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不公布得分和名次
上過大學者,大都報過專業志願。專業好壞上哪兒看?2002年起,教育部學位中心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進行整體水平評估,這就是所謂"學科評估"。對於我國高等教育的學科布局,學科評估結果將被作為重要參考。而對於作為個體的高校,評估結果有著多重意義。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評估結果證實了高校的學科在全國的位置,對學校發展哪個方向的學科是可以走到前沿的,至少是一個顯示。第二,對學校的整體規劃、未來發展,是一個客觀的依據。再有一個,可能會影響這個學校獲得資金或各方面的支持,包括生源,影響學校未來的辦學走向。」
就在昨天下午,教育部正式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在參評的513個單位的7449個學科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21個A+的一級學科領跑。各個高校的朋友圈中,"A"級學科的數量,被一夜刷屏。本輪學科評估歷經一年多時間,相比前三輪,"分檔"公布評估結果的方式引發廣泛關注。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黃寶印介紹,剛剛公布結果的第四輪學科評估於2016年4月啟動,全國高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有94%申請參評,參評單位和一級學科數量都創下歷史新高。「評估平均四年一輪,是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公布的學科目錄,一級學科進行評價。學校是自願申報,全國範圍的專家來進行對學科進行把脈,那對各個學校的學科發展狀態是一個比較客觀的、科學的階段性評價,對於學校來了解自己的學科發展狀況以及全國的整個學科發展狀況是非常好的一個診斷性的把脈。」
與此前三輪評估不同,本輪學科評估結果按照百分位確定等級,不公布分數和名次,將前70%的學科分為"A+"至"C-"共九檔公布。黃寶印表示,這一變化既淡化了分數和名次,又保證了較強的區分度,體現學科建設水平的實際變化,滿足社會對教育質量的知情需求。"過去我們是按照分數來公布一些名次,這樣有時候造成一些學科在一些微小的差別就分出個高低來,這樣有時不太科學,也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讀。所以我們覺得,按百分位分檔、分等次,更有利於促進學校把關注點注意在內涵建設上,而不是在位次上。"
那麼,不公布得分、不公布名次,不強調單位間精細分數差異和名次前後,這樣的評估結果是否效力不減?本台評論員、教育專家戚若予表示:按照官方公布的評選過程,這次評估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但是進行這次評估的仍然是由教育部主導的,所以基本上還是體現了一種官方意志和官方評價。
根據報道,本次評價指標和方法還有很多和以往不同。例如,此次評估摒棄了僅"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片面做法,克服唯論文數量和國外期刊的評價方式,還單獨設置"社會服務貢獻"指標……但對普通受眾,尤其是填報志願的考生和家長,這份長長的結果最終還是被簡化為"哪所學校好"和"哪個專業好"。本次學科評估結果能否成為高考學生專業填報的不二指南?
戚若予認為:包括本輪在內的學科評估主要還是提供給辦學者對各自學科的長處和短處的一個基本評價,不是主要提供給高考考生的參考,如果學生到了高考結束填志願才去想我要去學什麼,就已經遲了。戚若予建議:在學生的義務教育段,也就是說在初三畢業之前,應該把職業規劃納入課程。
FM106.9南京新聞廣播《時事熱評》,每周一到周五,下午16:30,歡迎鎖定收聽。
TAG:說聞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