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跨年示威平息 國際原油躁動未止
時代周報記者 吳平 羅仙仙
由於擔心美國重啟對伊朗制裁可能影響自己的銀行賬戶,在中國做了25年生意的麥哈迪(化名)決定和周圍不少朋友一樣,賣掉房子和車子,搬到歐洲去。
麥哈迪年輕時曾在伊朗駐華機構工作,他和同事無論接待怎樣身份的中國客人,都會彬彬有禮地端上紅茶、糖果,然後用幾十分鐘時間批判國際政策、申明伊朗獨立自主,來表明立場。
2008年開始的一系列制裁使伊朗的原油產量和出口被伊拉克超過,甚至還在2012年前後驟降,伊朗GDP因此蒙受了兩伊戰爭之後又一次多年負增長,老百姓承受著超過10%的通脹。
2016年1月16日,美國和歐盟宣布解除對伊朗的經濟、金融制裁,伊朗終於恢復原油出口,但好景不長,一直把奧巴馬伊朗核協議批評為「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協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多次威脅要重啟制裁,而2017年12月28日開始在伊朗多個城市爆發的跨年示威,讓局勢變得愈發撲朔迷離。
油價成導火索
汽油漲價的傳聞,是跨年示威的導火索之一。
2017年12月28日,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爆發示威, 30日,首都德黑蘭市中心催淚氣瀰漫,德黑蘭大學周圍爆發衝突;2018年1月3日,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宣布此次跨年示威結束。
「伊朗在阿拉伯世界很獨特,人們投票選舉領袖,輿論氣氛自由,60%大學生是女生。總統魯哈尼是伊朗人民剛剛選舉出來的,他們集會遊行,並不是為了推翻他,而是為了表達不滿意。」麥哈迪對時代周報記者評論道。
另一名在華伊朗人則對時代周報記者回憶道,「前些年的伊朗大選,德黑蘭街頭、地鐵貼滿選舉人的宣傳單,電視里裹著頭巾的女主持言辭犀利,女記者也裹著頭巾在伊拉克戰場上報報道,人們到清真寺里的投票站填選票、投票」。
伊朗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截至2016年底,伊朗人口總數為8028萬人,其中71%是15-64歲,65歲以上的老人佔比為5.21%。
2015年,伊朗的GDP為3934億美元,人均GDP為4958美元。在十多個歐佩克國家中,伊朗石油出口曾排名第二,僅次於沙特。根據歐佩克數據,伊朗的原油產量在2000年就已達到385萬桶/日,同期,伊拉克僅有128萬桶/日。
但由於制裁等多種原因,2000年之後的十多年裡,伊朗的原油產量始終沒有增長,數據顯示始終在380萬桶/日上下波動。鄰居伊拉克卻後來居上,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伊拉克產量從130萬桶/日驟降到64萬桶/日,但戰爭結束後產量迅速回升,2003年底就達到200萬桶/日左右,2009年超過250萬桶/日。
2012年是個轉折點,伊朗正式被伊拉克超越。由於美國加大對伊朗制裁力度,伊朗原油產量從350萬桶/日下降到260萬桶/日左右;伊拉克產量則在2012年首次突破300萬桶/日,到2015年底達到440萬桶/日,把伊朗甩在了後面。
原油賺錢,民生難改善
雖然發展受限,但作為歐佩克三大產油巨頭,伊朗當然也能享受原油價格上漲帶來的紅利。
從2002-2007年,國際原油價格從低於40美元/桶,漲至最高超過140美元/桶,隨後雖然下跌,但在2014年之前,都維持在100美元左右。
即便產量沒有增加,伊朗GDP依然有了大幅飛躍,從2001年的1013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最高5920億美元。
「但石油出口的錢都歸政府,普通人享受不到好處。」一名伊朗大學生此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制裁讓伊朗愈發孤立。
此前,到伊朗投資的外國資金持續增加,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伊朗的年度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額從2001年的11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7億美元。在外國資金和技術的幫助下,伊朗的原油產量才能進一步提升。
2012年,美國對向伊朗相關機構提供物質支持、金融幫助的個人和實體實行制裁,在那之後,世界銀行不再公布到伊朗投資的外資數據,伊朗官方貨幣也開始貶值,美元兌里亞爾從2013年的24812到2018年1月變為36057。
在這樣的狀況下,伊朗GDP從2012年開始進入負增長,數據為-6.61%、-1.91%、4.34%、-1.5%。
在此形勢下,普通人的日子當然不好過。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伊朗CPI同比增速十餘年來始終維持在10%之上的高位,2003年16%,2008年達到驚人的26%,2012年進一步飆升至27%。窘迫的是,由於缺乏煉油能力,伊朗出口原油,汽油卻需要進口,原油價格高漲雖能增加出口收入,但也讓伊朗不得不支付高昂的進口汽油費用。
據媒體報道,伊朗年輕人中失業率高達25%,而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6年伊朗總失業人口佔總勞動力比重為11.27%。
雪上加霜的是,國際原油價格自2014年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跌,每桶價格從100美元跌至2015年最低30美元左右。而據IMF統計,伊朗維持財政盈虧平衡,至少需要原油價格維持在55美元之上。而同時,在敘利亞、伊拉克的反恐行動還一直在消耗伊朗的力量,2017年11月21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宣布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組織已經被消滅。
1月4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5家伊朗實體實施制裁,指責他們為伊朗導彈研發提供技術等支持,這些實體在美國境內的資產將被凍結,美國人也被禁止與其進行交易往來。1月3日,美國紐約南區法院裁定土耳其人民銀行副行長幫助伊朗規避美國制裁等罪名成立。
這些動作也都讓剛剛恢復的伊朗原油生產增加變數。
原油價格躁動
2014年前後,美國、沙特、俄羅斯階段性地加大供應,造成供需關係發生改變,油價暴跌。根據歐佩克數據,以世界原油總供給量減去總需求量,2014年之前,其差值都在正1和負1的區間內波動,意味著供需基本平衡,而到了2015年6月,這個差值變為2.9,意味著供應大幅過剩。
直到2016年下半年,歐佩克與俄羅斯達成限產協定,沙特縮減產量,俄羅斯產量也略微下降。供需關係得以不斷改善,根據歐佩克數據,供需之間的差值,在2017年6月出現負值,2017年9月進一步下降為-1.3,供應終於降至需求之下。
根據美國石油協會的數據,世界原油庫存量在2017年初達到歷史最高的5.5億桶,隨後停止上升,開始了連續近一年的下降,到2017年底降至4.5億桶。
在這樣的背景下,疊加全球經濟復甦需求,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
恰逢此時,伊朗的供應也回來了。2016年初制裁解除之後,伊朗重歸原油市場,根據歐佩克數據,伊朗的原油產量此後從290萬桶/日恢復到2017年11月的382萬桶/日。
同時,美國的原油產量也隨著價格上漲而持續提升。根據美國能源總署的數據,美國油井的新鑽機總數,在2016年下降到最低的473,之後就不斷增加,到2017年11月30日,已經增加到1180;美國的日均原油產量,也從2014年的1330萬桶,增加到2017年8月的1546萬桶。
這樣的產量增加會否讓原油供需再度失衡?
市場似乎沒有太大擔憂,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數據,紐交所原油期貨和期權交易中,基金公司的多頭持倉數量從2017年10月以來,已從69萬張增至78萬張,基金公司空頭持倉,則從21萬張下降到2014年以來歷史最低的9.9萬張,說明看多原油價格的氣氛濃重。
而2017年最後時刻發生的伊朗跨年示威,使重啟伊朗制裁的聲音增大,進一步催化了原油價格,1月3日紐約原油沖高到62美元,當天漲幅2.58%。
TAG:時代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