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民族狂愛銀飾 可是傳統工藝面臨瀕危失傳?尋找傳承人

這個民族狂愛銀飾 可是傳統工藝面臨瀕危失傳?尋找傳承人

說起少數民族的銀飾,可能你會立即想到苗銀、藏銀。 其實,除了這兩個民族,其他少數民族也有製作銀飾佩戴銀飾的習慣,比如侗族。 據說在湖南通道的某些侗寨,銀匠阿哥做出的精美銀飾,樣樣價值成千上萬。

侗族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後裔,在我國人口約300萬,主要聚居在湘、黔、桂三省交界處。 通道縣位於湖南省西南部,全縣侗族人口佔78.3%,侗族文化燦爛悠久,侗族風情古樸濃郁。

通道縣的侗族同胞至今依然保留著重銀輕金的觀念,「男傳地,女傳銀」是侗寨固有的傳承習俗。 每個侗族姑娘出嫁時,都必須有一套銀飾,從頭飾、頸飾到手飾,缺一不可。 銀飾是侗族姑娘最重要的嫁妝,是姑娘們身份的象徵,質量越高,姑娘和家人便越風光。 不僅顯示著家人的財富能力,也承載了侗家幾代人的愛。 因此,在侗寨里,很多母親從女兒一出生,就開始為女兒準備銀飾做嫁妝。

銀飾還是侗族盛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侗族同胞佩戴銀飾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除了婚禮,侗族女性和兒童在盛大節日或慶典活動中,都會佩戴上自己喜歡的各種銀飾。 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以多為美,以多為富。

侗族女性會在髮髻上,插著各種銀花冠、銀簪子、銀簪花、銀梳、銀釵,簪上綴有花卉,象銀蝶起舞,白鳳展翅,走起路來,彩花顫動,吊鈴搖曳,耳附晃動。 還會在脖子上戴銀項圈,在胸前戴吊胸兜,手戴銀質護手筒、銀手鐲,有的多達10多對,從手腕處疊到上胳膊。 還會在手指上戴有銀戒指,耳朵上吊銀耳環。

當一群盛裝的侗族姑娘,銀光閃閃,窸窸窣窣齊刷刷向你走來的時候,想想都嘆為觀止。 據說,侗族姑娘盛裝時一身的銀飾起碼有8-10斤,財力雄厚的,可重達十二三斤,價值數萬元。 曾有人開玩笑說,要做侗族最漂亮的姑娘,除了長的漂亮,更要有個好身體,要有足夠的力氣,因為光是這一身的銀飾,都夠有份量。

漫步在通道的侗寨里,能見到很多小銀匠。 他們用勤勞的雙手打造出精美無比的極具民族特色的銀飾,受到不少的人青睞。 據了解,侗族銀飾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 銀匠首先要把熔煉過的白銀經過反覆錘打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然後利用壓、鏨刻、拉絲、鏤等工藝,製作出精美紋樣,再焊接成型,還要經過編結、鑲嵌、擦洗和拋光等多道程序。

據一件侗族銀飾需要經過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其中,最難把握的是焊接與雕刻。 焊接時要掌握好火候,火候過大會造成某個局部熔化掉,前期的製作就功虧一簣;火候過小則焊接不牢靠,容易被損,而且手也不能抖,靠的是手力和眼力。 雕刻的掌握全憑手上的感覺,用力過大容易將銀片鏨通,力道不夠又不能將紋理的層次感突顯。

純手工製作的侗族銀飾,如今已成為世界級的收藏品。 然而,侗寨里很多年輕一代都外出打工,學習手藝的人很少很少。 現在通道侗寨的很多婚禮上,用以彰顯女方家庭地位的銀飾嫁妝,已經開始被家電及汽車替代,銀飾的重要意義也在逐步弱化。 侗族傳統銀飾工藝即將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應該如何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呢? 文/納蘭小魚 圖/通道萬佛山景區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納蘭小魚的行走筆記 的精彩文章:

TAG:納蘭小魚的行走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