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尼布楚條約》不但沒讓清朝吃虧,反而鞏固了東北亞領土

《尼布楚條約》不但沒讓清朝吃虧,反而鞏固了東北亞領土

文 | 江隱龍

對於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來說,遼闊的黑龍江中下游地區道路險阻、偏僻苦寒,的確難以引發歷代帝王衛戍的興緻;然而對於建州女真部來說,這裡卻是十足的龍興之地。明朝初年,奴兒干都司所轄地域以女真族為主,隨著明朝的擊退,這一地區也漸漸被建州、海西與東海三大女真族部落所控制。萬曆年間,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三大部落並在赫圖阿拉自立為汗,開國建元,史稱後金。後金獨立後,黑龍江中下游地區成為後金領土,較遠一些的庫頁島等地則陸續向其臣服朝貢。

《尼布楚條約》不但沒讓清朝吃虧,反而鞏固了東北亞領土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後金於薩爾滸之戰中大破明軍,明朝疆界急劇擊退;崇禎九年(1636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與明朝形成對峙——只是此時無論是皇太極還是崇禎皇帝朱由檢可能都沒有想到,在不遠的未來,「清」這個字眼便將取代「明」成為整個中原的國號。

《尼布楚條約》不但沒讓清朝吃虧,反而鞏固了東北亞領土

就在清軍在山海關外厲兵秣馬的同時,明帝國內部也遍地流寇、四處烽煙。崇禎十七年(1644年),朱由檢自縊於煤山,明朝滅亡。同年,山海關大戰爆發,清軍一路南進,僅二十年時間便匡定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滿清代明之中的功也過也的確難下定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依然維持明朝對黑龍江流域的管理方略,包括庫頁島在內的東北亞地區是很難歸化於中原王朝的——甚至是在後金時代直到清朝初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東北亞各部落也只保持了對中原王朝的朝貢關係,而且這種朝貢關係也並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清朝禮部曾奏曰東北亞各「部落人民進貢,應送至寧古塔照例宴賞遣回」,當然「有欲赴京者從其便」,這樣的態度與明朝「帝王之待夷狄,來者不拒可也,何必招撫」的方針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尼布楚條約》不但沒讓清朝吃虧,反而鞏固了東北亞領土

不過在實際的統治力度上,清朝比起明朝卻有著明顯的提高。《皇清職貢圖》中明確提到了庫頁:「庫頁居東海島雅丹、達里堪之地,以設姓長鄉長以統之……土語謂之庫頁語。歲進貂皮。」因為姓長、鄉長均為朝廷任命,故各部落首領同時兼具清朝地方官吏的身份,從這個意義上看,東北亞各部落的地位介乎於內臣與外藩之間,與純粹的藩屬國又有不同。

《尼布楚條約》不但沒讓清朝吃虧,反而鞏固了東北亞領土

東北亞對中原王朝這種略有些模稜兩可的隸屬關係,隨著一場戰爭的到來而明晰,這便是雅克薩之戰。明朝末年,沙皇俄國開始向逐漸向西伯利亞擴張,直到崇禎十六年(1643年),其兵鋒已越過外興安嶺直指黑龍江中下游。當時後金正與陷於與明朝的對決而無瑕顧及北部邊境,直到近半個世紀後,已經平定中原的清朝才有餘力將視線投向遙遠的北方——雅克薩之戰就此爆發。

《尼布楚條約》不但沒讓清朝吃虧,反而鞏固了東北亞領土

這一戰不僅是沙皇俄國與清帝國兩大帝國之間的戰爭,同時也是兩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君主——彼得一世與康熙皇帝之間的戰爭。雅克薩之戰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始綿延三年,最終以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雙方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收場,也正是這一紙條約,第一次將東北亞的法律地位通過國際條約確定下來。

《尼布楚條約》不但沒讓清朝吃虧,反而鞏固了東北亞領土

《尼布楚條約》在最初簽訂時分拉丁語、滿語、俄語三個版本,以拉丁語版本為最終文件並由雙方簽字蓋章。後條約經大學士徐元文潤色寫定並樹立界碑刻於其上。漢譯本條約語言最為精簡,關於領土的前兩款如下:


一、將由北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即烏倫穆河、相近格爾必齊河為界。循此河上流不毛之地、有石大興安以至於海。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山北一帶之溪河、盡屬鄂羅斯。

二、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屬於中國。河之北岸、屬於鄂羅斯。其南岸之眉勒爾客河口、所有鄂羅斯房舍、遷移北岸。

《尼布楚條約》不但沒讓清朝吃虧,反而鞏固了東北亞領土

「石大興安」即外興安嶺。由此,清帝國與沙皇俄國確定了彼此在東北亞的國界線,即「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線。而這條國界的兩側,從此也再沒有朝貢、宗藩一說,有的只是兩個主權國家的領土——清朝對於庫頁島的主權,在國際法的層面上正式確立。

《尼布楚條約》不但沒讓清朝吃虧,反而鞏固了東北亞領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歐研究寮 的精彩文章:

TAG:亞歐研究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