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集根本不夠看啊
開年第一波紀錄片安利,香玉要給它——
《如果國寶會說話》
元旦首播,取得了9.4的高分。
咦,國寶紀錄片,不是已經有了隔壁《國家寶藏》么?
NONONO,兩者氣質灰常不一樣。
《國家寶藏》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紀錄片,而是真人秀。
主持人、小劇場、明星、舞美... 是綜藝的架勢。
《如果國寶會說話》則是工整的「旁白+影像」紀錄片模式。
導演是徐歡,她的製作團隊是「國寶專業戶」。
作品一水的高分,底盤,穩了。
然而,它於工整中一反傳統。
首先,「短」得不可思議。
跟以往每集50-90分鐘的文物紀錄片不同,它一集只有短短的5 分鐘。
感覺還沒開始食用呢,就結束了。
雲淡風輕,真·泡麵番。
這種摒棄長篇大論,採用短小精悍的形式,正是迎合了當下年輕人碎片化閱讀的習慣。
再則,「輕」得不可思議。
中國向來以「五千年文脈」為榮,這是值得驕傲的。
但這也構成中國傳統文化類節目的一個通病——太沉,太重。
不搞個家國興亡,潸然淚下,就好像交不了作業似的。
《國家寶藏》開了一個好頭,官方吐槽乾隆的農家樂審美,靠自黑火了一把。
但它要的仍然是「國之重器」,遵循一種「大氣」和「有力量」的審美標準。
這次,《如果國寶會說話》走了一條非常不同的小清新路子。
第三,「萌」得不可思議。
海報一早就開始賣萌。
(莫名想要同款美瞳腫么回事。。)
視頻的打開方式也異常可愛。
每集開頭,叮叮叮一串鈴聲,提醒「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
把自己偽裝成一條語音,淘氣了哦。
於是彈幕上滿是乖乖的「已查收」。
片子里選取的文物,恰恰也結合了「短」「輕」「萌」三個特點。
將目光投向一個個有意思的小物件兒上。
以往我們看的國寶紀錄片,介紹的多是皇室珍藏。
《國家寶藏》中展示的《千里江山圖》卷、瓷母、越王勾踐劍等等,都是帝王家的東西。
然而,《如果國寶會說話》中這些動輒幾千年的無價古董,在古代可能都是李嬸兒家的茶壺、張媽家的大碗、趙大爺家的口哨……
市井氣息濃厚。
比如第一集介紹的,「假裝我是一個人」的水壺。
因為分別有三個出水口,也有彈幕猜測是花灑(咳咳,還有更為「大膽」的猜測香玉就不明說了。。)。
略略翹起的嘴唇,顯示出偶來自仰韶文化遺址的倔強。
此處應配上五月天《倔強》打 Call~
文物這個東西,年代越久越粗糲,現代人也就越難以 get 到它的價值所在。
但若放置在某種情境下,就顯現出一種繁複的味道來。
呆?萌?似人非人的詭異美?
它都有。
這就是它6 千年的歷史感帶來的。
你會不禁揣測,在那樣一個幾近蠻荒的年代,古人偏偏捏出了這麼一個表情,是要表達什麼?
旁白將這解讀為一種「對自我的凝望」,是大地上留下的億萬張迷茫的面龐之一。
無水時,迷茫而好奇;
出水時,雙眼流淚,是悲傷。
這是人類自我意識覺醒的發端,開始觀測自身的情感和命運。
其中散發出悠遠的人類學意義,不言自明。
再看另一個小玩意。
同樣來自 6 千年前,「假裝我是一隻鷹」的鼎。
是用來盛飯,裝水,還是祭祀?
用途不明。
不要緊,關鍵它好看呀。
陶鷹鼎渾圓的身形,粗壯的小腿,自帶一種上古的質樸野性。
神奇的是,又兼具一種現代感。
央視爸爸稱其為「肌肉萌」。
敲凶的喔 jpg.
好啦好啦,你墜厲害。
《如果國寶會說話》共有100集,每一集介紹一件文物。
透過一件文物,看到九千年的璀璨文明。
不說教,不沉悶,而是在輕鬆的氣氛下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
最令香玉感到驚喜的,是在剪輯和配樂上,央爸也採用了非常靈活的方式。
趣味性強。
插入一些手繪小動畫,講解甲骨文,非常寓教於樂。
該嚇人的時候絕不手軟。
用「走進科學」的 BGM,營造一種神秘氛圍,引人雞皮疙瘩直掉。
這種驚悚片慣用的剪輯手法,一種時空穿越的混亂感,我中間一度以為自己在看《雙峰鎮》呢。
另外,解說詞很贊。
旁白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狂圈粉。
有時稱文物為「你」,彷彿在跟它對話;
更有時自稱「我」,化身俏皮的文物本體。
通常,國寶類節目喜歡講各種數據:尺寸、大小、年份、人物、故事,大而全但其實也跟念歷史課本差不多。
而這部紀錄片的解說詞摒棄了「講述」,而偏重了「抒情」,談文物自身引發的美感和趣味。
頗有「為國寶寫詩」的味道。
六千年
彷彿剎那間
村落成了國
符號成了詩
呼喚成了歌
這種直抒胸臆式的文案,主觀意味強,但更有人味兒。
為作文發愁的摘抄黨人闊以走一波啦。
其實香玉最想問的是:各位博物館大人們,啥時候出周邊呀?
美瞳,奧特曼和肌肉萌,我都好想來一打噻。
公號對話框回復「如果國家會說話」獲取觀看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