇國與教皇的情況,那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知識分子怎麼評價他們的教皇呢?
馬基雅維利在他的《佛羅倫薩史》中毫不避諱地寫道:
「幾乎所有由北方蠻族在義大利進行的戰爭,都是由教皇們惹起的。在義大利泛濫成災的蠻族,一般也都是由教皇招進來的。」
(難怪馬基雅維利的書被教會禁了,主要是因為他主張政教分離。咳咳,就此打住不然又跑題了)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1469-1527), 桑提·迪·第托
馬基雅維利是佛羅倫薩外交官,政治思想家,著有《君主論》《論李維》
本文的某些資料來自他8卷的《佛羅倫薩史》(天知道我是怎麼看完的)
《君主論》的寫作動機在本公眾號里用圖片形式連載過,可以回看
教皇最先招來的「蠻族」是德國人。查理曼大帝死後,世俗權力開始從法蘭西轉移到德意志。公元十世紀,教皇將帶兵前來救駕的德國人奧托一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西羅馬皇帝」的頭銜從法國人那裡轉移到了德國人那兒,並保持了接下來的844年。與此同時,成建制的德軍部隊第一次出現在義大利。教皇為了表示對奧托一世的感激,將義大利北部的土地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勢力在義大利北部紮根。(以下「皇帝」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與教皇詳見第10期)
1034年的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
接下來的幾任皇帝在義大利大興土木,修建了很多修道院。佛羅倫薩郊外的聖米尼亞托修道院就是由皇帝亨利二世所建的,不久前我剛剛去過那裡,以後可能在遊記中介紹。德國皇帝雖然建了教堂但並不尊重教皇。這期間的教皇有很多都是皇帝所「任命」的,直到亨利四世玩脫了為止。(亨利四世與卡諾沙事件詳見第10期)
佛羅倫薩的聖米尼亞託大殿(巴西利卡式),圖片由作者提供
絕罰亨利的教皇是格里高利七世,他之所以不怕皇帝是因為有托斯卡納女伯爵馬蒂爾達的軍隊撐腰(教皇避難的卡諾沙城堡也是瑪蒂爾達的 )。女伯爵是倫巴第王國的後代,她的領地托斯卡納按法理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然而馬蒂爾達沒有子嗣,托斯卡納地區的歸屬權懸而未決。既然她已經和皇帝(她的上級)鬧翻了,那麼死後,托斯卡納地區就送給教皇吧。這一舉動為日後義大利的混亂埋下了禍根(比薩與佛羅倫薩均在托斯卡納地區,佛羅倫薩人將建國年定為瑪蒂爾達去世之年)。(倫巴第王國詳見第32期)
《卡諾沙的瑪蒂爾達》(托斯卡納的瑪蒂爾達)(1046-1115),
原作藏於曼圖亞博物館
皇帝:「WTF,你把我委託給你看守的土地送給別人了??!!」皇帝認為瑪蒂爾達沒有後代,則托斯卡納理應被神聖羅馬帝國收回。可是教皇已經得了便宜,自然不會答應。(實際上,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繼承權問題直到18世紀瑪麗亞·特蕾莎才解決)
今日的托斯卡納地區(古代版圖也類似)
隨後的德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紅鬍子巴巴羅莎)南下進攻義大利,企圖恢復帝國在那裡的統治權。然而北義大利諸國與城市決心「叛變」,他們結成倫巴第同盟抗擊皇帝的軍隊,腓特烈一世的6次南下均未成功。正是在這段時間(1183年),皇帝不得不承認了一批城市的自治權,其中包括米蘭。(米蘭於1080年代便處於實際上的獨立狀態,不過尚未被宗主國認可)這些城市可以自己選擇執政官,但是其主權在法理上歸屬神聖羅馬帝國(實際上是完全獨立的)。
紅鬍子巴巴羅莎(1122-1190),雕塑位於圖林根
腓特烈心想:老子「紅鬍子」的綽號可不是浪得虛名(用血染紅的鬍子),既然打不贏麵條國,不如去回教徒那裡碰碰運氣。他立刻加入十字軍,然後在小河溝里淹死了。然而在紅鬍子死前,他的兒子(亨利六世)成功娶到了西西里女王,此舉將造成義大利南部的混亂。(紅鬍子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詳見第13期)
亨利六世(1165-1197),本圖來自瑞士的馬內塞泥金寫本
回看這一時期的南部義大利,那裡也不太平。1030年,諾曼人在義大利南部首次建國。諾曼人的祖先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今瑞典挪威)因此被稱作「諾曼人(北方人)」。他們南下佔領了法國北部的海岸,因此,那裡至今被叫做「諾曼底」。這群海盜的子孫熱愛冒險,他們以諾曼底為據點,不但向北征服了英國(諾曼征服),而且作為僱傭軍成群出現在義大利。
諾曼人國王羅傑二世,原作位於西西里巴勒莫的海軍元帥聖母堂
起初,諾曼僱傭軍幫倫巴第王國打拜占庭,後來又幫拜占庭打穆斯林(薩拉森人)。薩拉森人從北非渡海而來,所以在義大利南部登陸。為了揍他們,諾曼人移動到義大利南部。在羅伯特與羅傑兄弟的努力下,諾曼人奪取了那不勒斯與西西里。他們是如此好戰,甚至連教皇也敢打。教皇打不過,只能承認了諾曼人建立的西西里王國(1130年,中國南宋)。(穆斯林崛起詳見第8期,倫巴第-拜占庭戰爭詳見第32期,諾曼-威尼斯戰爭詳見第28期)
1154年的西西里王國 已翻譯
過了一段時間,西西里王國的王位傳到了一個女人身上。這種情況下,獲得女王的人,很可能繼承該國王位(這就是英國的伊麗莎白終身不嫁的原因)。很不幸,獲得西西里女王的男人正是亨利六世(紅鬍子之子)。女王死後,他們的兒子---皇帝腓特烈二世(霍亨斯陶芬家族)將西西里王國變成了德意志的地盤(1198年)。
1200年的義大利形勢,腓特烈二世既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又是西西里王國的國王
這樣一來,義大利的南北兩端均處在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控制之下,教皇國被德意志皇帝南北夾擊。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人開始站隊:擁護教皇的人被稱為「圭爾夫派」;支持德意志皇帝的人組成了「齊柏林派」。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政治混亂就與兩派鬥爭密切相關,但丁也因此被驅逐。
被「敵人」夾在中間的教皇骨鯁在喉,而對於他,趕走一夥外國人的辦法就是引入更多外國人。教皇烏爾班四世是個法國人,因此,他希望靠法國軍隊把義大利南部的德國人趕走。(西西里王國遠離德意志本土,所以先打那裡)
安茹的查理,雕塑位於那不勒斯王宮
法國安茹的伯爵---查理是教皇所看中的人選。查理的哥哥(路易九世)剛剛繼承了法國王位,與其在國內當個伯爵,不如去西西里當國王。在圭爾夫派的幫助下,安茹的查理於1268年(元朝)徹底攻佔了西西里王國並處決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最後一位男性(康拉丁)。至此,繼諾曼人與德國人之後,法國人出現在義大利。
教皇一旦把某個君主扶持起來,就又開始嫉妒他,想方設法把他消滅。安茹的查理在西西里稱王后,又以羅馬元老院元老的名義統治羅馬城。他在教皇面前晃來晃去,教皇尼古拉三世對他橫豎看不慣。教皇希望趕走查理,而趕走一夥外國人的辦法就是引入更多外國人。教皇希望用西班牙阿拉貢王室的佩德羅三世取代法國安茹家族在西西里王國的統治。然而,在西班牙人尚未到達之前,西西里發生了一次暴動。
法國士兵在西西里為非作歹,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1282年3月30日傍晚,在西西里的巴勒莫,幾個法軍士兵對良家婦女實施了性侵。當地居民忍無可忍,在村子裡追殺那幾個作惡的法國人。當復仇的尖刀刺入法國士兵胸膛的剎那,隆隆的BGM響起----那是晚禱的鐘聲!
西西里晚禱,范切斯科·哈耶茲(1846)
「西西里晚禱事件」引發了整個王國內的反法運動,大量法國僑民被殺害,各地成立了一些自治政府。由於擔心安茹家族渡過墨西拿海峽前來報復,起義者寫信給阿拉貢國王,請他立刻前來支援。在裡應外合之下,阿拉貢國王佩德羅三世奪取了西西里全島,教父的老家落入了西班牙人之手。
1300年的義大利
然而此時的教宗已經換人,新教皇馬丁四世是個法國人,他自然支持法國的安茹家族。為了懲罰佩德羅,教皇把他的老巢阿拉貢許給了別人。一陣激戰後,法國人守住了那不勒斯,但佩德羅也在西西里紮下了根(在西西里稱「佩德羅一世」)。從此(1302年),義大利境內又多了個新勢力----西班牙。(這段時期,「西班牙阿拉貢的西西里王國」與「法國安茹的那不勒斯王國」合稱「西西里王國」,但實際上並未統一)
在1340年代的「阿維農之囚」中,教廷所在的阿維農正好位於那不勒斯國王(安茹的羅伯特)的領地,因此法國人在南義大利的統治權被再次確認。(阿維農之囚詳見第11期)
然而好景不長,1442年(明朝),西西里島上的阿方索五世出兵佔領了那不勒斯,趕走了法國安茹家族。教皇看見阿拉貢的西西里王國已經強大到吞併鄰邦的地步,因此又想趕走西班牙人。對於教皇,趕走一夥外國人的辦法就是引入更多外國人。「教會三惡魔」之一的教皇英諾森八世開始聯繫法國人,他們對失去那不勒斯心有不甘。與那不勒斯王位繼承權沒有半點關係的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宣稱自己擁有王位繼承權,並準備穿越義大利,收復西班牙人統治下的那不勒斯王國。
1494年法王入侵義大利的行動被馬基雅維利定為義大利近代史的開端。然而,我們不要急著邁入「近代」,不妨先回頭看看這一時期的佛羅倫薩。
(正文已結束,下面是附加的零碎信息)
1494年法軍入侵之前的義大利(已翻譯+加註)
(摩德納與費拉拉都是費拉拉大公的轄地,費拉拉詳見第32期)
那不勒斯王國里的「國中國」是貝內文託大公國。它屬於教皇國,是丕平獻土時送給教皇的。不過貝內文托實際屬於那不勒斯國王(他任命領主)。比如西班牙的甘地亞公爵就統治過貝內文托,以後可能會提到他,不過也不一定。
算了,還是說一下甘地亞公爵吧。
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有個波吉亞家族,而波吉亞家族出了一位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教會三惡魔之一)。教皇的「大私生子」佩德羅·波吉亞憑本事獲得了甘地亞公爵的頭銜,佩德羅死後,公爵頭銜由「小私生子」胡安·波吉亞繼承。那不勒斯國王費德里科四世因教皇幫他獲得王位,而把貝內文托作為禮物送給胡安。隨後「小私生子」胡安被「中私生子」切薩雷·波吉亞謀殺,切薩雷獲得了貝內文托。
最後說一下翻譯問題。有些東西沒有中文資料,需要我翻譯。特別是人名的翻譯常常產生誤會。
在某些文獻中「胡安·波吉亞」被翻譯成「喬凡尼·波吉亞」。但是他們實際上是同一個人。「胡安Juan」是「約翰John」的西班牙讀法。而「喬凡尼Giovanni」則是「約翰」的義大利讀法,他們指的都是「約翰」。
但是,我不想把所有人都叫成「約翰」,因此選取了代有本國特色的名字。西班牙的約翰就叫「胡安」,義大利的約翰就是「喬凡尼」。
但是如果強調基督教的約翰(比如施洗者約翰),我就用「約翰」,哪怕標牌上寫的是「喬凡尼」
在這裡舉「約翰」為例子,以後再出現其他的人名我就不再說明了
感謝您的閱讀
下期預報:佛羅倫薩,從誕生到美第奇家族崛起前
TAG:今夜我不關心人類M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