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師牛堂」主人的畫語人生:孺子可教 素質可染

「師牛堂」主人的畫語人生:孺子可教 素質可染

今年適逢李可染先生誕辰110周年,作為20世紀中國畫藝術的巨匠,老百姓對他的作品十分熟悉。11月30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的李可染最後十年展,以「墨天神境」為題,深切緬懷這位藝術大師所創造的輝煌。

為此,策展方別出心裁,請李可染先生之子李小可專門在展廳中央復原了這位藝術大師最後十年工作的畫室,正是在這裡,李可染度過了孜孜以求的十年時光,邁向人生藝術的巔峰。其實,搭建與布置這間畫室,實現了李小可長久以來的一個小小心愿,他希望觀眾也能分享他重溫與父母朝夕相處的那段美好時光。1973年,李可染全家搬離了居住了20多年的大雅寶衚衕甲2號里的舊宅,遷入西城區三里河社區的單元房。可以說,這個展上的作品都誕生於這間20平方米大小的畫室。它擁有一個別緻的名字「師牛堂」。李可染一生有六個堂號,以「師牛堂」最為著名,上世紀80年代開始使用。展廳中這間複製的畫室外面牆上,布置了李小可專門為此展撰寫的文章,文中回顧了父親李可染在「師牛堂」中對中國畫的不懈追求,也重溫了一些點點滴滴的往事。

「師牛堂」的來歷

說起「師牛堂」名字的來歷,確實與一隻牛有關。那是上個世紀40年代,李可染住在重慶郊區金剛坡下農民家裡,隔壁房間就是牛棚,那裡養著一隻大青牛。李可染清早起床刷牙時,便能看見它,晚上睡覺時,更能清晰地聽見它喘氣、吃草、蹭癢、啃蹄。天長日久,他為牛的品性所震撼,從此,牛,觸發了李可染繪畫的靈感,成為他的重要題材之一。那時正值抗戰時期,中華大地遭受著日本侵略者的蹂躪。李可染常常望著窗外,這隻大青牛早出晚歸的景象,一次又一次地勾起他的思鄉之情。國破山河在,他帶著對和平的強烈期盼,創作了大量以牛為主題的作品。牛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中。轉眼40年過去了,1981年,劫後復出的李可染出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有一次他應邀為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00周年書寫「俯首甘為孺子牛」,一下子又勾起他對40年前那隻大青牛的回憶,沉浸在那段艱苦卻樂觀的歲月中,於是他又開始畫牛,一發不可收拾,索性給自己的畫室取名「師牛堂」。李可染如畫中的水牛一般,勤勤懇懇地描繪著他胸中的山山水水。

李可染的牛極富生活情態

李可染最喜愛畫的是《五牛圖》,在題款時總要寫下這樣一段話:「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生勞瘁,事而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穩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無不有用,形容無華,氣宇軒宏,吾崇其性愛其形,故縷縷不倦寫之。」畫家本人正是以牛的務實態度與苦幹精神支撐起晚年在藝術上的不懈追求。

在普通人看來,牛的題材也許太單一了,怎麼經得起反反覆復的描畫。可是,在李可染筆下卻真地呈現了千姿百態的生活情趣,表現出不同的意境。例如,《牧童弄短笛》的後景中是一棵遒勁的古松,牧童站立其下,手握橫笛,凝神吹出一支悠揚的小曲;前景中的小牛,正在前行,聽到笛聲,側頭細聽。《秋趣圖》中,高大的瓜藤,秋葉正黃,兩個牧童趴在下面,正起勁兒地斗著蟋蟀,前景中兩隻牛前後偎依,卧在地上酣睡。《林茂鳥競歸》背景中,成群的鳥兒盤旋在蔥鬱的林木旁,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惹得前景中騎牛踏上歸途的牧童回頭張望。《牛背閑話》中的水塘上方,茂密的枝葉構築成濃蔭,水中的兩個牧童,伏在各自的牛背上,說著悄悄話。李可染在圖中記述了一段往事:「昔年游黃山,在清涼台邊見有此奇松。今寫其彷彿,因感高岩之松飽經酷暑嚴寒而愈老愈美,非僅其壽長也。可染又記。」畫家借孩子的眼睛,回望記憶當中最難忘的那棵古松,用畫筆讚美它頑強的生命力。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李可染借「牧童放牛」的題材,不僅表現了中國畫構圖之奧妙,而且借孩童之心,重溫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孺子可教,素質可染」

那是一段漫長而苦難的歲月。1907年,李可染出生於江蘇徐州一個平民之家,排行老三。他的父親很會講歷史故事,童年的李可染愛上戲曲繪畫也許與此有關。他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畫戲曲人物,博得鄰人圍觀。1916年,李可染入徐州「吳氏兄弟小學」讀書。圖畫老師王琴舫見李可染聰慧好學,贊曰:「孺子可教,素質可染」,遂給他取學名「可染」。1923年李可染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初級師範科學習圖畫,畢業後回到家鄉擔任藝專教員,3年後即1929年考取了杭州國立藝術院研究生院,專攻素描和油畫。由此,他跨入了西方藝術的門檻,這為他以後在中國山水畫中探索光影的嶄新表現力打下了紮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實踐,李可染以其非凡的睿智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在生命的最後十年中,登上了藝術生涯的頂峰,成為20世紀後半葉,中國畫壇上承先啟後的藝術大師。他的歷史使命正是連接傳統與現代,開拓中國水墨畫的新路。這一切,正是李可染在「師牛堂」中苦苦追尋的最終目標。他以非凡的藝術品格,將中國山水畫引領到一種新高度、新的境界。在最後的十年中,他建構了「李家山水」的基本格局,他完善了自己獨特的筆墨語言,他為當代中國山水畫藝術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王建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