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抗洪、防洪的神器是什麼?
今天,荷蘭又度過一個洪峰,出現五年一次的最高水位的情況。但是,荷蘭安然無事。荷蘭在抗洪防洪方面有什麼絕招?
下面,選編荷蘭一網在今日頭條「悟空問答」上的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學習關於荷蘭水利的荷蘭語時、碰到的一個單詞就是Kering,其動詞是Keren,是「阻擋,使改變方向」的意思。於是,看到了荷蘭有不少的waterkering,也就是水壩、水閘,也知道了這些用來抵禦海水入侵、防止洪患的水壩水閘有不同的作用和分類。
比如說Primaire waterkering(基本防洪壩)、Secundaire waterkering(二次防洪壩),還有其他的各種的 waterkering。基本防洪壩就是在荷蘭外圍海水河水的大堤大壩,或固定或活動的模式,如著名的攔海大壩,連接Enkhuizen和Lelystad的大壩和著名的三角洲工程(Deltawerken)的一些人工防洪壩。
2018年的1月3日,包括荷蘭在內的歐洲局部地區迎來了一場大暴風,海水上漲。這場風暴,席捲歐洲,在荷蘭,風速最高達到每小時140公里,海水上漲的幅度和高度可比1953年那場災難性、造成荷蘭1800多人死亡的大洪水。
不過,當天,荷蘭五大活動的水閘一起關閉,這在荷蘭歷史上是第一次。
這五大水閘是:Algerakering(又稱為Stormvloedkering Hollandse IJssel)、 Oosterscheldekering、 Hartelkering、 Maeslantkering 和 Ramspolkering,都是在1953年之後陸續修建而成的,一年各自大約關閉數次,這次的暴風進行了一次實戰的檢驗,同時關閉,證明了工作良好。可以說,這次風暴荷蘭方面沒有造成人員死亡,而且根據保險公司的估計,物質損失也比預期的要少,這是荷蘭防洪抗洪的一大成果。這場風暴,損失最嚴重的是法國。
二次防洪壩就是內陸的各種堤壩系統,對付內陸的河水,地位雖然沒有基本防洪壩那麼重要,但是,也是全國防洪抗洪系統的重要一環。
在荷蘭,還有一種防洪的神器,就是可自動提升的防洪壩,荷蘭文是zelfsluitende waterkering。這是荷蘭的發明創造,從1998年開始,已經推廣到其他國家,並且證實發揮了作用。
這是人工建造的一種堤壩系統,用於防止暴雨、颶風或者迅速融化的積雪帶來的水患。其原理是在人工建造的活動堤壩和水位之間建立通道,讓堤壩可以隨著水位的上漲而自動提升,省時省力。這種堤壩,平時藏於地下,自身得到很好的保護,洪水來了才隨著水位的上漲而升高。這個方案,簡單而聰明。
在荷蘭的中部小城Spakenburg,就建設了一道長達300米的這樣的堤壩。
這種技術已經出口到世界。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檔案館,就有兩道這樣的堤壩;在英國的Cockermouth,也有一道長120米的自動堤壩。
居安思危,荷蘭也在提高警惕,隨時發現隱患,畢竟,荷蘭人民生活在海平面以下。
TAG:一網荷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