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專註力差的原因是什麼?
最近有一位媽媽通過微信後台向我們諮詢了一個問題——寶寶注意力不集中是怎麼回事?
案例分析
桐桐,男孩,2歲2個月。
桐桐很多時候,無法專註於自己的事情,老師給所有孩子一樣的玩具,可他還是會想要搶其他小朋友的,手工課的時候也是一會兒看看窗外、一會兒戳戳其他小朋友、一會兒又把人家的工具扔來扔去的。
媽媽對這種情況深感頭疼,特意諮詢真愛幼幼早教專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此問題危老師將給予解答!
桐桐媽媽
危老師
通過和媽媽的對話,危老師對寶寶的生活環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爸爸媽媽是全職工作人員,所以桐桐的日常生活均是由奶奶照顧的,奶奶很細心也很耐心,可是卻有一個很「獨特」的愛好,那就是——看電視。
桐桐媽媽說,奶奶基本上從早上起床做好飯後就開始看電視,一直到晚上睡覺才會關電視。不論是吃飯,還是哄桐桐午睡,或是陪桐桐玩耍的時候,電視都是一直開著的。
危老師在與桐桐媽媽進行電話溝通時,還發現了一個小細節:這位媽媽在與危老師通話的同時,還對正在玩積木遊戲的寶寶進行了「指導」,「那樣搭是不對的,寶寶……」
當說到這的里,危老師已經知道桐桐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大致原因了:一方面是因為奶奶邊看電視邊帶桐桐,還有一方面是因為媽媽的「急脾氣」!
那為什麼這兩種原因會導致桐桐注意力不集中呢?
下面請看專家是如何為大家剖析該問題。
一
成長環境太過噪雜,不利於寶寶大腦神經系統的發展
桐桐年齡比較小,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發展不平衡,本身自制力就差。
太過噪雜的環境,比如吵鬧的音樂、刺耳的人聲、電視聲等,不光有損聽力,還會干擾寶寶的專註力。對1-6歲的孩子更是如此,複雜的環境不僅導致寶寶無法專註,更會影響寶寶心情。
二
家長的隨意干擾
剛剛我們了解到一個小細節,就是桐桐媽媽在打電話的同時也不忘對孩子進行「指導」,其實這個場景,我們平時很常見,甚至就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或者身邊。比如:寶寶在畫畫的時候,媽媽會在旁邊不停的說:「寶寶畫這裡,不要畫到外面了,寶寶樹葉是綠色的,不要用那個顏色……」。
粗心的家長經常會無意間闖進孩子的小世界。例如在家的時候:孩子正在專註地看繪本、玩積木或畫畫,媽媽擔心孩子,一會兒給送喝點水一會兒跟孩子說兩句話,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干擾,讓孩子無法專心在手頭上的事兒。
給寶寶一個安靜的沒有干擾的學習、玩耍環境其實是對寶寶專註力保護最好的方法。除了寶寶需要你的時候,其它的時間,管好自己的嘴和手,適當的「閉上嘴巴」和「收好自己的手」才是對寶寶專註力最好的保護。
三
其他因素
以上是導致桐桐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的兩大因素,但是破壞寶寶專註力的因素可不止這些,興趣、自身習慣等原因也會導致寶寶注意力不集中。
當然還有一部分寶寶是因為先天性原因才會走神的。「前庭覺失調」導致的注意力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動症,在學齡期孩子之中佔5~7%。
GIF
除了以上這些影響寶寶專註度的因素外,媽媽還要區別真的專註力差和假性專註力差。
什麼是「假性專註力」呢?
有時候,媽媽只是自己覺得寶寶專註力不好,很多玩具玩兩下就不感興趣了,但是這種情況並不代表寶寶真的專註力不好。
因為寶寶年齡小,專註力時間就不長。3歲以內的寶寶,專註力時間本身就只有9分鐘,你想讓寶寶能專註一件事情30分鐘,這本就是超出寶寶能力範圍的事情。所以,只要寶寶能夠專註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能堅持5-9分鐘,那麼寶寶的專註力還是不錯的,家長也不必太過於焦慮。
專註力是記憶力的基礎,記憶力是注意力的結果。沒有良好的注意力就沒有良好的記憶力,良好的記憶力必然是建立在良好的專註力基礎上的。所以,讓寶寶有良好的專註力,才是寶寶以後長久學習的基礎,知道了以上影響寶寶專註力的因素後,希望各位家長在寶寶的生活環境中多加註意和引導,讓寶寶有一個安心、安靜的良好學習環境。
增強寶寶專註力小遊戲推薦:
1、多運動——提高感統協調能力
適當運動不光有益健康,對寶寶的情緒調整,尤其在促進大腦活躍上也有更明顯的作用。經常進行大肌肉的鍛煉,比如爬行、行走、翻滾或跳躍,會讓大腦反應更加迅速,思維能力更進步。
真愛幼幼全日制早教中心將戶外活動納入真愛幼幼課程中來,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上午10:20—10:50和下午16:00—16:40為寶寶戶外活動時間,保證每個寶寶都有足夠的運動量,最大可能地幫助寶寶開發身體資源。
2、 陪孩子進行需要耐心的活動
需要專註力的遊戲:比如搭積木,舀珠子等遊戲。
真愛幼幼《搭積木》、《小手爬呀爬》、《搖晃平衡台》等早教課程不僅能夠鍛煉寶寶的專註力更能有效的開發寶寶感知覺系統。
3、不要老逼孩子做不喜歡的事
孩子沒有注意力也許只是因為沒有驅動力,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分神,換做我們大人也是這樣的。
無論是為了鍛煉孩子什麼能力,都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總是逼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會讓孩子形成一種「一聽到父母讓他做什麼,就想逃」的習慣性反應,專註力自然很難養成。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