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許小年最新演講:政府比你的女朋友還難預測!

許小年最新演講:政府比你的女朋友還難預測!

點擊政商參閱關注我

來源:原子智庫(ID:AtomThinkTank )

近些年中國經濟下行,許小年是很著名的悲觀派。他曾多次表示,中國經濟正在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不過,在近日舉辦的2018中金財富論壇上,許小年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卻偏向樂觀。他認為,「儘管新周期目前還沒有出現,但是新周期的出現是有可能的。」在很多領域,中國政府都做對了,情勢正在好轉。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尊敬的畢明建總經理,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又回到中金論壇上,十幾年前離開中金,自我離開中金之後,中金的業務突飛猛進,已經從當時的兩三百人發展到今天數千人,管理數千億資產的規模,我感到很慚愧。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後工業化時代的經濟與企業」。

中國經濟經過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目前是進入到調整和轉型階段,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個說法,說中國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因為我們走了一條獨特的道路,是因為我們創造出了一個獨特的中國模式。

在我看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實際上它既有獨特性,也有它的世界的普遍性。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當它從傳統的農業經濟跨入到工業社會的時候都會經歷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並不是一個特例。

增長的源泉是從哪裡來?各方面的因素都很多,我想提和改革開放有關的兩個經濟效率的提高。

一是由於我們在改革開放中打破了舊的體制、計劃體制的束縛,允許資源開始自由的流動,這樣為中國的工業化鋪平了道路,創造了前提條件。在市場的導向之下,資源從低效的農業部門流向高效的工業部門和商業部門,工商業的資本積累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二是從低效的國有部門流向了高效的民營部門。在資源總量並沒有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在勞動資本和土地沒有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由於資源的重新配置產生出來的效率,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源泉所在。

而之所以資源可以自由流動,是因為以鄧小平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從1978年開始推進改革開放,在工業化過程當中,由於工商業它的資本需求要高於農業,所以伴隨著工業化我們經歷了資本積累,也就是投資的高速增長。

投資的高速增長,資本的快速形成,一方面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另一方面帶動了需求,這就是工業化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我認為主要的原因。

這並不是什麼特例。在歷史上德國、日本,也包括俄羅斯,在工業化階段都會出現由於資源的重新配置而經歷的經濟高速增長。

德國在工業化階段它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當時領先的英國、法國,日本在工業化階段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在太平洋地區領先的美國,所以中國改革開放30年它的經濟增長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來自於工業化所帶來的效率的提高。

當前的情況,我們觀察到的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整個增長重心從10%左右降到今天的6%、7%,原因是什麼?

用我們剛才講過的思路來進行考察,一個原因是經過了幾十年的投資高速增長,資本積累的過程基本上完成了,資本不再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資本不再稀缺,反而變成了過剩的生產要素。工業化的過程,我認為也已經基本完成了。

數據方面的支持,也和我們的論斷是基本相符。中國過去的固定資產投資經歷過幾個高峰。

第一個高峰在1990年代初,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几乎是2倍於GDP的增長,這是典型的在工業化階段資本加速積累它表現出來數據上的統計特徵。

第二個投資高峰從2000年中國加入WTO變成了世界工廠,那時候資本稀缺,大量的海外訂單進來以後,國內的生產能力不夠,又進入了第二個投資的高增長期。

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平均而言,也是GDP增長的2倍,這個投資高峰經歷的時間比第一個更長,大概從2000年、2001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07、2008年。

全球金融危機之前,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開始放慢,但是2008年發生了席捲世界的金融危機,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的刺激計劃,使得本來逐漸下降的固定資產投資突然出現了跳升。

這是2009年執行4萬億的結果。它延長了工業化階段的投資高峰,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後患,這個後患就是今天在各行各業普遍存在的大量的過剩產能。

在工業化的過程完成,資本積累已經結束,經濟會呈現出什麼樣的運行特徵,它的運行特徵和工業化期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個變化是投資高增長不再,我們可以看到從2009年的4萬億執行之後,固定資產投資逐年下滑,到2016年已經進入了單位數時代,2017年最終的數據還沒有出來,估計是和GDP同步,在工業化階段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是GDP的2倍,這是因為資本積累的需要,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進行資本積累的需要。

但是在工業化結束以後,投資增長不會再像過去那麼高。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的推動力,投資這個引擎正在熄火,今後我們的預期固定資產投資和GDP基本保持同步增長,也就是單位數的同步增長。這個趨勢在這張圖上看得非常清楚。

從4萬億之後就是逐漸的下滑,現在是單位數的增長,它標誌著中國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後工業化時代經濟政策,後工業化時代投資策略和工業化時代投資拉動的高增長時期都有著根本的區別。後面我們還會做一些介紹。

後工業化時代另外一個表現,在這裡看到的是PPI(生產價格指數),生產價格指數是從投資高峰2009年執行4萬億以來的投資高峰進入到通縮時代,從2012年開始PPI就是絕對的負增長,一直持續到2016年,大概連續四五年的PPI的通縮,這個通縮表明什麼?

表明產能過剩。從宏觀經濟的總體供求形勢來判斷,已經從計劃時代的短缺經濟變成當前的過剩經濟。產能過剩,供應能力大於需求,這是從宏觀角度來講。因此,造成了價格的下降,也就是通縮的現象。

從2011年、2012年,PPI下行,一直到2016年價格曲線走出了非常清晰的「L」型。這就是2015年人民日報權威人士發表講話的時候所提出的一個概念,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既不是「U」型,更不是「V」型,而是「L」型。本人是贊成這樣一個結論。我的學生諷刺我說,教授,很少見到你和政府保持一致的。我說這好像不甚準確。不是我和政府保持一致,實際上是政府和我保持一致。

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些人就講,你們老說中國經濟「L」型,為什麼去年下半年PPI反彈這麼強勁。去年下半年這條線上來得多厲害,這分明是很寬闊底部的「U」型,你現在要不要改變你的觀點?我說我的觀點不變,仍然是「L」型。如何解釋右邊的「U」型,我們看了一下數據,右邊的「U」型很好解釋,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2016年的中期,貨幣又開始鬆寬,這是看上去似乎是「U」型,右邊尾巴起來的第一個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請大家注意2017年全年貨幣都是緊縮的,為什麼緊縮?我們一會兒就會談到。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補庫存。經過2014和2015年的調整,製造業各個行業庫存都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從2016年開始,企業補庫存,庫存周期確實是代表了真實的需求,但是庫存周期根據我們的統計分析,最多持續一兩個季度,它不可能成為需求的可持續的推動力。

第三個原因,供給側的行政干預。大家都知道鋼廠關門,煤礦關門,環境指標沒有達到要求的眾多中小企業被用行政手段強行關閉,造成了供應的短期緊張。

所以這三個因素合在一起,使得價格看上去走出了「U」型,我們分析「U」型後面起來的因素都是短期的,都是無法持續的。因此我個人的預測,右邊揚起來的線又會下滑,中國經濟「L」型的判斷不變。

為什麼貨幣短期對經濟的刺激作用這麼明顯,為什麼2017年全年中央政策的基調是收縮銀根,原因是中央多次強調的,去年全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是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這不是沒有根據的,在這時候提出防範系統性風險,我認為是非常及時的,因為我們從2009年執行4萬億以來,中國經濟的負債水平大幅度的上升,負債水平已經增加到了有可能引起系統風險的地步。所以中央三令五申要嚴控債務,在這樣的背景下,去年全年貨幣供應是從緊。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這條紅線從去年年初以來一直是下降的,就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中國經濟的負債已經很高了,不能再繼續增加下去。再增加負債有可能產生系統性風險,因此今年全年的貨幣政策我認為也會是繼續去年的趨勢而偏緊。

貨幣偏緊,PPI價格的支持就沒有。補庫存,我看了一下數據,製造業的庫存也都恢復到了歷史的高峰,對於PPI的推動作用第二個因素在今年會逐步減弱,乃至於消失。最無法預測的是第三個因素,是行政化的去產能,這是沒法兒預測的。

我們做市場做了這麼多年,最難預測的就是政府,比你的女朋友還難預測,說不準,不知道今年又推出什麼政策。我也不敢說死。

今年會不會覺得行政化去產能對生產和經濟活動的影響太大,今年會不會松一點,搞不清楚,或者是繼續從緊,讓北京人民繼續享受藍天白雲,我不知道。這已經是超出了研究可以理解的範圍。

在這樣的分析之下,我個人堅持認為,中國經濟確實是像權威人士所講的應該還在「L」型中。但是說中國經濟處於「L」型是不是對前景看淡?不是,新周期的出現是有可能的,儘管新周期目前還沒有出現,但是新周期的出現是有可能的。

它的出現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要消除我們多年執行拉動需求政策所積累的系統風險,特別是過高的負債和過多的產能,這已經構成中國經濟中潛在的系統風險,在去產能和去槓桿方面如果不能取得顯著的進展,這個新周期不會出現。

過去拉動需求政策所遺留下來的問題會長期拖累中國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想迎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階段,必須要清除過去遺留下來的這些重大的問題。

第二個條件是促進企業的創新,形成新的增長點。剛才已經說了工業化階段它的增長主要是靠投資在拉動,工業化之後,後工業化階段投資跟GDP同步增長,沒有什麼拉動作用,增長點從基層來、從微觀來,這也是為什麼中央政府在過去幾年提出兩個概念,我認為兩個都是非常及時的政策方向的轉換。

第一個概念是經濟進入新常態,新常態我的解釋是後工業化時期,後工業化時期的常態和工業化時期的常態是不一樣的,對這一點市場上沒有充分的理解。

第二個概念是供給側,這也是我非常支持的一個觀點,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不是來自於政策刺激之下的拉動需求,而是來自於供給側的效率的提高。新常態轉向供給側,這都是未來經濟發展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供給側到底怎麼樣去理解?現在市場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認為供給側是制度重於政策,供給側我們不需要什麼政策,我們不需要各種各樣的產業政策,各種各樣的產業政策我們看到的是大量的資源浪費和官商勾結,騙取國家補貼等等這樣的後果,真正的供給側應該是通過制度性的改革來推動企業進行創新,形成新的增長點。供給側的制度改革,這裡我的建議:

第一,加強私人產權保護,鼓勵長期的研發投資。

中國的經濟要從製造轉向研發,而研發的投資周期很長,見效慢,如果企業家對未來沒有穩定的預期,他不可能進行這方面的投資,而要建立起企業和企業家對未來的穩定預期,我們必須加強私人產權的保護。這一點至關重要。

在過去兩年間,中央出了三個文件強調保護產權,強調重視企業家精神,尊重企業家的創造力,著眼點也正在這裡。最近司法體系對於一些民營企業家的問題來重新進行審理,這也是表明對於產權保護方面的措施的加強。

我認為在這方面是需要花力氣解決,沒有有效的私人產權保護,就沒有長期的研發投資,沒有長期的研發投資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中國經濟就找不到新的增長點。

第二,供給側制度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造,真正實現國企和民企的平等待遇。

對於國企的管理,按照十九大的精神,從企業管理過渡到國有資本的管理,不要再去具體管國企,不要束縛國企的手腳,讓國企在市場上,在經濟中開展創新活動,過度的行政管制束縛了國企的手腳,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造來營造一個民營企業平等的、良好的經營環境,並且解除對國有企業創新發展的行政束縛。

第三,供給側制度改革放鬆和解除管制,管制之下難有創新

中國為什麼出現了互聯網的大市值公司,因為互聯網作為新生事物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政府還沒反應過來,還沒搞清楚怎麼管,於是這些公司就野蠻成長起來,按照今天的監管方法,BAT恐怕沒有機會。要創新,政府不能管得太多,要放手讓企業家發揮他的創造力,要放手讓資源去根據市場的導向來進行配置,需要放鬆和解除管制。

第四,減稅。

減稅的目的不僅僅是減輕企業的負擔,更重要的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減稅也就是把資源從政府的手裡交還給企業進行配置,這是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

這是供給側的制度改革,供給側不需要太多的制度引導,但是它急需制度的配套。在後工業化階段,我們的投資可以關注哪些方面?

最近我做了一些行業的研究和企業的研究,因為在宏觀的層面上感覺後工業化時期沒有什麼太大的驚喜,中國經濟更多的亮點是在基層、是在企業、是在微觀層面上,在微觀層面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投資機會,可以看到很多的資產配置的機會。

在這裡給出了三個主題,這三個主題也是我在研究公司的時候重點關注的。

第一是行業的整合與重組

我們發現一方面在很多行業中中小企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但是在每一個行業中都可以發現有一些企業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它的日子反而比過去過得更好,為什麼?因為市場份額正在向這些企業集中。這些企業是有產品的、有技術的,將來有可能成為行業整合與重組的龍頭。投資就要跟著這些企業走,行業的整合與重組是後工業化時期一個投資可以關注的重點。

第二是消費升級

後面我會給出消費升級具體的案例。隨著收入的提高,人們的消費已經從日常的柴米油鹽轉向休閑、體育、旅遊,從標準化產品轉向定製化產品,消費升級的題目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

第三是製造業升級

我們講的先進位造業和先進的服務業。這是在供給側。消費升級是在需求側。

下面給大家介紹的案例都是或者我做過研究的,有不少企業是我自己跑過的,做了比較深入的調研。比如說行業整合與重組,隨便舉個例子,中國汽車整車生產廠全國有70多家,美國2家。

說明什麼問題?中國的汽車生產行業過於分散,無法發揮出規模經濟效應,整合勢在必行。那些沒有規模的企業在成本的競爭上,在銷售渠道的競爭上,在研發的競爭上可能要處於劣勢,要被領先的企業或者是購併,或者是退出市場。

零售業,中國最大的零售商居然是京東,我說的不是平台交易,我說的不是阿里,阿里不是零售商,阿里的行業屬性實際上跟萬達是一樣的,它是靠出租店鋪賺錢的,不是零售商。我們通常把阿里和京東進行對比,我覺得對標就錯了,真正的零售商是京東,京東去年的銷售額2000多億人民幣,還不到中國的零售消費品銷售的1%,這是最大的。

最大的傳統零售商銷售額大概是1000多億。市場份額就更低。而沃爾瑪一家零售商在美國市場份額的佔有就接近20%。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中國的零售業有多麼的分散,它的規模經濟效益有多麼的低下。

這種過於分散的狀況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只要市場力量發揮作用,一定是成本低的,效率高的企業去整合那些效率低的企業。因此整個行業的重組勢在必行,整合可以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可以提高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在這個整合過程中,有著很多的投資機會。

第二個投資機會是消費升級。在旅遊行業我們看到今天的旅遊已經不再是組大團到每一個地方去拍張照片就走,「到此一游」,今天的旅遊各種各樣的歷史文化主題,各種各樣的家庭定製旅遊,全都是消費升級。

在商品方面,定製服裝興起。我看到過一家企業,利用三維測量的技術,利用大數據的技術,在流水生產線上完成了手工定製,大幅度的降低了定製西裝的價格,縮短了交貨期,把價格降低了50%,交貨期從一個月縮短到一個禮拜,使得定製的正裝從中高端、高端消費變成了中產階級也可以負擔得起的消費品。這是消費升級。

我們在媒體報道上都看到高瓴資本收購百麗,高瓴明確表示要收購百麗2萬家店,是將來為了做定製的鞋,把高瓴現在的鞋店改造為定製鞋店。這是為了抓住消費升級的機會,隨著收入的提高,人們對標準化的消費品已經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越來越多的是要求定製化的消費品。這也是消費升級的一個領域。

先進的製造業,我剛才講的後工業化時代的第三個能夠看到的投資主題。這也是我自己去做的調研,比如iPhoneX,和其他的iPhone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攝像模組從過去的2D變成3D,從兩維變成三維。這不僅僅使我們的照片由於增加了深度信息,顯得比以前更加豐富,可以做各種各樣的花樣,可以進行二維照片無法做的編輯,更重要的是它三維的攝像機上去以後,將來有可能是三維信息採集的移動終端。

它採集三維信息之後,後面就可以接上VR,就可以接上三維成像。三維的設想模組的技術含量遠遠高於二維攝像模組,中國企業在奮起直追,研發手機的三維相機模組,涉及到新材料、新元件、新工藝,企業的研發水平和技術水平要全面的升級,如果能夠在這方面突破,進入到蘋果的供應商,進入到華為的供應商名單,這個企業會是什麼樣的發展,想像空間巨大。但是這家企業目前正在很艱難的做技術攻關,因為過去沒有接觸過三維的東西。

我還調研一家企業是做數據驅動的自動生產線。過去我們生產線是物流驅動,是跟著零件、部件、裝配工藝走,現在這個概念有了根本變化,不再是物流驅動,而是變成數據驅動,大大提高了生產線的效率,提高了中國製造的水平。像這樣的企業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先進服務業。剛才講的是製造業,供應方的升級,包括製造業,包括服務業,我看到在金融行業中,雖然現在在監管風暴下P2P、現金貸受到很大的衝擊,但是還有一些企業是立足金融的本質,採用互聯網圖像識別統計學的模型來提高它的風控質量,降低成本,服務中小企業,做得是相當好。

現在他們的障礙是監管過嚴,使得他們很多可以開展的業務無法正常開展。我一直在向監管部門呼籲,你們不要倒洗澡水把孩子都潑出去了,這樣嚴格的監管使得很多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沒有辦法得到。這是在金融行業利用新的技術來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這是先進的服務業。

我去看了一家火鍋店,在研發用機器人帶位,由機器人根據客戶的消費習慣推薦菜品,推薦好菜品以後,到後台廚房一看,廚房是無人廚房,都是機器人在配菜,整個是自動化,這叫先進的服務業。

看到微觀層面上這些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他們在進行的這些創新活動,使我在宏觀層面上的悲觀情緒一掃而空,建議大家跟我一起多去看看企業,少看宏觀,多看微觀,在判斷未來經濟的時候少看政策,多看企業。因為我越看政策越覺得好像我興奮不起來,但是我一看企業,我到處可以找到興奮點。

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市場化的改革和對外對內開放,圍繞著提高企業效率來做制度上的配套,用創新驅動經濟的增長,我們沒有理由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感到悲觀。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上述這一點,中國經濟可以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增長率也許不那麼高,但是增長質量不會像過去那樣,那是一種高技術含量的、高質量的增長。謝謝大家!

朋友,請下方留手印並分享給喜歡看新聞的親朋好友,您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商參閱 的精彩文章:

TAG:政商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