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哏兒都建築大賞2——現代建築

哏兒都建築大賞2——現代建築

天津大學

北洋廣場

由天津大學教授著名建築師彭一剛設計。從校門-草坪-雕塑-北洋亭-雕塑-噴泉-求是亭-敬業湖-建築館形成一條序列,雖然這樣的序列容易帶來很強的儀式感,但北洋廣場還是很受歡迎的,經常有校外的父母帶孩子到廣場來玩,這有點像歐洲的廣場給人的感覺。可能是因為草坪柔化了這一序列感,因為草坪里有很多大樹,視線不能貫穿到底;也可能是因為學校附近沒有大廣場。不過最終的結果形成了校園和社會的良性互動,這和西方一些校園的設計理念是相似的。

王學仲文學研究院

由彭一剛設計。白牆灰瓦,比例協調,內部圍合出一個院子,從走廊到展廳的流線上比較多地借鑒了古典園林的手法,流線末端的展廳通過大面積開窗向院子開放。

新校區教學樓(斗獸場)

由崔愷設計。同老校區一樣,新校區從校門開始也有一條軸線,但是由於地形的限制,軸線有所轉折。因此,建築選擇環形布置,用沒有方向性的環形來化解軸線的偏轉,中間圍合出大的廣場。

南開大學

大學生活動中心(老校區)

很有特色的一個建築,設計的概念是要將大學生活動中心做成一個可供學生輪滑的場所,所以,一條連續的坡道從室外貫穿到室內,一直到頂層。平面的布置還是很用心的,比如專門做了一個天井以供琴房的採光。這個大學生活動中心乍看起來和柯布的一些建築很像的,可能是因為底層架空和坡道的原因。

第二主教學樓(老校區)

1)第一次只是從外面看,與其他學校的教學樓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進去裡面在看,給你完全不同的感覺,那就是——現代化。

2)樓道里有座位,方便臨時坐下來休息和聊天。

3)樓道里到處都有舊時的南大照片和圖畫,還有抽象畫。

4)全透明的教師休息室,當然學生也可以進去的,可以在裡面討論問題啊,不用在教室里打擾其他人

6)一樓有展覽櫥櫃,裡面都是學生的優秀繪畫作品,有大屏幕,放映南大的圖片,還有當前空閑教室的信息,晚上還有新聞聯播,還有觸摸屏的電腦,可以查詢課表,上課的教室空閑的教室,方便上自習。

南開大學商學院(老校區)

教學樓,由章明、張姿設計。

南開大學新校區

南開大學新校區的規劃和設計應該是由同濟承包了,大學生活動中心是白色的透空金屬板表皮,在整個以紅磚風格的校園中顯得清新活潑可能是建築單體都比較優秀的原因,在校園規划上有點各自為政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建築師欽定了。圖書館盡顯厚重之感,大氣而不簡約;西門的大草坪只有草,特點就是大,有種 almost nothing 的密斯風格。

大師作品天津文化中心建築群

包括天津大劇院、天津圖書館、天津美術館、天津博物館(新、舊)等。劇院、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繞湖而建。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都是方形體量,在體量內部做空間,不論是空間還是立面的處理手法還是值得學習的。

天津大劇院由 GMP 事務所設計,用面向湖面的大台階和架空的灰空間應對湖面;

美術館由 KSP 事務所設計,在建築內部形成層層退台,以通高的大空間和退台應對湖面;

博物館和美術館的空間模式類似,由何鏡堂設計,概念是「城市之窗」,其實就是從臨湖的那一側起,由退台空間將人引到對側,在流線末端開設大玻璃,從而觀看到對面的住宅小區。

天津圖書館由山本李顯設計,設計者想要模糊建築元素,比如梁、柱和牆,以此來形成一種新的空間模式,實際體驗確實是不能很好地區分梁和層,像很多個實體往空間中穿插,而公共空間則是由這些實體「擠出」的一樣。

馮驥才文學研究院

由周愷設計,應該是周凱的代表作了吧。很有文化氣息的一個建築,我認為這在空間處理上和四邊的圍牆有很大的關係:圍牆形成了場所感,在「城市-建築」這層關係上,又加了一層,形成了「城市-院子-建築」這樣多層次的空間關係。通過在牆上開洞,將院子里的景緻透露出來,進一步曖昧了建築和城市的關係。傾斜的建築主體架空在湖面之上,又將兩個院子聯繫起來。

圭園

由周愷設計。一層的建築,面積不大。設計者著重處理了院子和人的各種視線關係。比如工作室的窗,標高較低,為的是坐著的時候能看到院子里的景緻。因為窗的標高不同,建築內部的光影變化也很豐富。

天津張家窩鎮小學

由董功設計。將室外籃球場和活動教室集中布置在二層,並由大樓梯聯繫上下教室,以異形的、出挑的體量活化整體氛圍。

最終我們將一個共享的交流」平台」設置在二層,它象三明治一樣被一層和三四層的普通教室夾在中間,最大程度上帶來該空間使用的易達性和必達性。而各個年級交叉,教學形式相對自由,師生和學生之間交流互動最為頻繁的專業功能教室則成為這個交流「平台」的功能載體。這個整個建築活力最強,能量最集中的空間通過一個中庭在頂部獲取自然光和加強自然通風,同時它延伸出室外,和位於其南側的一層綠色屋頂平台相通,成為連接建築各部分和教學樓前後景觀的一個中心樞紐。由於功能的特殊性而帶來的立面材料和開間節奏的特殊性,構成該建築鮮明的室外視覺特徵。

橋園文化博物館

由「三磊設計」設計。從形體上可以看出,該建築在內部形成了一條環形上升的流線,流線最高處可以通向室外,上到較矮體量的屋頂上。通過形體的抬升來呼應湖面景觀。

天津環球金融中心

由 SOM 事務所設計。體量的收分和線條處理讓建築顯得很優雅。

恆隆廣場

由KPF據說是亞洲最長的建築在建築中間和北側端部有一個巨大的通高,其他的……裝修蠻好的。建築的南側在浙江銀行(老建築)後面,為了形體的完整,整個建築都快和老建築貼上了,能不能考慮一下老建築的感受哇!

天津西站

由 GMP 事務所設計。其優雅的屋頂結構讓人震撼。

一座高57米,跨度約400米的拱形屋頂覆蓋在主站房上方,象徵著溝通兩個城區的橋樑。巨大的券拱傳達了城市大門的意象,而其下的長形大廳則寓意著古典式的通廊。兩座高20米的C型柱廊建築對稱圍合於主站房的東西兩側,構成建築體的基座。一座迤長的站前廣場坐落於車站南側,形成一個大尺度連續性的城市自由空間,體現了火車站的宏偉規模和文化內涵。

旅客將從位於南北兩端的主入口進入新建成的天津西站。入口處高大的玻璃山牆立面頂部挑出的拱形雨篷是主站房設計理念的外在表徵,刻畫了宏大的空間,令人印象深刻:日光從屋頂透入大廳,使旅客可以清晰的定位空間,同時營造了明亮舒適的室內氛圍。

主站房屋面為白色鋼框架玻璃幕牆結構,日光通過菱形網格射入室內,屋面底部玻璃趨近透明,這一設計可過濾頂部直射的陽光,更多地引入來自側面的漫射光線。鋼結構拱梁由下至上逐漸增粗增厚,穿插交織,勾勒出拱頂優雅而富有活力的整體形象。乘客可從這裡搭乘電梯或手扶電梯抵達下層的站台層面。

天津西站從技術設備到工程結構均符合可持續性發展要求,功能傑出完備,設計者以極富當代精神的建築語彙,重新詮釋了近代鐵路運輸鼎盛時期的經典車站建築。

天津美術學院博物館

建築主體由4個多層體塊和一幢高層塔樓組成,橫貫地塊的大台階、兩道斜牆、玻璃天篷和兩條空中步廊以及一座通透挺拔的玻璃光庭將這些體塊聯繫在一起。

美術館迎向城市幹道的主入口大台階體現了美術館作為公共建築空間的開放性,兩條空中步廊增加了空間的趣味性。高層部分採用玻璃幕牆作為外圍護結構,通透的質感與裙房部分厚實的體量相互襯托,成為海河東岸城市景觀的一個亮點。

大悅城5號車庫

由車庫改造而來,用坡道和樓梯化解了高差,夾層充分利用層高進行改造設計。但因為是車庫,通風比較差。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來源,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