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感染等於宮頸癌嗎?女人有這幾個癥狀,趕緊去檢查!
24歲的小梅,17歲開始有性生活,20歲結婚,21歲分娩。
婚前有4名男友且都有性生活,曾被檢測出高危HPV病毒感染。
最近她因為同房時出血3個多月來婦科門診就診,被診斷為宮頸癌晚期。
在為小梅扼腕嘆息的同時,許多人不禁要問:宮頸癌與HPV病毒感染究竟有多少關係?
預防宮頸癌,我們又該如何做?
(網路圖,僅供參考)
宮頸癌,醫學名:子宮頸癌,高發年齡50-55歲,是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但它是病因明確的惡性腫瘤。
宮頸癌發病與高危HPV病毒感染密切相關。
研究發現,99.7%的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病毒造成的。
HPV病毒即人乳頭瘤病毒,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
其中16、18、31、33、45、52、58等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是引起宮頸癌的重要因素。
(網路圖,僅供參考)
HPV病毒感染不等於宮頸病變。
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病毒的幾率高達60-80%,也就是說大部分女性一生中曾感染過HPV病毒。
但不是所有感染HPV病毒的人都會導致宮頸病變。
機體一般會感染HPV病毒後的8-24月內通過自身免疫力主動清除病毒,這種一過性的HPV病毒感染通常不會導致宮頸病變。
警惕持續性HPV感染。
感染HPV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HPV病毒的持續感染。
HPV感染尤其是同一類型的HPV感染超過一年半至兩年稱為HPV病毒持續感染。
大約只有10-15%感染HPV病毒的女性呈持續感染狀態,HPV感染與子宮頸癌的發生有時序關係,從感染開始至發展為子宮頸癌的時間間隔10-15年。
性生活過早、多性伴、HPV感染等,也許就是小梅年紀輕輕產生嚴重宮頸病變的原因。
(網路圖,僅供參考)
預防宮頸癌,我們應該怎麼做?
1、定期篩查、早期確診。
21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應該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即HPV的DNA檢測及細胞學篩查(TCT)。
30歲以下的女性可行單項篩查,而3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採用HPV檢測和TCT聯合篩查。
篩查結果正常,且此後沒有異常陰道流血、陰道排液,同房出血等可以間隔三年至五再次篩查;如果進行HPV檢測或TCT單項篩查,建議每年進行一次。
21歲以下,如果性生活時間較長(3年或3年以上)、多性伴也應進行宮頸癌篩查。
篩查結果異常的女性應該按照醫生要求進一步行陰道鏡等相關檢查,陰道鏡檢查異常者必要時應進行宮頸活檢確診。
2、改變不良習慣。
宮頸癌發病與HPV病毒感染、多個性伴侶、吸煙、過早的性生活(小於16歲)、性傳播疾病等因素相關。
因此,提倡性生活規律,加強鍛煉、增加免疫力。
此外,杜絕過早的性行為、防止多性伴、少吸煙或不吸煙可以有效減少病變發生的幾率。
經期、產褥期及其他身體疾病導致抵抗力降低時,應盡量減少性生活頻率或避免性生活。
避孕套也可以有效阻斷HPV病毒的傳播。
3、HPV疫苗接種。
HPV疫苗即我們常說的「宮頸癌疫苗」。
宮頸癌我們無法直接預防,但是可以通過接種引起宮頸癌的HPV病毒疫苗來阻斷宮頸癌的產生。
目前上市的有二價、四價、九價疫苗。在中國,80%以上的宮頸癌患者檢測發現16、18型HPV陽性。
國內上市的二價疫苗能有效預防這兩種高危型HPV感染,四價疫苗還能預防6型、11型HPV感染(這是兩種低危型HPV病毒,主要引起生殖道疣,為良性病變)。
HPV疫苗適應人群為9-45歲女性,最佳接種年齡12-15歲。
如果能在首次性生活前進行疫苗接種效果更佳。
女性可依據自身年齡及家庭條件等多種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
妊娠期及準備懷孕的婦女不建議接種HPV疫苗。
(網路圖,僅供參考)
哪些情況應警惕早期宮頸癌?
1、陰道分泌物增多。
臨床上75-80%的宮頸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陰道分泌物增多,大多表現為白帶增多,後來伴有氣味和顏色的變化。
2、接觸性出血。
接觸性出血是宮頸癌常見的癥狀之一。
70%的宮頸癌患者有異常陰道出血現象。
3、陰道不規則出血。
絕經後的婦女突然「月經又來潮了」,出血量不多,伴有或者不伴有腹痛腰酸等癥狀,極易被忽視。
3、疼痛。
下腹或者腰骶部經常出現疼痛,有時出現在上腹部、大腿根部、髖關節,月經期排便或性生活時加重。
出現以上情況,應該警惕宮頸癌的可能,及時就診。
宮頸病變,早期治療是關鍵。
宮頸癌前病變通過環形電切術(LEEP)、冷刀錐切等簡單的治療手段就能到達良好的預後。
早期宮頸癌通過子宮全切等手術治療也能取得好的很好效果。
因此,避免不良的性行為及性生活,定期篩查、及時治療對於女性預防宮頸癌至關重要!
(編輯Eliza)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婦幼保健院 王璐 榮曉萍
湖南醫聊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獲取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hnyiliao。
湖南醫聊每日提供權威、有趣、實用、及時的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10秒預約「兒科神醫」張滌?!」點擊「了解更多」就知道啦!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