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志當存高遠——日習論語第230天

志當存高遠——日習論語第230天

子罕篇第二十五

點擊在線收聽語音版

原 文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注 釋

敝縕袍:敝,破壞。縕,音yùn,舊的絲棉絮。這裡指破舊的絲棉袍。

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音zhì,損害,嫉妒。臧,善,好。這兩句見《詩經·邶風·雄雉》篇。不損害妒忌他人,不貪求名聞利養,有什麼不好呢?

義 釋

《里仁篇》: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四書集注》:子路之志如此,則能不以貧富動其心,而可以進於道矣,故夫子稱之。言能不忮不求,則何為不善乎?此衛風雄雉之詩,孔子引之,以美子路也。呂氏曰:「貧與富交,強者必忮,弱者必求。」終身誦之,則自喜其能,而不復求進於道矣,故夫子復言此以警之。謝氏曰:「恥惡衣惡食,學者之大病。善心不存,蓋由於此。子路之志如此,其過人遠矣。然以眾人而能此,則可以為善矣;子路之賢,宜不止此。而終身誦之,則非所以進於日新也,故激而進之。」

《四書蕅益解》:詩之妙。在一用字。夫子說子路之病。在一足字。用。則日進。足。則誤謂到家。不知正是道途邊事耳。

《論語新解》:孔子引《詩》以美子路,子路終身誦之。是以一善沾沾自喜,將不復於道更求進,故孔子復言此以警之。或說:「不忮不求」以下當別為一章。今按:不忮不求,正承上敝縕、狐貉之對立來,分章則義不見,今不從。

今 譯

孔子說:「穿破舊的袍子,和穿狐貉皮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會覺得慚愧,恐怕只有子路可以做得到罷。《詩經》上說:『不害人、不貪取,怎麼可能做出不好的事呢?』」子路常誦讀這兩句話。

孔子說:「這只是起碼的道理,為什麼老是『臧』個不停呢?」

主 旨

孔子讚美子路,也告誡他不可自滿。

引 述

穿著破舊,會不會覺得難為情?特別是和穿著華麗的人站在一起,會不會十分不安?這也是自己的感覺,與他人無關。自己覺得品德修養不輸給別人,穿著什麼,大可不必介意。孔子讚美子路,認為他在這方面的表現,和平日的好勇逞強,完全不一樣,是出於內心的自安,所以值得鼓勵。若是表面上裝成不在乎,心裡卻憤憤不平,或者勉強自己不要在穿著上比高低,那就不值得讚揚了。

「不忮不求」,當然是良好的修養。可是已經養成習慣,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就不必經常誦讀,以免使人誤解子路不過是用這句話來勉強自己,才裝成十分安寧的樣子。反而顯得很不自然,變成用不怕輸來安慰自己,也是一種逞強。孔子不是不欣賞這一詩句,而是在這種比較特殊的狀況下,不贊成子路經常誦讀。他不方便嚴肅地制止,免得造成誤解,以為這一首詩真的不好,才採用這種幽默的方式,告訴子路誦讀一兩次就可以了,不要老是「臧」、「臧」、「臧」地,「臧」個不停。

臧是善的意思,但是在這裡,孔子只取其音,並沒有牽涉到它的義。

生 活 智 慧

(一)穿著破舊,並沒輸給人家的感覺,才是自安的表現,心中泰然,沒有什麼難為情。若是居於不怕輸的心理,那就是逞強。勉強自己不要不安,仍然有所不安。

(二)對學生該讚揚的要加以讚揚,該告誡的也要加以告誡,這是老師的責任,也是為人師表的素養。學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務必不客氣地指出,使其更為精進。

(三)「不恥」是不以貧寒為恥,而不是不恥那些穿著華麗的人。貧寒或富貴,在德性自安的人眼中,應該沒有差別。

建 議

不要勉強自己不怕輸,最好做到沒有輸的感覺。因為人格平等,何必在衣著方面分出高下?

別 裁

這是孔子描畫出的子路。如果現在遇見子路這樣的人,是很有味道的;有俠氣,講話直,有點像《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水滸傳》中的李逵,沒什麼心機,宋江想打一個鬼主意,就往往被李逵叫開了。孔子弟子中,子路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人。當然,子路有學問,他並不像張飛、李逵的粗魯,但個性豪邁,慷慨尚義。孔子說他,穿著破舊的袍子,與富貴中人穿了皮袍的——大陸北方冬季嚴寒,非穿皮袍不可,至少穿羊皮,高級的穿狐皮、貂皮、灰鼠,相當貴的——站在一起。「而不恥者」,他沒有自卑感,絲毫不覺得不如別人,這種氣魄不容易養成。通常穿一件蹩腳的衣服,到一個豪華的場所,心理上立即會覺得自己扁了。這就要有真正學問的氣度,即使穿一件破香港衫,到一個華麗的地方,和那些西裝筆挺的人站在一起,內心中能真正的滿不在乎,不覺得人家富貴自己窮,實在要有真正的修養。孔子說這種氣度,這種修養,只有子路做到。如孟子所說「說大人則藐之」,見到了不起的人,也看得很平凡,很普通。下面孔子引用《詩經·邶風·雄雉章》中兩句詩稱讚子路「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也告訴我們為什麼子路能夠做到,憑四個字「不忮不求」。「不求」,大家都知道,你官大,我不想作官;你錢多,我並不以為錢是了不起的東西,我並沒有覺得窮是悲哀,對你無所求嘛!什麼是「不忮」?以現代觀念解釋,就是心中很正常、坦蕩,你地位高,有錢,但你是人,我也是人,並沒有把功名富貴與貧賤之間分等,都一樣看得很平淡。對人不企求、不寄希望,自己心裡非常恬淡、平靜。如此作人做事,「何用不臧」?哪裡還行不通?有此心理,自然就氣度高華。所以說培養氣質,不是衣服裝飾可以培養得出來的,要在內心上具有這種修養,風度、氣質自然就出來了。子路聽了老師用《詩經》這兩句獎勵他,就「終身誦之」。孔子又說他,我說你好,你就得意起來了。我講你對,這不過是學問的過程,而學問永無止境,以此到處炫耀,你就已經不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習經典 的精彩文章:

朝堂上的禮數——日習論語第236天

TAG:日習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