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換了人間 偶像

換了人間 偶像

在所有的的禁慾道德里,人把自己的一部分是視為神,加以崇拜,因此被迫把其他部分加以惡魔化。

偶像,任何社會都存在,任何社會也都需要。哪怕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庇護下的國家和人們。好像現實總是不盡人意,甚至多少是令人失望,憤怒的,而偶像卻永遠不食人間煙火,光鮮亮麗。

在當代中國,大眾偶像的「出世」在時間和方式上都是不同的。在改革開放以前,全國上下,瀰漫著泛革命化的主流意識形態,一切為了革命,一切服務於革命,於是官方宣傳機器就把偶像的塑造視為改造思想、教化大眾的利器。

從政治領袖到軍人戰士,從石油工人到農民兄弟,經歷了四五十年代的文字作品和攝影圖片,到六七十年代方興未艾的電視媒介,樹立起來的那些偶像們爆發了巨大的能量,他們代表著中國革命最終勝利的進取精神,也承載著令中國擺脫貧弱,躋身世界所亟需的道德力量。

到了20世紀80年代,文革結束,改革開啟,國門開放,各種思潮風起雲湧。在思想文化領域,詩歌、先鋒文學、美學,扮演起引領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主導性角色。而與此同時呢,來自中國大陸之外的演藝界人士帶來屬於了那個年代的色彩和氣質,這也預示著一種更新鮮的偶像機制即將出現。

90年代,隨著影視業和音樂工業的加速產業化,商業的力量開始無形地觸摸著中國的精神世界和陪伴著人們的閑暇時間。而60年代的波瀾壯闊和80年代的純潔質樸都成了一個電影的鏡頭或一句歌詞或一張破碎的面龐。

到2005年,「超女現象」也成為社會一種進步性的文化力量,那一年的瘋狂,那一年的震撼,直接完成對藝術,對偶像的商品化,而大眾也似乎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的自主權。

直到今天,一個資訊爆炸,信息發達到令人髮指的時代,現在的這種八卦文化、娛樂產業、信息樂園會提供大量的明星訪談機會,好像每天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特別是他們的隱私)。當你把這些東西組合起來,就讓你覺得好像認識這個人似的,這個人會如此鮮明而立體地出現在你生活中,然而你了解他們說不定比了解你一個同學、一個朋友還多。

而不像以前周旋、白光的年代,你也喜歡看她們的電影,聽他們唱歌,但是非常遠。所以對偶像的幻想越立體,越痴,這個時候,你就會對他更多的投射,就像佛家講的「痴」,投射越多你越痴。

但是呢,正是互諒網時代的到來,八卦文化的無孔不入,反而讓這種偶像從神壇上走下來,以前的報紙啊,電視啊,對體育明星啊,大眾偶像啊,都是好的描寫。那個時候的粉絲看偶像都會看得特別立體,特別的好,覺得他們什麼都好,對家人,對朋友都好,就是個完美的情人形象。但現在的八卦不是,它就喜歡挖一些不好的東西或者真實的東西,讓你看到了,哦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會有問題,他們也會犯錯誤。

從這裡,可以看到人性一直有的一個東西,不要說過去現在或者未來,偶像崇拜這件事,今天崇拜毛主席,明天崇拜周杰倫。我們生而為人是不是有一種宗教需要。就像是聖經里講的羊群。在生活中,很多人,你會發現,這是我曾經我很難理解的,就是說你為什麼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別人身上呢?不琢磨琢磨自己,為什麼不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呢?

但是好像很多人,他們是不是就一種類似於信仰的的東西,就是在生活中需要投射,需要凝聚在一個不是我的人身上?有一些學者就說過,偶像崇拜或者粉絲的心理,就是填補一種以前的宗教離開之後的那個空位子,就是以前你可以全神貫注的投射在一個宗教人物或者政治人物上面。

其實無論是居廟堂之高的偶像,還是處江湖之遠的明星,對於大眾來說,一個人去崇拜一個偶像,其實是在利用這個偶像的一些形象,來告訴別人「我是什麼樣的人」,按照法國社會學大師布爾迪厄的說法,這代表了某種品味。而品味就是賴以區分自己,並且試圖在象徵性領域戰勝其他人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