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死後,在民間留下了一個「洞」,郭沫若知道後,專門過去題詞
有人喜歡三國的烽煙四起,鬥智斗勇,還有人喜歡紅樓的詩情畫意,痴纏愛戀,更有人喜歡西遊的樂趣橫生,跌宕起伏,而我,卻喜歡水滸的俠骨柔情,兄弟情深。今天我就來說說水滸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說到水滸,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江,武松,李逵這些綠林好漢,鮮少記得那些反派人物,例如方臘。也就是在影視劇中與武松的交戰中,斷去了武松的一條臂膀,經過一番苦戰,為武松單臂所擒,演義了膾炙人口的「武松單臂擒方臘」,於小說中則為魯智深所擒拿。
這個方臘在水滸里是一個反派,但是,根據資料來看,此人在北宋歷史上是還一個錚錚鐵骨的好男兒,並不是劇中所塑造的那個樣子。
方臘,別名方十三,生於歙州,後來為了生活,搬遷到睦州青溪,在方有常家做長工,勉強維持生計。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著,平淡無奇,大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干粗活的卑賤之人有一天能夠組織人民起義,和朝廷抗衡。
那麼,這到底怎麼是回事呢?讓我們細細說來。
當時北宋的統治者是趙佶,據說,是歷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皇帝。這位皇帝十分喜歡花草石木,有些心懷不軌的臣子就打著為天子收集喜愛之物的旗號,到民間搜刮民脂民膏。之後,各種敲詐各種勒索,帶走了許多的珍奇寶物,用大船載之,十船一鋼,稱作「花石綱。」
方臘所在的青溪縣有一種東西叫做「竹木漆」,在全國都享有盛名。奸臣便把魔爪伸到此處,並且,將此定為重點徵收之地。任務繁重,每年要完成一定的指標不說,還要遭受奴役之苦,搞得百姓們生活困難,吃飯都成問題。而那些打著皇帝旗號做事的奸臣,個個腰纏萬貫,過得好生安逸。
這些方臘都看在眼裡,他恨,恨這些所謂的朝廷命官,恨這些所謂的百姓的庇護傘,恨這些所謂的讀過詩書的有才之人。
之後,怨恨的種子在方臘的心中慢慢生長成一個大樹,終於在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他揭竿而起。因為,他平時十分講義氣,又有極好的組織能力,再加上,奸臣的打壓欺凌,百姓們早都已經是憤恨不已,所以,他一聲令下,大家都積極響應。
不過這畢竟是和天子作對,光說為了推翻朝廷統治,讓皇帝老兒下馬,百姓們難免會犯怵,覺得害怕。為了打消百姓們的恐懼,方臘弄了一套所謂三界輪迴的神鬼之說(這是起義者慣用的第一種方法,「三際」:過去、現在、未來)。古人一直都對天道輪迴之說深信不疑,這套說法一出,大家都有了信仰,不過十日的光景,就有將近一萬人加入此次起義。
有了自己的隊伍之後,方臘就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年號永樂,並且,封官封將,讓他們都包裹頭巾(起義之人慣用的第二種方法利用摩尼教的「二宗」)。並且,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官位。甚至,摩尼教主張「是法平等,無分高下」,信教者都是一家,同時還主張吃素斷葷,節省錢財,教友中實行互助。在起義軍內部,政治上彼此平等,不分上下尊卑,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對敵。
之後,起義的隊伍愈加龐大,很快就驚動了皇帝,一道聖旨下,鎮壓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直逼青溪。方臘得知此事,帶著人埋伏在半路,大勝而歸。並且,他趁著士氣高漲,一鼓作氣佔領了青溪,而後,又攻佔了睦州。幾次大勝,讓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中百姓看到了希望,紛紛想要抓住方臘這根救命稻草,一時間,起義大軍多達幾十萬。
有了如此龐大的隊伍,方臘放手大幹,將江南一帶悉數收入囊中。
這下皇帝老兒坐不住了,立馬下旨加派人手鎮壓起義大軍,此時的方臘正在和之前的鎮壓軍隊糾纏,援軍一到,內外夾擊,腹背受敵,最終,起義軍吃了敗仗,輸得很徹底。朝廷軍隊很快就包圍了杭州一帶,方臘有如籠中困獸。此時,皇帝覺得方臘是個人才,想要勸他歸順朝廷,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雙方就這樣僵持不下,後來因為沒有足夠的糧草,於是,他便帶領剩下的弟兄離開了杭州城。
這次的起義大軍雖然高達幾十萬,但是,都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也沒有好的武器裝備,更沒有實戰經驗,和有著朝廷做後盾的正規軍隊交手,自然無法與之抗衡。在失去杭州之後,相繼失去了衢州、歙州和睦州,最後,只能回到老窩青溪,幾個月之後,鎮壓軍隊就包圍了青溪。
在起義軍到達青溪之前,方臘便帶著人去了幫源洞,此處十分隱蔽,一般人找不到。本來以為可以逃過此劫,但世事難料,起義軍內部有人投靠了朝廷,裡應外合,洞中的起義軍悉數喪命,最終,方臘落網。
並且,這個幫源洞最後成了方臘洞,位於浙江省淳安縣葉家鄉洞源里村西南2.5公里。洞口朝南偏西7度,進深總長22.1米,平均高度3米左右,寬度0.7米。從洞口至9米處最狹,僅0.36米。至22.1米處分為兩岔,往下垂直3米為第一室,長1.8米,寬0.9米。往南向下7.1米為第二室,長3.4米,寬2.3米。
離洞口20米處豎有「方臘洞」一碑,是郭沫若於1964年題寫。
一場震驚朝野的起義就這樣結束了,方臘被處以凌遲的酷刑,受刑之時,他一聲不吭,折磨整整兩日之後,喪命刑場。
參考資料:
『《宋史演義》、《還原真實的安徽人方臘》、《歙縣縣誌》』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