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戰後實現經濟飛躍的三大「功臣」,有一個竟是美國人
日本在二戰後,據一個記者塞爾.布萊恩斯報導說:「所有的一切都被夷為平地,只有孤零零的一些建築矗立在平地上:公共澡堂的煙囪、笨重的倉庫,偶爾還有鐵門緊閉的低矮建築」。
而在給杜魯門的一份報告中說:「日本大城市的整個經濟結構已經被摧毀。東京700萬人品中,500萬人已經離開了這座已經毀壞了的城市……包括長崎、廣島在內,日本66個主要城市已經被炸毀,這些城市總計40%的地區被破壞,至少30%的人品無家可歸。在最大的城市東京,65%的住宅被摧毀。在全國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大阪、名古屋,這一數據分別為57%和89%。」
由此可見,日本在二戰後受損究竟有多麼嚴重,這絕大部分都是美國的「李梅火攻」的結果,但是日本人卻在二戰後的經濟飛躍,卻讓世界感到震驚,來看看讓日本經濟復甦的三大「功臣」都有誰:
TOP、3 鈴木善幸
鈴木善幸是日本第70任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鈴木善幸當選為全國漁業合作社聯合會工會委員長。後來走上從政的道路,在1980年6月參與競選日本首相,當時鈴木善幸的一段演講詞中強調「科學技術是我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由此「科技立國」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新戰略。日本的半導體、計算機、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節能技術等眾多高新技術產業蓬勃興起。此時的日本GDP增速在5%左右,與同時期其他發達國家的3%相比,已是高速。
「科技立國」的經濟理念至今仍是日本堅持的根基,可以說現在幾乎各行各業都要和日本產生關聯,幾乎現在所有高新科技產品上,很多核心部件依然要從日本採購,或許其他國家也能造,但是卻遠比不上日本製造;要趕超日本的這種能力,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能只是一個「製造大國」,更要成為一個「科技強國」、「知識強國」,這才是根本。
TOP、2 大來佐武郎
或許大來佐武郎是日本最大「功臣」,大來佐武郎生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父親是記者大來修治。1937年東京大學電氣工學系畢業後,他曾在遞信省、外務省調查局任職。1947年擔任經濟穩定研究科科長,1953年出任經濟企劃廳經濟合作單位長官,1957年任企劃廳計劃局局長,1962年任企劃廳開發局局長。
在擔任這些職務期間,在發展池田勇人內閣經濟計劃理論結構中發揮重要作用,1964年任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總裁。1973-1979年出任董事長,後因大平正芳之邀出任外相,這是自藤山愛一郎以後時隔20年再次民間人士出任外相。
1980年威尼斯峰會召開的前夕,大平正芳首相突然去世了,因此外相大來代替他出席。外相卸任後外務省顧問和國際大學首任校長。其後繼續是日本學術界的發言人。他的經濟計劃使得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不到10年間將國民收入翻了一番。這段時間也是日本發展的黃金時期,讓日本從一座廢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讓美國都恐懼的存在,不得不「剪羊毛」。
TOP、1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是讓日本人又愛又恨的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麥克阿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可以說,是麥克阿瑟親手將日本人的狂妄企圖扼殺的,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
但是麥克阿瑟擔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不僅從軍事上遏制日本,而且還擔負著重建日本的職責,可以說,現如今現代化的日本,女權、勞動法、土地法、教育法等都是麥克阿瑟強制推行的,而這些措施,正是日本經濟騰飛的基石。
1946年1月1日日本昭和天皇在麥克阿瑟建議下發表自我否認神格的聲明,即《人間宣言》,詔書後半部分否定了天皇作為「現代人世間的神」的地位,宣告天皇也是僅具有人性的普通人,從某種意義上減弱了長久以來存在日本國民腦中的忠君思想。
在後來的朝鮮戰爭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大量軍資採購地都是日本,大量的資金注入,促進了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雖然之後的越南戰爭,主要是促進了韓國的經濟發展,但是日本又一次搭了順風車,為經濟發展和轉型提供了契機。
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恨」,而所說的這個「恨」其實也算不上,如今還是依然有不少人去日本旅遊和瘋狂購物;日本為何經濟能夠騰飛?除了機遇和政策以外,最關鍵的是日本人堅持的以「知識」和「科技」為本有極重要的關係。
TAG:黑白歷史 |