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錢寶事件到收益與風險間的權衡

從錢寶事件到收益與風險間的權衡

背景

2017年12月27日上午,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發布信息,錢寶網實際控制人張小雷因涉嫌違法犯罪,於2017年12月26日,向南京市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2012年正式成立的錢寶網,終於以2017年末其創始人張小雷的自首畫上句號。6年間,巨額的投資回報,令張小雷成為無數「寶粉」心目中的「神」。如今,龐氏騙局落幕,錢寶App已無法提現,瘋狂過後,註定一地雞毛。

這是當前錢寶網官網界面,已無法登陸:

(一)

前段時間錢寶事件出來後,引發了線上線下鋪天蓋地的熱議。很多人會說:這個項目年化收益率達到了50%至100% ,這麼高的收益率,風險一定很大!

仔細想下來,這個說法對,但是不全對。

是否收益率高就意味著風險大呢?以當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股票市場為例,根據有效市場假說,一切有價值的信息都已經及時、準確、充分地反映在了股價的走勢上,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及未來的價值,除非存在市場操縱現象,否則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當然,這個假說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該市場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充分競爭且投資者是足夠理性的並能夠迅速對市場作出合理的反應。理論上,該假說也適用於除股票外的其它資產。在該前提下,當市場存在收益率與風險不匹配的標的時,就會有投資者迅速對其作出合理的反應,市場的套利機會便會立馬消失。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理想化的有效市場真實存在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首先,法律總會存在著漏洞,其次,現實情況下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尤其突出,透明度低,投資者更不會都足夠的理性,大部分投資者作出判斷時會受到情緒、環境、學識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再者,人們對於眾多信息的反應普遍存在滯後性。巴菲特說過一段話,"The market is generally fairly efficient in evaluating asset classes,but not always efficientin valuing specific businesses."字面翻譯過來就是:市場在評估資產類別時是有效的,而在評估某些特定的交易時並非是有效的。通俗來說,通常情況下或者在樣本足夠多的情況下,平均來說市場對於該類資產差不多是有效的。小時候大家應該做過這樣的題目,通過在二維坐標軸的第一象限內描出眾多同類樣本的分布位置,最後用一條儘可能接近絕大多數樣本的直線將它們連接起來,以表達這一類資產或別的事物的性質特徵。相對於樣本總體而言,難存套利空間,但對於個體,卻存在著大量的套利空間。

騰訊上市至今13年,股價翻了數百倍(14年一拆五,並且未考慮期間分紅派息情況),市值突破四萬億港元。巴菲特因數十年長期持有可口可樂股權而獲得了驚人的收益。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當然這是從事後的角度回頭來看的。第二個千禧年那會,騰訊也只是個初創公司,那時候也有著成千上萬別的創業公司,我們在看到騰訊們的成功的同時也該看到,無數的別的公司夭折了、失敗了。從當時的角度看,這便需要對潛在的收益與風險進行考量。但這並不可否認當初投資騰訊所付出的風險跟其潛在的回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事後來看,風險是有限的,但回報卻不可估量)。

(騰訊前復權月K圖)

或者就近來說,好比16年股災期間布局藍籌股,經過多輪下跌,16年下半年時的藍籌股是有相當高的安全邊際的,因為即便被套,憑藉其優質的資產以及較高的股息率,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用不了幾年也能回本,而其潛在的回報卻是難以估量的,這其中便包含著收益率與風險等級不匹配所帶來的套利機會,16至17年的茅台便是典型的例子。

(二)

那麼問題又來了,承擔高風險,就會有高收益?

高風險與高收益之間一定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高風險可能會帶來高收益但同樣也會造成較大的損失,而在當前非有效市場下,高收益未必需要承擔高風險。因此,或許一個好的投資思路是先看標的的收益情況,然後通過比較其真實情況下的風險狀況與理論上的風險之間的差異,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行套利。

說到風險可控,不得不提及對於風險的考量,在投資過程中,控制風險是第一要義。

在當前語境下,風險可以概括為成本或代價與收益的不確定性。

風險的分類有很多。道德風險,經營風險,系統性風險,操作風險……提到開頭的錢寶網跑路,在這裡我主要想講講道德風險和經營風險。

道德風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

(本圖來自網路)

對於普通投資者,接觸最多的道德風險就是投資機構的跑路現象,諸如此前規模較大、知名度較高的e租寶及大大集團等。道德風險往往難以具體衡量。

相比於道德風險,企業的經營風險可以進行衡量。但是這種衡量很多時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實往往是先有經營風險從而導致了道德風險,這樣看來,這兩種風險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係。那麼,如何判斷有無經營風險或者經營風險的大小程度呢?以此前較熱門的P2P平台為例。

首先,看平台背景。一看主要股東狀況,如果主要股東為企業,則看企業信用狀況以及規模,舉例來說,有國資成分、著名機構與知名公司入股的平台往往可靠度較高。再比如,股東為上市公司的平台較一般的平台經營風險相對可控,因為上市有門檻,而且上市公司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合規性較高。但是,上市公司中有存在ST風險的,非上市公司有具備上市資格存在上市機會的,故而,規模與質量也是相對的。倘若股東為自然人,則看該自然人信用狀況及其履歷等,以錢寶網創始人張小雷為例,其在擔任泛美亞公司CEO時便因部分資金去向不明而被判過刑,投資者在投資錢寶網時就應該思考,當時那筆錢去向不明的原因可能會是哪些呢?

其次,看平台的盈利模式以及投資標的狀況或者說投資資金的用途在哪、靠什麼盈利。

通常來說,如果是實業投資的話,朝陽產業比夕陽產業更有前景,潛在投資回報會更高。但很多所謂的朝陽產業往往伴隨著講故事、吹題材現象,常有渾水摸魚者,故事背後往往也隱藏著泡沫,但夕陽行業里也有潛心耕耘者,這就需要投資者根據具體項目具體分析。其次,資金投向行業龍頭會比投向初創公司更加可靠,因為龍頭佔據市場和資源。但投向初創期、成長期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一旦成功其回報也是驚人的,畢竟行業龍頭有被顛覆的一天,後來者也有逆襲成功的案例,這也需要投資者仔細比對作出權衡。倘若平台募集的資金並沒有投向具體的實體,或者即便看起來有投向一些實體但投資標的與資金規模不匹配或存在一些對於盈利模式以及還本付息資金來源等說不清楚道不明的情況,這就需要投資者提高警惕了。

還是以前期的錢寶網為例,單純的看廣告、填問卷、玩遊戲能夠創造那麼高的利潤嗎,光看廣告是不能創造利潤的,只有當收看廣告的人被打動或者說被吸引前去購買廣告中的產品時,才會產生利潤,用戶收看廣告的轉化率的高低會對利潤產生影響。但近兩年是傳媒行業較為低迷的階段,眾多規模較大的專業化的傳媒公司尚且不能通過廣告投放等手段實現較高的利潤,錢寶網何來的勇氣提出5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呢?其次,錢寶網很巧妙地創造出了「錢寶幣」這樣一種虛擬貨幣,並且給投資者分配了許多前面所提及的在線任務,但投資者在領取任務前需要交一筆押金,押金在平台上會轉化為錢寶幣,當任務完成後,本息是以錢寶幣的形式劃歸投資者的,並且此時投資者會收到新的任務,由於看到確實獲得了收益,很多投資者往往會選擇繼續做任務,因為一旦中途取消任務,約一半的獎勵將被扣除,故而並不會發生大規模或者集中式的提現擠兌情況,這是錢寶網相對於此前運營沒多久便撐不下去的平台的一個高明的地方。

(本圖來自網路)

當然,上面講到的便是之前提到的虛擬業務。錢寶網也不傻,因為他們知道投資者們也不傻,光有虛擬業務沒有實體支撐難以令投資者信服,於是,在不斷發展中,錢寶網的手段也在逐漸地升級:從一開始簡單的交押金看廣告玩遊戲領取高收益的平台轉變為涉足微商、社交、購物、體育、娛樂等領域的綜合性平台,甚至擁抱了17年最火的共享單車概念,並收購了一些殼公司。此時,錢寶網上投資人的資金體量已經相當大了,其也是有一定的資金及能力開始運作這些實業的,由此,錢寶網步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不再單純地以虛擬任務形式吸引用戶,而是通過諸多真實存在的實業進一步提高影響力以吸引用戶,同時諸如微商等平台由於向入駐商家收取押金進一步緩解了資金壓力。但問題的關鍵依舊沒變,這些實體投資能夠創造那麼多的利潤對投資者們還本付息嗎?我們可以分別將這些公司同行業內同行進行橫向比較,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然,我們不排除有這樣一類人存在,他們深知錢寶網是場龐氏騙局,但面對高回報率的誘惑,他們寧願去下賭注賭自己不會是最後那批「接盤俠」。有人分析,錢寶後期創辦實業是到了一定規模後的一種建立正面形象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洗白」。

(三)

不管怎樣,錢寶終究是出事了。公安部門對其初步的調查結論為:犯罪嫌疑人以錢寶網為平台,以完成廣告任務獲取高額收益為誘餌,收取用戶保證金,採用吸收新用戶資金、用於兌付老用戶本金及收益等方式,向社會不特定公眾吸收巨額資金,涉嫌非法集資犯罪活動。

格雷厄姆有一句話:投資者獲得的收益,絕不只和他願意承擔的風險成正比,更和他願意在此投入的智慧和精力成正比。這裡所說的精力和智慧,更多的是用于衡量企業的經營風險。

對於企業經營風險的衡量往往決定了一位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同樣的本金,為什麼有的人年化在15%-20%,有的人年化3%-4%?對企業經營風險的判斷能力及承受能力的不同,便會造成較大的差異。

在這個不投資財富便會縮水的年代,如何投資,投資什麼成了一個大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有人說,我會去一些金融機構買點理財產品,但並不知道錢用在了哪裡,那其實承擔的是該機構的經營風險。當然前提是該機構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而非代銷產品。這時,對機構經營能力的判斷至關重要。倘若是代銷,則更要去搞清資金的用途、風險狀況如何。

有投資者會接觸有具體投資標的的產品,那麼對投資標的經營風險的判斷則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智慧。這也決定了投資者最終的投資回報。

如果投資收益只與願意承擔的風險成正比,那每個人都應該去賭博,而不是學習投資。這也就是上文所說的高收益未必高風險,高風險也未必高收益。收益或許更應當是與花費的精力和智慧成正向關係,在理性判斷風險後,選擇適合自己承受能力的產品,獲取應有的回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