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枚=1架「鷹獅」戰機 日本購買4枚「標準」-3BlockⅡA反導導彈

1枚=1架「鷹獅」戰機 日本購買4枚「標準」-3BlockⅡA反導導彈

原標題:1枚=1架「鷹獅」戰機 日本購買4枚「標準」-3BlockⅡA反導導彈


近日,美國國務院批准了向日本出售4枚「標準」-3blockⅡA艦載反導導彈的軍售計劃,總價值高達1.333億美元,平均每一枚導彈價值3332.5萬美元,幾乎與一架瑞典JAS-39C「鷹獅」輕型戰鬥機等價。雖然根據目前的報道稱,這一價格還有可能會有所浮動,但即便是有所降價,也足以令人咂舌了。如此奢侈的天價導彈,恐怕也只有日本和美國才能夠享受得起。


「標準」-3型反導導彈是目前美國海軍最為重視的艦載武器之一,不僅被其視為掌上明珠,更是在美國導彈防禦體系中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此外,美國在「標準」-3系列艦載反導導彈的研製中首次允許外國(日本)參與進來,從而開創了「標準」家族聯合研發的先河。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標準」-3系列艦載反導導彈至今仍是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專屬武器。


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宣布中止「星球大戰」並啟動更為務實的美國導彈防禦系統(AMD)以來,美國陸海空三軍都試圖發展本軍種的反彈道導彈武器系統,從而在美國導彈防禦局的經費劃撥中佔有一席之地。在這一背景下,原本跟反彈道導彈武器系統沒什麼關係的美國海軍也不甘落後,一方面發展「標準」-2增程型Block4A雙用途艦空導彈,另一方面則在前者的基礎上發展全新的專用反導導彈,以便名正言順地從導彈防禦經費中「切蛋糕」。


從現有裝備來講,美國海軍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這就是已經批量裝備的「宙斯盾」艦,其強大的自動探測和跟蹤目標的能力足以勝任對付戰術彈道導彈的要求。美國海軍也在1996年派遣CG-52「邦克山」號導彈巡洋艦以未經改進的「宙斯盾」系統對某國發射的彈道導彈進行跟蹤,進一步證明了該系統的潛在實力。有了「宙斯盾」系統的支持,那麼研製一型專用反導導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為該型號的用途與之前的「標準」系列艦空導彈完全不同,美國海軍便為其賦予了全新的編號,這就是「標準」-3。


「標準」-3相比「標準」-2增程型BlockⅣA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進,以滿足攔截戰術彈道導彈的要求,其變化之大幾乎等同於全新設計。首先,「標準」-3採用4艙段設計:第1艙段為Mk72型矢量推力火箭助推器,第2艙段為Mk104型雙推力火箭發動機,這兩個艙段主要用於大氣層內的飛行;第3艙段為Mk136型雙脈衝火箭發動機,主要用於大氣層外的飛行;第4艙段則是制導系統和Mk142動能攔截戰鬥部,是用來摧毀彈道導彈的核心部分。


「標準」-3基本型彈長6.58米,彈徑343毫米,助推器直徑533毫米,翼展1.57米,最大射程500千米,最大射高30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7.8馬赫。之後,美國又相繼推出了「標準」-3的改進型——「標準」-3BlockⅠA和「標準」-3BlockⅠB。也正是從BlockⅠA開始,美國決定與日本聯合研發「標準」-3系列導彈,雙方的合作以2005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批准與美國共同開發導彈防禦系統為起始點,日本方面參與研製的正是老牌軍火巨頭三菱重工。不過,日本軍工企業只是參與「標準」-3導彈的研製,其生產還是由雷聲公司亞利桑那州圖森工廠與BAE系統公司明尼阿波利斯工廠負責。



在BlockⅠA的研發中,日本三菱重工主要負責彈頭鼻錐部和第2級火箭發動機。之後,美、日又繼續改進研發了「標準」-3BlockⅠB,該型導彈的紅外尋低頭由BlockⅠA的單色型改為雙色型,同時加裝功率可控姿態控制系統,其彈載廣電系統和目標識別信號處理器等設備的性能也大為改進,於2015年開始全面部署。這兩型反導導彈已經按計劃裝備美國海軍及日本海上自衛隊,從而使其擁有前所未有的攔截戰術彈道導彈(1000千米)和中程彈道導彈(3000千米)的能力。

目前,「標準」-3系列導彈的最新型號就是BlockⅡA和BlockⅡB。這兩型導彈採用全新設計的彈體和助推器,攔截能力大幅增強。其中,BlockⅡA具備攔截射程5000千米以內中遠程彈道導彈的能力,而BlockⅡB進一步加強至攔截射程5000千米以上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按照計劃,到2020年美國海軍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宙斯盾」艦將實現從戰區導彈防禦(TMD)到國家導彈防禦(NMD)的跨越,從而構建起無比強大而靈活的海上戰略導彈導彈防禦體系。如今,日本採購「標準」-3BlockⅡA,無疑就是邁出了從海上中近程彈道導彈攔截體系向中遠程彈道導彈攔截體系演變的第一步。對此,我們必須有更加強硬的手段予以應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代兵器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現代兵器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