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中醫角度解析高血壓 致病主因是這個

從中醫角度解析高血壓 致病主因是這個

從中醫角度解析高血壓 致病主因是這個

現代醫學把高血壓稱之為病,認為它是引起腦卒中、心血管疾病、腎臟衰竭等重大疾病的元兇,並將其稱為「無形殺手」。今天,本文將帶你從中醫角度來全面解析高血壓,看看究竟怎麼回事吧。

中醫,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凝聚著中華人民數千年的智慧結晶。由於中醫學和現代醫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本文未提倡將二者作任何比較。

從中醫角度解析高血壓 致病主因是這個


人體陰陽失調引發高血壓

首先要明確一點,在傳統的中醫學中,並沒有「高血壓」這一說法,但與高血壓病有關的各種臨床癥狀及相應的治療方法,中醫學文獻中均早有記載。

《內經》中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髓海不足,則腦轉身鳴」,認為本病的眩暈與肝腎有關。《丹溪心法·頭眩六十七》提出「無痰不眩」、「無火不暈」,認為「痰」與「火」是引起眩暈的另一原因。中醫學認為,所謂高血壓病常與飲食失節、情志失調、內傷虛損等因素有關。

飲食失節過食肥甘厚味或飲酒過度,以至濕濁內生。濕濁久蘊可以化熱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濁阻塞脈絡,上擾清竅,因而頭痛、頭暈發生此病。

情志失調長期精神緊張或惱怒憂思 ,可使肝氣內郁 ,郁久化火 ,耗損肝陰 ,陰不斂陽 ,使肝陽偏亢 ,肝陽上擾於頭目。肝腎兩臟在中醫中的關係甚為密切 ,故肝火也能灼傷肝腎之陰 ,形成肝腎兩虛 ,肝陽偏亢。

內傷虛損勞傷過度或年老腎虧 ,腎陰不足 ,肝失所養 ,陰不斂陽,肝陽偏亢,內風易動。

中醫認為,高血壓病之本為陰陽失調,病之標乃內生風、痰及瘀血。

從中醫角度解析高血壓 致病主因是這個


高血壓的中醫分型

在中醫里,可將高血壓大致分為肝陽偏亢、肝腎陰虛、陰陽兩虛三型及痰阻、血瘀、內風三個兼證。結合現代醫學的說法簡而言之,高血壓一般由以下三種原因引起,即腎虛型(肝腎陰虛)、血粘稠型(血淤)、腎虛+血粘稠型(混合型)。

1、腎虛型:高壓160,低壓90 —— 主要表現為低壓不高,高壓很高,壓差大。這種類型需補充相關的營養治療。

2、血粘稠型:高壓150,低壓110 —— 主要表現為,低壓高,壓差小。這種類型需要活血化瘀,清血排泄毒素治療。

3、混合型:高壓160,低壓120 —— 主要表現為,高壓也高,低壓也高,壓差小。這種類型即需要補充營養又需要排泄毒素治療。

高血壓病的中藥治療須在按中醫辨證分型後方可進行,如龍膽瀉肝湯適用於肝陽上亢型,六味地黃湯適用於肝腎陰虛型等。

從中醫角度解析高血壓 致病主因是這個

清理血管、改善生活方式是關鍵

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有其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在治療方面,因為早期高血壓可能無癥狀,而中醫要辨證論治,無症可辨時往往不能及時做出診斷。當然,高血壓即使沒癥狀時也可在脈象中覺出異常,但這對醫生的脈診水平要求很高,不像西醫診斷高血壓可藉助各種醫療儀器如血壓計等。

因此,對高血壓西醫更容易做到早期診斷和治療,而中醫則多是在出現靶器官癥狀後才能做到辨證論治。所以,現代中醫看病,先西醫診斷:高血壓病,用西藥控制血壓及預防併發症等治療;再中醫辨病,是眩暈病,頭痛病(腦供血不足),胸痹(心絞痛),水腫病(高血壓腎病),還是喘病(心衰),在中醫辨病的基礎上辨證論治。

是葯三分毒,西藥的副作用本公眾號已著重談過,而中藥治療則對醫生的要求很高,相對而言見效也較西藥要慢一些。因此,其實不管採取何種方式治療高血壓,清理血管、改善生活方式都應是重中之重。

從中醫角度解析高血壓 致病主因是這個

生活方式改變了,並且長期堅持下來,高血壓的現象自然能得到極大緩解。

1、飲食清淡 戒掉煙酒

患者飲食宜清淡,應以限制脂肪為主,主食攝取量每天控制在200~250克,不吃甜食,可適當吃魚、禽類、新鮮蔬果等,但每餐不可過多,晚餐要少吃。多吃富含鈣、鉀的食物,如香蕉、紫菜、海帶、土豆、豆製品及菇類等,以促進體內鈉鹽的排泄,從而逐步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可適當多吃一些新鮮蔬果,其中含有的維生素C具有降脂作用,粗纖維在腸道可以阻止膽固醇的吸收,有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像山楂、蘋果、梨、獼猴桃、柑橘等都是很好的降脂食物。而煙酒對高血壓和高脂血症均屬促進因素,患者應斷然戒煙,酒以少喝或不喝為好。

2、清理血管 適當多吃大豆食品

把血管中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的物質降低下來,同時把血管壁里的污垢清除掉。清理血管的食物有很多,如:燕麥、普洱茶、黑小豆、海帶、芹菜等。另外,大豆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有利於脂類透過血管壁為組織所利用,可使血液中的膽固醇下降,改善血液的黏稠度,避免膽固醇在血管內沉著,有利於防治高黏度血症及高血脂症,可適當地多吃一些,但也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從中醫角度解析高血壓 致病主因是這個

3、合理增加運動

前期以舒緩運動為主,持之以恆,可使血流速度,促進新陳代謝。

4、選用植物油 嚴控鹽的攝入

在選擇食用油時,要盡量多食用植物油,少用或不用動物油。因為動物油不容易消化,更易造成脂肪積累。

曾有學者發現高血壓與鹽敏感有關,即吃鹽多的地區高血壓發病多,而有些人吃鹽多卻不發病。因此,對食鹽敏感性高血壓患者來說,減鹽非常重要,而非食鹽敏感性高血壓患者,過度減鹽可影響糖和脂肪代謝,一般每日食鹽量掌握在5g以內,對二者都不會產生危害。

5、合理作息 保持心態平和

有研究稱,長期睡眠不足是罹患高血壓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而心血管疾病與睡眠障礙確實有關。長期熬夜導致睡眠不足,身體會分泌壓力激素,如腎上腺素等,這會升高血壓和心率的水平,進而增大心血管系統的壓力。在中青年人群中,平均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患高血壓的幾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一倍多。如果連續休息不好,加上情緒焦慮,血壓波動大,極易誘發中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Q博士 的精彩文章:

脾氣和血壓控制不住,你是管不了還是不想管?

TAG:健康Q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