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貼心的孩子,其實是「小老公、小老婆」現象

太貼心的孩子,其實是「小老公、小老婆」現象

01

一個朋友結婚了。

你可能會想,這有什麼好寫的,結婚又不是什麼稀罕事。

但這個朋友的婚姻,還真值得寫寫。

她的結婚對象是自己前夫,兩人離婚已經十年。

離婚後她沒有再結婚,甚至戀愛都沒談過。

她說,因為再沒遇見過比前夫對自己更好的男人。

這麼好的男人,為什麼要離婚呢?

因為男人的母親。

男人生父有暴力傾向,打老婆、打孩子,男人母親忍無可忍和他離婚。

離婚後,母子兩相依為命。

母親沒有工作,只有半夜推著小車在街邊賣麻辣燙,主要客戶是那些開夜車的司機和玩通宵的人。

母親這個小生意不僅辛苦,還會被一些粗魯食客無端辱罵,甚至偶爾還會遭受某些無良司機或者醉漢騷擾。

男人從小就看到,母親受了委屈會獨自在角落抹眼淚,他心裡暗暗發誓,長大要好好保護母親。

別的孩子都還在學畫畫、音樂的時候,他要去學跆拳道。

男人還是孩子的時候就非常體貼母親,他知道母親撫養自己太不容易了,對母親說的話言聽計從。

他遇見我朋友,是在工作後一個函授班上,她是他的老師。

那年她剛畢業,去到這個學校工作。

男人長得非常帥,她也長得清秀,兩人幾乎是一見鍾情。

戀愛後,男人對她非常好,非常體貼。

婚前朋友還感嘆說,從來沒見過一個男人會如此細膩。

男人將自己的暖男特質歸功於母親,他曾開玩笑地說:我從小就要照顧我媽的感受,當然了解你們女人在想什麼。

兩人結婚時,男人母親傾盡所有存款,給兩人湊錢買了一套房子,唯一的要求是和他們一起住。

朋友一開始挺猶豫,但男人對她保證:只要你肯對我媽好,要我怎麼樣都可以。

朋友同意了。

但幸福生活還沒展開,她就發現婆婆有些行為很奇怪……

首先是不許他們關卧室門睡覺。

兩人是新婚夫婦,不許關卧室門睡覺,朋友覺得諸多不便。

因為這件事她和男人發過很多次脾氣,後來男人才告訴她,婚前母親常和自己睡在一張床上,所以母親根本不習慣一個人睡!

男人母親晚上常做噩夢,有時夢見被前夫打,有時夢見被人砸小攤。

只有兒子睡在旁邊她才感覺安心。

所以她一直都和兒子睡一張床,床中間掛了一張帘布,兒子睡裡面,她睡外面。

朋友知道這件事以後,心裡不舒服了很久。

漸漸的,她和婆婆的矛盾越來越多。

比如,婆婆一直堅持給兒子買衣服,她給老公買衣服,婆婆就會說「好難看」,甚至不許兒子穿。

婆婆每晚一定要拖著兒子陪自己看電視,小兩口回家後都難得有獨處時間。

周末兩人要一起出去玩,沒出門多久婆婆就開始打電話催兒子回來。

兩人要在外面吃飯,婆婆就會給兒子打電話,說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桌菜沒人吃……

朋友和婆婆生活起來越來越累。

最累的是,老公幾乎無條件的遷就婆婆各種行為。

老公常對她說:我媽為我吃了很多苦,你體諒一下她的心情吧!你讓她這一次,我一定會加倍對你好。

男人對她是真的很好,所以她雖然有很多不滿,也忍了下來。

後來朋友懷孕了,她覺得寶寶出生後,一家四口人擠在這套屋子裡有點小,於是想在小區里再買套房,既能自己生活,又能經常去看望婆婆。

婆婆知道後堅決不同意,說只要活著一天,就要和兒子一起住一天。

朋友氣壞了,第一次當面和婆婆吵起來。

見兩人吵架,男人一開始還勸,後來就變得開始袒護母親,指責妻子對自己母親不尊重。

最後男人居然說:要離婚就離婚,想把我媽趕走門兒都沒有

朋友氣得跑回了娘家。

哭了好幾天,男人一個電話、一條信息都沒有。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生氣、太傷心,朋友流產了。

男人知道以後趕到醫院,跪倒朋友面前扇自己耳光,說沒想到這麼嚴重,只想她回娘家消消氣,自己也勸勸母親。

孩子沒有了,朋友傷心欲絕,無論家人怎麼勸,堅決要離婚。

離婚之後,兩人幾乎再沒聯繫過。

後來聽人說,男人結了婚又離婚,好像也是因為婆媳矛盾太嚴重。

兩年前男人母親突發腦溢血去世,男人現在獨身一人。

多年後兩人再相見,仍覺得彼此是最適合的人,就復婚了。

可有一個遺憾,朋友流產過一次,身體不好,加上歲數也比較大了,再也無法生育……

02

男人的母親無疑是個慈母,而男人也是個孝子。

但是慈母孝子在心理上卻很可能形成一種不健康的連接——孩子是母親的情緒伴侶。

男人的母親如果沒去世,他的婚姻會不斷出現類似的失敗,和誰結婚都會失敗。

因為他在情緒上已經有了一個伴侶——他的母親。

母親只要不退出,他在情感上靠近妻子,母親就會覺得不安;

若他在情感上靠近母親,妻子就會感到「背叛」。

母親去世後,他才真正的「單身」了。

當然這種現象並不只是在兒子和母親身上出現,孩子和任何一個父母都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女孩也可能成為媽媽的「小老公」,男孩也可能成為爸爸的「小老婆」。

這種現象甚至對孩子性別認同造成一些影響。

女孩子失去女性的溫柔,而男孩子失去男性的陽剛。

在夫妻關係不好的家庭中,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夫妻中的一方很容易和孩子形成一個小團體,在孩子面前訴說自己的委屈,指責伴侶不好。

有些人在遭遇到生活挫折的時候,比較容易退化到孩童狀態。

其實這種退化本身沒錯,是人類心理的一種保護機制。

但他們尋求幫助的對象可能會出錯——很多人會向自己的孩子尋求情緒支持。

孩子的心思非常細膩,總是能敏銳地察覺父母的心情,而且會努力想要滿足父母的需要。

孩子當然會成為一個不錯的支持者,因為他們愛自己父母,本能希望自己可以幫助父母舒緩困擾、痛苦,承擔一部分父母的責任,甚至成為父母的保護者。

但他們的心智又不夠成熟,無法區分自己該承擔多少父母的情緒,不知道自己「關心」父母的界限在哪裡。

如果父母只會向孩子一味索取情緒支持,孩子就會承擔幫父母疏解情緒的角色,也就是成為父母的情緒伴侶。

此時,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就顛倒了。

孩子像成人一樣照顧父母的情緒,父母像孩子一樣索取關懷。

這樣的孩子,他們除了會承擔父母的情緒,成年後往往也容易承擔別人的情緒。

好的方面是,他們會成為那種特別關心人、特別細膩、也特別付出的人。

但他們也往往缺乏界限感,可能過度討好別人,忽視自己需要,常常會有「委屈」的感覺,也常常會有「抱怨」。

這樣的孩子內心也非常自卑。

因為雖然總想照顧好父母的情緒,讓父母開心,但是父母不開心的根源並不是孩子,所以孩子做得再多,也不可能達到讓父母真正開心的目的。

當你傾盡全力去讓別人開心,可發現他還是很痛苦,你會有什麼感覺?

一定會感覺很受挫,感覺自己「無能」。

從小總是感覺到自己「無能」的孩子,很難有自信心。

03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成為你情緒上的小老公或者小老婆,就將成人的問題留給成人去解決。

夫妻關係問題,夫妻自己去解決。

走進婚姻諮詢也好,走進婚姻課程也好,自己閱讀學習也好,不要將婚姻的痛苦過多展現在孩子面前。

如果你是父母的情緒伴侶,父母再向你進行情緒勒索的時候,你可以對他們說:

我已經照顧了你很多年,我覺得很累,我需要照顧一下自己的感受了。你可能會感覺我不如過去聽話,但其實我對你的愛一點都沒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心理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