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情感和認知 動物和人類並沒有那麼不同

情感和認知 動物和人類並沒有那麼不同

我們經常聽說,把動物的情感與人類的情感相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動物的行為和感覺是本能的,而人類是有意識的。

在我們討論本能行為是否是一個低級問題之前,讓我們更仔細地看看本能。

科學家使用「本能行為」一詞來描述無意識的行為,不受任何思維過程的影響。這些行動可能是天生的,或者是後天習得的。

它們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的發生非常快,因為它們繞過了大腦中的認知過程。這些行為通常是在某些時候(例如憤怒的時候)釋放激素的結果,然後觸發身體反應。

那麼,動物是本能驅動的生物機器人嗎?

在匆忙做出判斷之前,讓我們思考下我們自己這個物種。我們自己是不是沒有本能的行為?事實恰恰相反。

如果你心不在焉地把手放在電爐上面,你會在一瞬間把手抽走。

沒有意識的反思,沒有內心獨白。

你不會思考:「這是奇怪的。它聞起來像是有人在烤肉,我的手突然很疼。我最好把它搬走。」

你只會無意識地做出反應,所以人們也會本能地做出反應。

人類的本能,決定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的複雜程度。

為了闡明這一問題,我們來談談最近對大腦的研究。

位於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2008年公布了一項驚人的研究結果。

在磁共振成像(MRI)的幫助下,將大腦活動轉換成數字圖像,觀察受試者做出決定(是否用右手或左手按下電腦按鈕)。

他們大腦的活動清楚地顯示出他們的選擇行為,發生在自己意識到做出了選擇的前7秒鐘。

這意味著,當志願者們還在考慮要做什麼時,他們已經開始行動了。

由此可見,是大腦的無意識部分觸發了行動。大腦有意識的部分是在幾秒鐘後對動作做出解釋。

這些研究仍然是非常新穎的課題,所以我們不能說,我們所做的事情,有多少百分比的決定是我們思考的結果。

令人驚訝的是,所謂的自由意志往往是一種追趕,一種事後的解釋,它為我們的脆弱的自我提供了一種保全面子的解釋,我們覺得它在任何時候都完全處於我們的控制之中。

然而,在許多情況下,我們是無意識地運作的。

另外一個驚人的事實是,恐懼和悲傷、快樂和幸福等情緒(情感),並沒有以任何方式降本能機制的強度。

賦予行動情緒化,也是無意識的語言,情緒只是一種對信息的一種自動標註行為。 就好像我們在書籍的重點頁面,夾上書籤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它們阻止我們被無關的大量信息淹沒。所謂的廣告,乾的就是這個事情,讓你的行為和某種情緒掛鉤。

當你把手放在一個滾燙的地方,你會立刻做出反應,抽手以及驚訝或厭惡的情緒。同樣,在寒冷的地方,手觸摸了一個溫暖的東西,會導致截然不同的動作和情緒。快樂會強化積極的行為,恐懼會讓你避免走向危險,不過都是本能而已。

只有相對較少的問題,是我們真正思考的,讓它上升到我們大腦的意識層面來解決的。

基本上來說,情緒是對無意識動作後的一種標記。

不過,我們人類都將情緒(情感)視為一種自我掌控的意識。那麼我們看看動物。

如果動物缺乏意識,那就意味著它們無法思考。每一種動物都會經歷無意識的大腦活動,因為這種活動指導著動物如何與世界互動,每種動物都必須有情感。

我們人類常常將「愛」視作人類一種崇高的情感,雖然動物之間也有愛的行為,比如捨棄自己,保護幼崽,但是科學家往往將其解釋為,一種動物族群繁衍需要的本能。

人和動物,愛的唯一的區別在於,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激活母愛——例如,在收養其它人的孩子的時候,往往會逐步加深愛的感覺。母愛會隨著時間而發展,伴隨的荷爾蒙流經母親的血液。

哈哈,我們分離出了動物無法進入的人類情感領域嗎?

加拿大研究人員觀察紅松鼠和親戚之間的關係有20多年了。大約七千隻動物參與了這項研究,儘管紅松鼠是獨居動物。

每一個案例都涉及母紅松鼠收養親戚的松鼠寶寶。

只有侄女、侄子或孫子被收養,這表明紅松鼠的愛是有選擇性的。

讓我們來看看其他的物種。

狗呢?

2012年,一隻名為Baby的法國鬥牛犬登上了新聞頭條。

它住在動物園裡,一天,六個小野豬被帶進來。

母豬很可能是被獵人打死的,牛頭犬立刻把全體小野豬都接走了,讓小豬兒依偎在她的身邊。白天,她還密切關注著它們的行動。

這被稱為真正的收養嗎?

烏鴉摩西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的主角。

一隻叫摩西的烏鴉看見了一隻小貓,很明顯,它的母親已經走了。

摩西注意的目標是一個潛在的敵人——一個家貓(貓和烏鴉是天然的敵人)——儘管是一個非常小而無助的人。這隻小貓很明顯已經失去了它的母親,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吃過東西。

一對夫婦驚奇地看著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烏鴉站在小孤兒的身上,用蚯蚓和甲蟲喂它。烏鴉和貓的友誼在貓長大後繼續,持續到5年後烏鴉消失。

讓我們回到情感。

很明顯,一種愛是由荷爾蒙引發化學反應的愛,它更普遍。一種愛是由思考和選擇後的結果。譬如前面提到的紅松鼠、烏鴉摩西。人類有能力兩者兼得。

動物跨越種族的收養讓我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無論是本能還是思考後的愛,他們都存在。

情感和認知,動物和人類並沒有那麼不同。

更深刻的意義。

回到前面揭示的——人類大部分思考、選擇、情緒、情感,並非真正上升到大腦思考後的結果,不過是一種本能於事後的解釋,以及信號標記。

人類有跨越動物種族的愛,比如愛護小動物,但是這種愛,具有一定的昭示意義——愛護動物,愛護自然,愛護人性,保護家園。而動物跨越種族的愛,它們需要昭示什麼呢,需要對誰去昭示。顯然它們不需要。

這足以揭示,純粹的愛的本能,在人類和動物之間都普遍存在。是宇宙的一種基本狀態。甚至動物有比人類更加純粹愛的品質。

了解了這件事後,是一件多美好的事。

編者:這讓我們想起了《星際穿越》裡面的一句名言,「愛不是無緣無故存在的,它是一種宇宙法則」。它甚至可以穿越時空。

宇宙是二元平衡的,在創造愛的同時,必然也有恐懼。而戰勝恐懼和未知,或者平衡它,就是愛。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個良夜,激情不能被消沉的暮色退縮,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縮。智者在臨終的時候對黑暗妥協,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已黯然失色,他們也不想被夜色迷惑,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縮。」

正是因為穿越時空的愛,讓男主角回到了女兒身邊。

本文也是獻給2018年的第一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際聯播 的精彩文章:

TAG:星際聯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