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中詩人的逃亡路線,三吏三別的名篇從何而來

安史之亂中詩人的逃亡路線,三吏三別的名篇從何而來

安史之亂中,天無絕人之路,杜甫最後竟然從長安城逃了出來,而且順利地在靈武見到了肅宗,他那「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的樣子,深深地感動了唐肅宗,於是,唐肅宗封他當了左拾遺。雖然說官不大,但是,可以常常見到皇上,所以,杜甫已經是感激涕零了,他覺得,自己那遠大的理想就要達成了,他可以繼承先人那「奉儒守官」的思想,為國為民,做一些事情了。

只可惜,杜甫卻並不知道,在叛軍手裡逃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皇帝身邊做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當時身為宰相的房琯只知道紙上談兵,不切實際,和叛軍作戰,竟然採用古時候的戰陣,結果大敗而歸,肅宗問罪的時候,杜甫因為替房琯求情而得罪了肅宗,很快遭到了貶謫。

那時候,他在華州等地待了一段時間,那些地方正是遭到安史之亂破壞最嚴重的地方,杜甫將自己親眼所見的場景,用詩歌記錄下來,這便是不朽的「三吏」、「三別」。在那段時間中,杜甫雜身在難民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漂泊天涯,他筆下所寫的,都是他眼前所見的,他聽說了普通的勞動者為了國家的安危而在新婚之夜慷慨從軍,雖然依依不捨,卻依然深明大義,於是將那故事寫成了《新婚別》。

但是,他也看見了官吏為了徵兵,對老百姓百般逼迫,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甚至連老婦人都不放過,於是便寫下了《石壕吏》。總而言之,「三吏」、「三別」道盡了百姓受到戰亂和官吏的雙重迫害,同時也反映了杜甫心憂天下的赤子情懷。

「三吏」、「三別」屬於樂府詩,在唐朝的時候,一般人寫樂府詩的時候,都會依照樂府古題來作詩,所寫的內容題材,也和樂府古題的要求相一致,比如大詩人李白,他那著名的《蜀道難》,其實就是樂府古題,而且,他所寫的內容,也和古題的要求一致,都是反映蜀道之艱險的。

雖然也有人拓展了視野,並沒有按照樂府古題的要求來作詩,而是「舊瓶裝新酒」,有所發揮創造,用的是原來的題目,寫的卻是自己心中想寫的內容,可是,畢竟受到了題目的限制,發揮不開啊。就好像高適一樣,他的《燕歌行》,雖然主要寫的是戰爭的場景,但是多多少少也還是夾雜了一些對思婦的描寫。

可是,杜甫就不一樣了,他在寫樂府詩的時候,往往自擬題目,自創新調,顯得天馬行空,任意縱橫,除了我們所熟知的「三吏」、「三別」之外,《兵車行》、《麗人行》等,也屬於他自創的樂府詩。真的可以說是「即事名篇,無復依傍」。中唐時期元稹和白居易所倡導的「新樂府運動」,也是自擬新題,應該說,他們的確是受到了杜甫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