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好欺負?海外留學,先把頭腦武裝起來!
「我現在真是生不如死。」2017年12月19日,章瑩穎的父親章榮高在接受《方圓》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就想不明白了,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就不見了呢?」
美國章瑩穎案、澳大利亞冷夢梅案、德國李洋潔案……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經媒體公開報道的中國留學生海外遇襲甚至遇害案件已超過30起,以搶劫、故意殺害、性侵等惡性案件為主。一個又一個中國留學生悲慘的遭遇,刺激著人們的神經。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發生在中國留學生身上的刑事案件便更加值得關注。
留學生海外安全隱患重重
遊子在外最不幸的,莫過於魂斷他鄉。而近年來,這樣不幸的事情卻屢見報端,無不令人扼腕嘆息。與章瑩穎、邵童等人遭遇相似的中國留學生不少。
2016年5月11日傍晚,在德國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建築學院留學的李洋潔在外跑步時,遇見一名德國女子請求幫忙。熱心的李洋潔上前幫助時,卻不料德國女子的目的竟是引李洋潔上鉤,成為另一名德國男子的強姦對象。李洋潔拚死求救抵抗,依然沒有逃過強姦毆打、隱藏致死的結局。2017年8月,李洋潔案在德國一審宣判,案中男被告人被判終身監禁,女被告人被判五年半有期徒刑。
李洋潔的父母在一封公開信里這樣寫道,「一向以來,我們都深信德國是一個安全的國家,國民是那麼友善,天空是那麼藍,可能就是這樣,讓你放鬆了警惕,也讓我們不再提醒你留意安全。」(方圓公眾號:fangyuanmagazine)
2016年6月5日,德國首都柏林約200名華人在柏林標誌性建築勃蘭登堡門前舉行集會,悼念不幸遇害的中國留學生李洋潔。(圖片來源:CFP)
死亡的陰影讓不少留學生心有餘悸,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財產安全是更加直接的威脅。接受《方圓》記者採訪的多名留學生表示,自己或多或少都遭遇過財產損失,有時是被偷,有時是被勒索訛詐,「畢竟什麼都沒有命重要,如果對方只是求財,趕緊給錢了事才是正路」。
「在麻州(指美國馬薩諸塞州)生活,直接搶劫的事很少,多數情況下是乞討,比如在超市買完東西,會有人來問,能不能把零錢給我,或者給我一美元。」曾在麻州讀研究生的路遙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自己不給,因為擔心在給零錢的期間,對方可能會把錢包搶走或者有其他不利舉動。通常這些人會出現在治安狀況欠佳的地方。
而有時也會遇到敲詐的情況。劉洋洋目前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在紐約生活了近四年時間,曾在曼哈頓遭遇3次敲詐。
「第一次被敲詐是剛到美國不久,有一天晚上九點下樓,當時對周圍的事物比較好奇,東張西望,表現得很像是一個新來的。這時就被一個黑人男子盯上了。攀談幾句後,黑人男子說今天是他生日,讓我給錢。後來我給了20美元了事。」劉洋洋說。
劉洋洋第二次被勒索,是晚上八九點鐘在百老匯附近,儘管路上有行人來往,仍然遇見拿低保的黑人群體索要錢財,帶有一些言語恐嚇,最後也是給了20美元。還有一次是在學校附近的銀行自助取款機前,有黑人女子態度蠻橫地索要錢財,但考慮到取款機上方有攝像頭,就沒有給錢,對方就離開了。
在美國威斯康星州讀研的羅清晨說,自己經歷過最嚴重的一次財產損失,是租住的房子被入室盜竊。小偷從廚房窗戶進入,偷走了筆記本電腦和單反相機等貴重物品。「當時我報了警,警察先後來過兩次,一次是記錄案發前後我和周圍鄰居了解的事實和細節,以及丟失物品的型號、價格等;另一次是勘測現場,採集指紋。由於我家周邊沒有攝像頭,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抓到嫌疑人,丟失物品也沒有找回。」羅清晨告訴記者。
一把槍的距離
「如果說國外安全和國內安全最大的不同,應當是在國外對方可能隨時掏出一把槍來。」路遙表示,美國公民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可以持槍,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隱患。比如,在她原先所居住的小區附近,有一名留學生曾因為目睹了毒販交易過程被槍殺了。之後,她又搬到另一個地方——布蘭代斯大學附近,卻依然沒有擺脫槍擊的陰影,在一起槍擊案中,一名學生不幸身亡。
「國內安全和國外安全之間,隔著一把槍的距離。」羅清晨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美國持槍率很高,平均每100個美國公民能擁有101把槍。我了解到的是,警察有一次去得克薩斯州的一戶公民家裡搜查,結果搜到了整整一個槍庫。非美國公民雖然不能持槍,但是有打獵的權利,也可以通過考打獵證來合法持有槍支。」(方圓公眾號:fangyuanmagazine)
「讓我覺得最危險的是學校附近發生的槍擊案。當時一名黑人司機酒駕導致了車輛追尾,就對著一名學生的車開槍,然後逃走了,好在學生沒有受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托克頓市讀研究生的兜兜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斯托克頓是美國第一個破產的市,當地黑人很多,治安情況非常不好。
對於槍擊案,美國的學校一直視其為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對留學生而言,一般校園附近發生槍擊案或恐怖襲擊事件,學校會立即向學生手機或郵箱推送相關信息,學生收到消息後會待在家裡不出門;如果在學校的,可以讓校警護送回家;情況嚴重的話,學校還會立即封鎖。
但學校的警惕、學生的憂慮都沒能阻止校園槍擊事件的蔓延。據美國公益組織槍支暴力檔案數據統計,僅2017年上半年,美國共發生大大小小的槍擊案共3萬餘起,共造成7550人死亡。根據往年的統計,在美國發生槍支暴力的犯罪率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涉槍殺人死亡率約為30%——相當於每年的每一天都有27人被槍殺。2017年10月1日發生的拉斯維加斯血案,堪稱史上最為恐怖的槍擊案之一。該案件造成至少59人死亡、500多人受傷。這是美國自「9·11」事件以來最為血腥的慘案。
對於一些不幸的留學生而言,一把槍的距離就是生與死的距離。2017年10月30日晚,位於美國鹽湖城的猶他大學發生一起槍擊案,來自北京的23歲計算機專業留學生郭宸偉在學校附近的停車場遭遇劫車,被歹徒開槍打死。24歲的嫌疑人奧斯汀被逮捕,目前案件在進一步審理中。
《方圓》記者通過採訪和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槍殺的原因不只是劫財,交通事故、口角、肢體衝突等日常矛盾都是對方開槍的理由。2016年1月,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19歲的中國留學生江玥在路口等紅綠燈時被一美國女子追尾,江玥車上的男性乘客下車檢查車輛損壞情況時,肇事女司機竟然直接持槍下車走到江玥旁邊,從車窗向江玥連開數槍。江玥中槍後無法控制車輛,其車與載有5名乘客的第三輛車相撞。肇事女司機駕車逃逸後被抓獲,江玥則經搶救無效後身亡。
與恐怖襲擊相比,不少槍擊案的開槍原因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甚至到了「一言不合就開槍」的地步。「掏出一把槍」正在成為許多留學生最恐怖的夢魘。
感情糾紛易成兇殺導火索
留學生的危險不僅來自於外國人,而且還來自於留學生群體本身。記者梳理近年來留學生安全事件,發現因留學生之間感情糾紛被殺的惡性案件佔了不小比例。「但是這類案件往往沒有受到重視。」浙江省溫州市檢察院偵監部主任金興聰告訴記者,相對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留學生心理健康也應該受到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
金興聰曾辦理中國留學生邵童被殺一案。2014年9月,在美國愛荷華州的一間賓館裡,邵童被同為留學生的男朋友李向南手扼致死,原因是邵童找了新男友。在歷經了8個月的潛逃後,李向南在父母的陪同下向中國警方投案自首。後李向南因故意殺人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方圓公眾號:fangyuanmagazine)
「大多數中國留學生的日常都是這樣,要麼在上課,要麼在家裡。平日里課業節奏較快,與同學朋友的互動就變少了。」在劉洋洋看來,大部分留學生的朋友圈子還是以中國人為主,「抱團現象」嚴重,尤其是男女朋友之間,除了上課和趕作業,其他時間都是兩人在一起的。因為沒有朋友和周圍人的關心關注,如果出現矛盾,更容易走向極端。
「在邵童案中,兇手李向南性格內向,平時喜歡把自己禁錮在與邵童兩個人的世界裡,也基本不和其他人打交道。當邵童和李向南產生矛盾時,沒有同學朋友幫忙開解疏導,才最後導致矛盾激化而釀成悲劇。」金興聰說。在感情糾紛導致的命案中,殺人者往往沒有樹立正常的愛情觀。這種「不正常」的關係,結束的不僅是一個年輕美好的生命,也結束了雙方的未來。
感情糾紛案件不只發生在中國留學生之間,還可能發生在中國留學生與外國學生之間。2017年2月21日,英國人馬修斯殺死24歲中國女留學生畢曦希一案宣判,馬修斯被英國卡迪夫法院判處終身監禁,至少服刑18年。此前,二人為情侶關係,馬修斯在交往中曾虐待過畢曦希。
「中國留學生交外國男女朋友也比較常見,但畢竟生活習慣和成長環境不同,雙方沒有認真溝通了解的話,更容易產生分歧。」金興聰說。比如在畢曦希案中,男方是空手道黑帶選手,有虐待傾向,但畢曦希在受到虐待後仍然不顧反對,堅持和他同居,甚至斷絕了和親友的交流,最後被男方毆打致死。
在金興聰看來,留學生遠離故土親人,本就面臨文化差異及獨立學習生活的挑戰、難以融入主流社會的疏離感、對異性缺乏了解、社會關係稀薄等境況,無疑會變得更加敏感脆弱,也更容易攻擊別人。金興聰提示,留學生在海外更應當明白,感情需要的是雙方共同接受、共同經營,並不是單方面的強求或極端的方式就能得到,作為年輕人,當感情受挫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校園毒瘤:藥物和酗酒
除了情感糾紛,酗酒和吸毒這兩個除不盡的校園「毒瘤」也逐漸開始將魔爪伸向中國留學生,或者說是部分留學生也開始向著這些致命的誘惑逐漸靠攏。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是中國留學生人數較多的一所大學。2014年6月19日, 22歲的中國留學生張新悅被發現在出租公寓內死亡。經過屍檢和調查,警方發布報告稱,張新悅的死因是吸毒過量,而且根據毛髮等相關檢定,張新悅吸毒已有一段時間。(方圓公眾號:fangyuanmagazine)
同年8月23日上午,該校19歲中國女留學生戴嘉藝也死於公寓,警方初步調查,戴嘉藝疑似飲酒過量致死。戴嘉藝的鄰居在事發當日看見戴嘉藝和兩名年輕男子在公寓內玩耍,並看到屋內有人在喝酒和抽煙。在美國,法定喝酒年齡為21周歲,此時的戴嘉藝,還未到法定喝酒的年齡。
藥物和酒精,這些美國的「校園文化」,對留學生的誘惑是致命的。就拿美國校園中最常見的毒品大麻來說,在很多學生眼中,它似乎不算毒品,因為在一些州,服用大麻是合法的。據美國聯邦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報告稱,美國吸毒過量死亡率繼續上升,2016年達到十萬分之二十,高於2015年的十萬分之十六。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院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大學生中吸食可卡因的人數在連續6年下降後,在2014年又有明顯回升。
「在國內以及部分中國留學生眼裡,對美國大麻合法化的認識是有一定誤區的。大麻是聯合國禁毒公約中的嚴格管製品,濫用大麻會使人產生幻覺甚至威脅生命。」北京浩天安理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靖怡告訴《方圓》記者。美國聯邦將大麻定性為毒品,持有、吸食和提供大麻均屬於違反聯邦法律,但目前包括華盛頓特區在內的23個州允許為了醫療目的擁有和使用大麻。2012年11月,美國華盛頓州和科羅拉多州通過了將娛樂用大麻合法化,允許21歲以上成年人合法購買娛樂用大麻。
雖然美國聯邦整體的立法意向是禁止大麻的,但美國社會和校園對它有極高的容忍度,中國留學生受大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陸瑤看來,身邊外國學生吸食大麻的情況非常常見,如果合租室友中有外國學生,經常能聞到對方房間里飄出的大麻味,「臭臭的,很難聞」。有時候對方也會邀請路瑤嘗試,但她覺得大麻有神經毒性,所以從未吸食過。
在華盛頓州讀研究生的侯楊向記者坦言自己曾嘗試過大麻,但「僅有一次,嘗了一丁點兒,感覺有點飄飄然」。當然,他清楚地知道「嗑藥」的後果,嘗試的原因一是當地吸大麻合法,二是出於好奇,在一位印度留學生朋友反覆勸說下忍不住嘗試了一下。
在兜兜看來,初到國外,許多留學生希望在各個方面都嘗試一些之前沒做過的事情。染上毒癮最開始的想法可能真的是「試試看」,只不過一些人把自己「試」向了死亡的深淵。引發學生吸毒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壓力。學生不得已要面臨學業、兼職、實習或是社交上的壓力,比如面對學業壓力,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使用興奮劑來令大腦保持長時間的清醒,幫助他們趕作業。(方圓公眾號:fangyuanmagazine)
「隨著留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且年齡趨於低齡化,他們往往對於藥物、酒精、夜店之類缺乏防備意識,也不具備相應的辨別是非能力,很容易在思想、行為和價值觀上受到別人的影響,並且他們身處海外、遠離父母長輩,缺乏正確積極的引導管理。這些都可能導致留學生掉入毒品和酒精的陷阱。」李靖怡表示。
任何時候、任何事情都可以報警
羅清晨告訴記者,報警是留學生在外最需要掌握的保證自己安全的途徑,生活中任何影響到自己權益的事情,都可以通過報警解決。
因為鄰居晚上開派對太鬧騰,羅清晨曾經打電話給911投訴他們雜訊公害。「當時凌晨兩點,打完電話大概十分鐘後,警察開了兩輛警車過來,然後兩名警察去敲了鄰居的門,讓鄰居很快解散了聚會。」羅清晨說,整個過程自己不需要露面,都由警察解決,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報警人的安全。
「長期以來,部分外國人的確存在『中國學生好欺負』的想法,中國學生自己也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導致外國人對我們的預期並不高,這也是一種歧視。事實上,如果自己不維權別人更加不會在意你的權利,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留學生一定要敢於維權。」羅清晨說。
此外,多位留學生都向記者提到了校園警察的重要性。羅清晨表示,在學校,學生上自習到很晚時,是可以找學校志願者和校警陪同護送回家的,尤其是女生,這方面學校是有規定的。
「校警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優先處理學生的報案。如果在學校附近發生危險事件時,學校會立刻給學生髮郵件和簡訊,收到通知後,學生一般就不出門自習或聚餐了,還在學校的則可以找校警護送回家。」兜兜說。
多位接受採訪的留學生表示,與警察打交道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歧視問題。「可能因為當地中國留學生較多,幾乎是主流群體,警察一般不會表現出歧視,但如果敏感點,能感覺得到他們處理一些事情時沒有對待白人的熱心,可以感受到『溫度差』。」路遙說,但不可否認,警察的確可以為留學生解決大多數安全問題。
生命安全高於一切
「首先從意識上,留學生必須清醒認識到國內和國外情形是不一樣的,走自己的路,閑事莫理。」劉洋洋建議,如果有外國人搭訕,盡量不要好奇,大多數都可以忽略,因為搭訕往往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可能就是敲詐;同時,隨身帶上5美元、10美元、20美元的「保命錢」,如果是100美元的大票子,就有點虧了。
在李靖怡看來,留學生應注意盡量避免去社會治安不好的地區。美國的一些市中心鬧市區大多是繁華場所,也是各種人群混雜、治安混亂、犯罪率偏高的地帶。比如芝加哥、紐約等地,學校附近存在一些不安定的社區,晚上七八點後最好不要去。同時,避免獨來獨往,盡量結伴而行,夜間避免獨自走回宿舍或搭乘公交,不要輕易乘陌生人的車。(方圓公眾號:fangyuanmagazine)
對開車代步的留學生來說,養成上車前觀察周邊情況、上車後及時落鎖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麻州讀書的留學生慧文告訴記者,在一次停車時,有人敲車窗玻璃,當時沒有警惕性,直接搖下了車窗玻璃問對方有什麼事,結果對方直接無理地要求去她家,並用手拉動了車門。「對方提的要求很不合理,拉車門更是一個危險信號,好在我上車後就落鎖,然後直接踩油門開走了。回家之後我崩潰大哭,第一次意識到危險離自己那麼近。」慧文說,此前也有同學上車後沒有及時落鎖,有人拉開車門對其暴打併搶走所有錢的事情發生。經過這次事件後,慧文提高了警惕,會把車停在有攝像頭的地方,萬一車被偷被砸,也能夠被記錄下來。
「保命第一,節操第二,錢財都是身外物。」劉洋洋強調,最重要的一點,要知曉當地發生案件情況,懂一點美國法律常識,以及練習好日常口語,這樣遇事就可以臨危不亂。例如準確及時說出緊急用語:take my money,let me go(錢給你,放我走)。兜兜也認為,破財消災最好,畢竟是去留學,不是去冒險。
李靖怡認為,在面臨無可選擇的危險處境時,留學生應該選擇盡量服從犯罪人的要求。尤其是女孩子在面臨持槍犯罪分子要實施暴力時,保命要緊,順從犯罪分子,但要設法保留犯罪證據。總之,遇到危險,以儘快逃離為上策,對抗侵害是下策。
退一萬步說,如果遭遇暴力,留學生應當及早尋求救助。在美國,遭受暴力侵害後應在安全情況下立即撥打911報警。如果受了傷,應當及早去看醫生,並對受傷部位進行拍照。同時,要注意保留相關證據,如被撕裂的衣服、砸碎的傢具、損壞的手機,以及任何相關通信數據,如電話留言、簡訊、電子郵件等。這些會有助於對案件的調查處理。
在美國華人律師鄧洪看來,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犯罪率較高,槍擊案件相對比較多,警察局往往應接不暇,如果不向當地警方施壓,警方很可能不會調派人手及時處理案件。「2012年,南加州大學兩名中國留學生遭槍擊死亡,我們發動了中國留學生的簽名活動,向學校、警方、市長施壓。」鄧洪說,遇到這種情景,要發揮自己的力量。比如他們當時對警察局表示,如果不儘快破案,他們會給中國領事館建議,建議以後對南加大和洛杉磯進行留學預警,建議中國家長不要把孩子送到洛杉磯上學。
「一個命案發生後,往往普通民眾沒有調查的能力,只能通過警方進行調查,然後通過檢察官辦公室來起訴。所以,只有給予調查者壓力,他們才會調派更多的人力解決問題。」鄧洪表示。
微信團隊
編輯/肖玲燕
設計/劉岩
記者/劉亞
TAG:方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