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歲孩子失明,原來是心理問題!家長們,該重視起來了!

9歲孩子失明,原來是心理問題!家長們,該重視起來了!

近日,浙江寧波一名男孩,在教室里聽寫單詞時,突然眼前一片黑暗。醫生髮現,男孩的視力檢測極不穩定,高值達到900度,低值達到200度。最終,其被診斷為癔症性弱視。

據了解,兒童癔症性眼病是一種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精神障礙。醫生給男孩配了一副平光鏡,他的視力從0.01恢復到了1.0。他的成績在班裡不算太好,加上馬上要期末考試,壓力非常大,導致患病。專家提醒,對於癔症性弱視患兒,需要家長配合醫生從「心」開始治療。

—— 12月22日 看看新聞

心理問題,很多人不以為然,儘管現在比起以前,開始有更多的人關注心理。我們常說,要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但常常是側重了「身」,即體質上的強健,但是「心」卻不經意間,總是被遺忘。

說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更多的關注點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因為他們面臨的就業壓力,因為他們從象牙塔走向社會的成長過渡……但是,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似乎並不那麼受到重視。

小學生壓力大嗎?照我們小時候看,那可真是叫快樂地讀書,每天的作業都能在晚上8:00前輕鬆搞定,也不用上各種輔導班,六年級的時候也沒有所謂的升學壓力……但是如今卻不一樣了,孩子們上輔導班就跟飯後加餐一樣,非得什麼都要吃什麼都得硬吸收,添菜的人使勁夾菜,也不顧吃菜的人是不是已經撐飽了。

前段時間就有家長一口氣給孩子報了7個輔導班的消息刷屏了,但怕是更多的家長看後依然淡定,「人家都在學,我們家的孩子也得學呀!」

實則是,本該是學習主體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卻妥妥地失去了任何發言權。

小學生年紀大多在7歲~12歲之間,他們好奇,對什麼事都感到新鮮,也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識,但他們依舊還是處於心智正在成長的階段。遇到問題,他們更多的是需要傾訴,不像成年人,有情緒了可以自己嘗試著排解,況且,如今成年人的心理問題這麼多,可見也不是每個成年人都能很好地進行自我調節,連成年人都沒把握的事情,我們又是哪兒來的自信,認為小學生也可以靠自己的心理調節解決一切問題呢?

但現實生活中,當孩子抱怨學習的辛苦,當孩子說最近真的學得很疲憊的時候……家長往往認為是小孩子在耍脾氣,在發嗲。直到心理疾病開始影響他們的身體,家長才會在「我以為」中覺悟,原來孩子是真的累了。

GIF

所以,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尤為重要。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不僅僅是孩子本身的事情。應該更加引起家長和學校的重視。

現在雖然有不學校開辦了心理諮詢室,開了心理課,也配備了心理老師。但是所謂的心理諮詢室更像是一個擺設,即便配備了宣洩設備,也依然讓人覺得它是冷冰冰的,沒有真正用起來。

學校要重視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這不是單純開一個心理諮詢室,也不是一個心理老師就能做到的。而是每一個老師都應該掌握基礎的學生心理發展,在教學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

在家校聯繫中,學校也要培養家長對孩子心理變化的敏感,開設一些家長的兒童心理講座,讓每一個家長多多少少能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亦或是採用「心理檔案」,定期記錄孩子的心理狀況,做到未雨綢繆。

小學生還在成長階段,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緩。不要總以為他們的抱怨只是這個年紀獨有的撒嬌,或許,他們真的想跟父母說「爸爸媽媽,我累了,我不開心。」

作者 徐夢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