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替身僧,在皇宮裡太能裝了,後來被活活餓死!

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替身僧,在皇宮裡太能裝了,後來被活活餓死!

清朝皇帝,大多信仰佛教,但是順治皇帝信仰的太誠心了,竟然想當和尚。所以,清朝就定了一條規定,凡是皇帝都要有替身僧,省著皇帝去吃齋念佛,耽誤正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也有一位替身僧,不過這位替身僧在皇宮時太能裝了,後來清朝倒台後,這位替身僧竟然被餓死!

(蕭武帝)

中國篤信佛教的皇帝太多了,其中要屬蕭武帝蕭衍最為誠心。

資料記載,蕭衍三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 第一次呆了三天就回來了。第二次, 他乾脆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大臣們一看,嚇壞了,急忙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兩天後蕭衍還俗。 後來,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

蕭衍的幾次出家,雖然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很有幫助,但是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現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

清朝的順治也是一樣,篤信佛教,後來也要學蕭衍,出家當和尚。如果規範這樣的事情呢?清朝皇室規定,每個皇帝都要有一個替身僧。

(替身僧)

這種替身僧觀念其實來源於巫術,當時人們有個觀念,認為通過巫術,可以使某種能量從一個物體或一個人身上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比如:做個紙人,寫上仇家的名字,放置於某處,用針扎五臟,認為對仇人不利,這是巫術所謂的「能量傳遞」。

「替身出家」實際上也是一種「能量傳遞」。某人認為「佛法」將有助於自己,但自己又不願苦修獲得佛法,所以就找一個替身,以自己的名字出家,獲得的佛法就落在自己的名下了。當然那位頂替的是白忙活的,也就是說,「替身出家」所獲得的佛法通過「能量傳遞」,轉到了自己身上。這就是典型的巫術想法。

(溥儀)

清朝皇室中找替身僧,條件還是很苛刻的。這些代替皇帝出家的替身僧,不一定要與皇帝同年出生,但是一定要同月同日生,生辰八字還要相符,而且長得一定要帥,這一點主要是為了不讓皇帝丟臉。

1909年,溥儀登基成為皇帝,皇族們便開始找替身僧。找來找去,發現皇宮內的太監孫虎都符合這些條件。當時的孫虎,還是一個職位很低的太監,年齡要比溥儀大20多歲。

聽說到要做溥儀的替身僧,孫虎非常高興。但是,時間一場卻飄起來了,誰都看不起。當時,太監有一個互助組織,無論是誰,都要交點錢。年老出宮的時候,就可以到寺廟裡,不但有吃喝,死後還能有人幫忙下葬。宮裡的太監們都去交錢,但是孫虎就是不交。他認為,自己是皇帝的替身僧,就是死了,也會有皇家幫忙打理後世。

(溥儀)

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溥儀和孫虎都被清出了故宮。根據資料顯示,走出故宮的孫虎,突然發現自己除了念經外,啥也不會。去寺廟後,因為沒有交過太監互助基金,寺廟也不敢收留。就這樣,孫虎就開始流浪街頭,飢一頓飽一頓,最後餓死在北京街頭。

溥儀獲釋後,還曾問身邊人,打聽孫虎的下落。但是,已經餓死街頭的孫虎,誰都不知道,是否有人為他收屍。【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清史稿》】

(每日漢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漢字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替身僧,為啥被餓死了?

TAG:每日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