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咖啡館
我要把所有事都記住,
我要把所有東西寫下來。
為一件外套寫詠嘆調,
為一家咖啡館譜安魂曲。
——patti smith
要求一家咖啡館只能容納一個人,會很荒謬。一家咖啡館能容納一個人的身心,無論來者何人,則很貼心也很有肚量。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去有咖啡館的書店還是去有書的咖啡館?
細細得琢磨,這個選項其實飽含我們的「想找個咖啡館看書」這類糾結。
如果曾經出入咖啡館,出於某種心情和某種偶然,最近一兩個月的咖啡館探店之旅,給我很大的靈感,來支撐這篇小題大做的lifestyle文章。
相信那些用了心的咖啡館,他們的好,應該不止一杯出色的咖啡那麼簡單。全憑味道做評價會有些偏頗,不合適對於咖啡知識尚淺薄的我。並且有些咖啡館以某種手沖咖啡豆如耶加雪菲或別的出名,而我大部分進店體驗,都是從一杯美式開始,倒是可以從書與咖啡館這樣的小細節鋪開來講。
同樣是咖啡和書都有,但選擇去有咖啡的書店或者去有書的咖啡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首先這是個以書為主還是以咖啡為主的主要偏向。偏向逛書店,喜歡在書海中偶遇幾本不錯的書,隨便坐在哪裡都不在乎。三聯,page one等一些連鎖書店,大部分地區分店都有咖啡館依附,都是各自獨立,書得結賬才能帶進咖啡館。當你對知識懷有飢餓渴求,咖啡不咖啡的,不是必要。
如果你是以咖啡為主題,想要一杯好的咖啡,喜歡被咖啡香味縈繞,選擇有咖啡的書店會比較冒險。剛好獨立小眾些的咖啡館卻能滿足。但這些咖啡館關於書都有一個特點,書少,甚至少到寥寥幾本。
前者較為激進,執著,後者較為慵懶散漫,浪漫。最近就是偏愛上了這些寥寥幾本書的小眾咖啡館。放下對書本的某種貪戀。非常relaxed的享用這些咖啡,愉悅之於,總能看見至少一本想翻翻的書。然後,再把電腦打開,工作也好,寫文章也好,心情會更美妙。妙在無論一杯咖啡還是幾行隨手翻來的文字,還是偶爾得聽旁人的交談,靈感指不定就會出現。
有了這層體驗,想起曾經白天在家虛耗天光,被瑣事打擾的喪失靈感和靈氣,真是抱歉,出門干點什麼,才是要緊事,哪怕蹲守一家咖啡館。
在不能室內吸煙的城市,首選咖啡館在一樓或者樓層有露天陽台的地方。方便偶爾換換呼吸或接個電話。在北京生活的話,最最好是在衚衕里,大概也只有拐彎抹角的衚衕能容得下他們的小小心思,租金也不那麼貴。
總結幾處京城衚衕內的咖啡館,在咖啡不錯的統一前提下,搭配一本書,分別是我在他們的咖啡館發現的,也有是自帶的:
禮士衚衕:
意咖多 -《心是孤獨的獵手》
紅咖啡 -《安妮萊博維茨在工作》
鼓樓東大街:
靜水咖啡館 -《雨天的書》周作人
張自忠路中剪子巷 :
such a cafe -《山本耀司:我投下一枚炸彈》
五四大街中國美術館內
namoc coffee -《內心的寂靜——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交道口北二條
Metal hands -《進念人,香港流行文化的異數》(自帶)
在先有選擇去有咖啡的書店的體驗後,再選擇這樣去有書的咖啡館,雖然十有八九和那些書是一種久別重逢,但就是這種感覺,也能帶來與過往不一樣的心跳。
還有很多的咖啡館可以去體驗,每進一家咖啡館,都會從點上一杯美式咖啡開始。兩人則會首選手沖,多人則各自按口味點吧。欣慰的是,周邊朋友喝拿鐵/摩卡/卡布奇諾的越來越少。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姑且稱為社交型的獨立咖啡館,就像朋友od喜歡去的barista咖啡小館,這裡空間狹小,大家都圍坐在吧台。可以和三兩朋友一起純為喝杯好咖啡,沒位置也可以站著喝。可以一個人過去,有時滿座,有時吧台恰巧有個空隙,填補上去,你就成了那個咖啡館裡剛剛好的那個人。旁邊坐著的陌生人,都是一本等你去翻開的書,如果你靦腆也可以選擇旁聽。
三里屯得老書蟲店還算豐富,西餐和咖啡酒都有,可以一人可以和三兩好友前往,幾間屋得書籍都是外文,但也有一牆中文的,大家不要聊天也能坐在一起找到各自的天地。這裡冬天暖氣很夠,不似衚衕里的咖啡館,咖啡雖好,不經坐,可能是他們故意的吧,不然每個人點一杯咖啡做一天,如何收得回成本。關於這一點,住過衚衕的人會有深切體會:衚衕就是這樣,空調開再大,住久來也會有些涼,怨不得。
如果恰好你也是不用上班打卡的人,應該對此至少有部分共鳴,關於生活中存在容得下自己身心的咖啡館,有多厲害。
栩栩華生,還有很多路要走,不知道往後是否還能有今日心境,去光臨有書的獨立咖啡館。可能,成為一家真正的咖啡館,就跟做人一樣,是一輩子的事。且容不得所有人喜歡,但總有人在意。
慢慢去經營,完善,到頭來可能還是一筆賠本的投資,也只能怪自己把開咖啡館當成賺錢的工具,而非寫詩的地方。這也是我的一位曾經想開家自己咖啡館的朋友小鐵得來的教訓。她真的很熱愛做咖啡也很會做咖啡,千迴百轉後還是發現得在別處賺錢才能養得起一家咖啡館。由此,小鐵變成「想開一家咖啡館的扎心老鐵「。此刻拿我的民宿跟她共鳴。
在情懷上,要錢和要命真的只能選擇一種啊。小眾咖啡館都是半要錢半要命,顧客們要盡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好不看衰,鼓勵一下,這些一絲尚存的人情味咖啡館。
放送一組近來最愛呆的咖啡館namoc coffee,這是我遇到過的,心中最接近皮娜鮑什的舞蹈劇《穆勒咖啡館》的地方。
德國舞蹈藝術家哲學家:皮娜鮑什
攝影by vera沛:
因為在中國美術館內,記得帶身份證,
跟美術館一起開館閉館(10:00-17:00),周一不開放。
本文宜打賞人群:
工作穩定的上班族或土豪或希望轉運的朋友。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